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樂勝鄉(xiāng)中學中考語文四模試卷

          發(fā)布:2024/5/14 8:0:9

          一、積累與運用(15分)

          • 1.請在下面橫線上或括號內端正地書寫正確答案,或填寫相應的選項。
            (1)東臨竭石,以觀滄海。
             
             
            。(曹操《觀滄海》)
            (2)
             
            ,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蘇軾《水調歌頭》詞中“
             
             
            ”兩句既包含望月懷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中,把對朋友的感情升華為哲理,表明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空間界限的千古名句是: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2.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題目。
                  ①探究中華文明的起源既是嚴肅的學術問題,___是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現實課題。②“考古中國”項目旨在以加深人們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為目的。③作為“考古中國”項目的重要工作之一,三星堆新一輪考古在發(fā)掘初期就有了豐富的收獲。④新的發(fā)現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古蜀文明,認識古蜀文明對中華文明的獨特貢獻。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①嚴
             

             

            (2)給第①句橫線處補上恰當的關聯詞語,請將關聯詞語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3)第②句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4)從短語結構類型米看,第④句中的“獨特貢獻”屬于
             
            短語。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45分)

          • 3.文言文閱讀。
            [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技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注釋]①辱:辱沒。②惡:討厭、憎惡。③迨:趁著。④牖:窗戶。⑤般樂怠敖:肆意作樂。
            (1)孟子,
             
            時期思想家,
             
            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2)下列加點詞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于版筑之間(舉起,扛起)
            B.行亂其所為(違背)
            C.而后(工作)
            D.于色(征收,收取)
            (3)用“/“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5)[甲]文開篇通過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6)閱讀[甲]文,孟子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受客觀環(huán)境因素影響之外,還受什么因素的影響?這說明了什么?
            (7)[甲][乙]兩文的內容共同論證了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分別說說[甲][乙]兩文是怎樣體現的?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三、綜合性學習與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定格瞬間的美,凝聚成永恒。對于袁隆平爺爺而言,我們記住了他田間端詳稻穗的樣子;對于張桂梅校長而言,我們記住了她拿起喇叭給學生鼓勁的樣子;對于父母而言,我們記住了他們冒雨給我們送傘的樣子;對于同學而言,我們記住了他(她)幫助我時微笑的樣子……無論你我他,都有一幀幀讓人動容的畫面,都有一個個值得被銘記的樣子。
                  請以《我記住了你的樣子》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與要求】
            (1)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篇寫人的文章,寫出人物的精神。
            (2)書寫端正規(guī)范,不少于600字。
            (3)注意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4)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

            組卷:12引用:6難度:0.7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她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倪萍
                  所以你都不必害怕,日升月落,總有黎明。——楊絳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作文要求:(1)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真情實感。(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標點書寫要規(guī)范、整潔。(5)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及學校名。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