2022-2023學年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八年級(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將唯一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序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每小題1分,共20分)
-
1.下列詩句中涉及到的植物,全部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C.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D.秋果楂梨澀,晨羞筍蕨鮮 組卷:358引用:29難度:0.5 -
2.鐵甲蟲(如圖所示)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對足兩對翅,在它們的前胸和鞘翅上具有瘤狀的突起和枝刺,非常堅硬,甚至能夠把耕牛的蹄子扎破,不同種類的鐵甲蟲突起和枝刺的排列順序不同。下列對鐵甲蟲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鐵甲蟲屬于昆蟲綱 B.鐵甲蟲的突起和枝刺是在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C.鐵甲蟲屬于脊椎動物 D.鐵甲蟲的突起和枝刺是種類鑒別的依據之一 組卷:9引用:2難度:0.5 -
3.信陽有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傘菌目真菌5科,7屬、11種1變種,其中可食用真菌9種,有毒真菌1種1變種,秋天,適逢野生菌大量生長,一首“紅傘傘,白桿桿”歌謠在網絡上走紅,歌曲以詼諧的歌詞提醒大家不要誤食毒磨菇。下列關于野生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內有葉綠體 B.有成形的細胞核 C.進行分裂生殖 D.細胞外有莢膜 組卷:36引用:2難度:0.5 -
4.小軍在公園里發現樹木花語標牌,這是專家依據一定的特征對樹木進行的分類。下列關于生物分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分類時一般把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等作為依據 B.最小的分類單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C.“界”是最大的一級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D.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 組卷:13引用:2難度:0.5 -
5.生命的誕生與進化經過了極其漫長而又坎坷的歷程。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無機小分子形成有機小分子 B.原始大氣中存在著氫氣、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 C.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其長期努力吃高處樹葉的結果 D.人類學家將直立行走作為人猿分界的重要標準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6.下列動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排列,其中正確的是( )
A.蚯蚓 河蚌 烏龜 青蛙 B.金絲猴 藍鯨 烏龜 馬 C.蝗蟲 草魚 青蛙 啄木鳥 D.河蚌 青蛙 企鵝 鴕鳥 組卷:37引用:1難度:0.5 -
7.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藏匿著一群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奇特動物——滇金絲猴。它們可以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地區,是世界上棲息地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與生活在熱帶叢林中的近親相比,它們四肢短小,軀干健壯、皮毛厚實,這都是為了在刺骨的寒風中減少熱量損失而發生的進化。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滇金絲猴四肢短小,軀干健壯、皮毛厚實等性狀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B.滇金絲猴進化的結果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 C.環境的變化使滇金絲猴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變異 D.滇金絲猴產生的變異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境 組卷:40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每空1分,共30分)。
-
24.中國載人航天捷報頻傳!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執行出艙任務,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也是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后的首次出艙(圖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出艙活動依賴于運動系統,人體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
(2)出艙作業過程中,所需的能量是由肌肉細胞通過
(3)航天員在空間站非常注重日常體能訓練,圖乙是關節結構示意圖,關節的靈活性依靠關節腔中的滑液和[
(4)丙圖中,屈腿和伸腿運動主要依靠腘肌和股四頭肌的配合完成。如圖所示,伸腿時圖中的股四頭肌處于
(5)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組卷:26引用:1難度:0.3 -
25.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2022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次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致辭:“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我們要深化認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作為與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濕地默默守護和滋養著地球上的萬千生靈。全球超過40%的物種都依賴濕地繁衍生息,因此濕地被形象的稱為“生物的天堂”和“物種基因庫”。濕地既可以有效降低海浪、海嘯的強度,是抵御洪災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天然的水庫。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大部分都儲存在濕地中。濕地還是巨大的“碳庫”,它儲存的碳約占全球陸地碳儲量的35%,在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護、恢復濕地不僅要避免人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制止電魚、撿鳥蛋、獵捕鳥類等行為,盡量讓鳥類有安寧的生活空間,而且要對區域進行適度水位控制和生態補水,同時,織補食物鏈也是重要一環。例如,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吃蘆葦枝條中的蟲子,而野鴨、鴛鴦、天鵝等游禽愛吃蘆葦的嫩莖、嫩葉,黑鸛、蒼鷺、白鷺等涉禽在淺水區捕魚,以魚、蝦、貝等為食。為此,專家建議在濕地中補植各種植物,包括藻類、浮萍、灌木柳、蘆葦等,同時投放小野魚和蝦、蟹,為鳥類補充“營養”。
(1)濕地生態系統是由種類眾多的濕地生物與
(2)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庫之一,濕地植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3)文中提到的生物之間可形成多條食物鏈,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a.震旦鴉雀→蟲子
b.藻類→小野魚→黑鸛
c.蘆葦←鴛鴦
d.浮萍→蝦、蟹
(4)結合上文,談談除了進行保護濕地的宣傳外,你還能為保護濕地做些什么?組卷:1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