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達爾文1835年來到靠近赤道、物種豐盛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島上的13種地雀。這些土褐色的鳥都很小,雀嘴的形狀和大小各異,以便用來啄食不同的食物。達爾文因此得出結論:這些地雀都是由一種鳥的祖先進化而來的。達爾文說,“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物決定了我的全部觀點。
                  1973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格蘭特夫婦去加拉帕戈斯群島在一處偏僻的荒島上考察地雀,跟蹤每一只地雀從生到死,一天天重復著測量鳥喙、采集種子,比較動作,分析數據。
                 這個小島上生活著兩種最為常見的地雀,一種是中等地雀,另一種是仙人掌地雀。中等地雀的喙非常鈍,適于吃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種子,其中一些大一些的個體可以咬破一些具有堅硬外殼的種子。而仙人掌地雀生有一張細尖的嘴,非常適于吃仙人掌的花粉與果實。
                 食物種類的變化分別適合不同大小或形狀的嘴,這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已經講得很明白了。格蘭特夫婦三十多年的研究顯示,在短時間內,可以預見進化的方向,1977年,拉妮娜現象引起的干旱橫掃島上的一切結細小種子的植物,致使以這些植物的種子為食的多數中等地雀死亡。但是其中一些嘴巴大的鳥卻生存下來,因為他們可以吃一種很硬的植物種子。數代之后,中等地雀的嘴便增大了4%.到了1983年小島又經歷了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大雨、洪水洗禮,島上結小種子植物便大量繁殖起來。經過幾年以后,中等地雀的嘴便小了2.5%。
                  仙人掌地雀也在進化著,但自然選擇的作用顯得沒有那么顯著。當1983年的大雨泡壞了島上的仙人掌時,那些嘴型鈍一些的個體可以吃其他植物的小種子,而得以生存下來。奇怪的是,數年過后,仙人掌地雀的嘴變得越來越鈍,然而大雨引起的選擇壓力早已消失。真正的原因是仙人掌地雀與中等地雀產生了雜交。1983年的洪水過后,大量仙人掌被摧毀,雌性的仙人掌地雀由于弱小競爭不過雄性,從而大量死亡,導致該種鳥的雌雄比例僅為1:5.因而一些雄仙人掌地雀選擇與中等地雀雜交,雜種后代不但健壯而且可育。此外,這些雜種繼承父親的特點,雄性的鳴叫聲與仙人掌地雀的一樣,而雌性也只對雄仙人掌地雀的鳴叫聲感興趣。所以,中等地雀的基因流入到了仙人掌地雀的基因庫中,從而導致它們的喙變得越來越鈍。
                  事實上,當年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了13種特有的地雀,由于人類活動對棲息地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些地雀種群已在島上消失,如大地雀。不過一旦棲息條件得到恢復和改善,它們就會從其他島上擴散到原地棲息。
          (1)達爾文發現:不同島嶼上的地雀,雀喙的形狀和大小各異,這體現了不同地雀具有一些微小的
          變異
          變異
          ,它們為生物進化提供了
          原始的材料
          原始的材料
          。由于不同島嶼的食物種類和棲息場所不同,有的個體得到食物而存活,有的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個過程叫
          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

          (2)根據資料,1977年拉妮娜現象發生幾年后中等地雀的嘴便增大了4%,1983年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幾年后中等地雀的嘴又小了
          2.5%
          2.5%
          。這種變化,說明
          環境
          環境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根據資料,仙人掌地雀生有一張細尖的嘴。對這一現象最符合達爾文進化論解釋的是
          C
          C
          (填字母)。
          A.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強
          B.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更兇猛
          C.喙尖而長的地雀更適應在仙人掌豐富的島嶼生存
          D.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更高等
          (4)根據資料:數年過后,仙人掌地雀的嘴變得越來越鈍,但1983年大雨引起的選擇壓力早已消失。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仙人掌地雀與
          中等地雀
          中等地雀
          產生了雜交,后者的
          基因
          基因
          進入仙人掌地雀中,使其喙變得越來越鈍。
          (5)根據資料的最后一段,保護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適宜的方法是
          保護地雀的棲息地
          保護地雀的棲息地

          【答案】變異;原始的材料;自然選擇;2.5%;環境;C;中等地雀;基因;保護地雀的棲息地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3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蛇類所捕食的動物種類很多,它們分布廣泛。紅紋滯卵蛇是我國濕地環境中常見的蛇類,野生環境中體表具有“縱紋”和“斑塊”兩種花紋。“縱紋”類似于荷葉葉柄的紋路,而“斑塊”則容易藏在蘆葦、香蒲等植物葉叢的投影中。

            (1)蛇是爬行動物,是濕地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2)蛇類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
             
            酶,卻含有蛋白酶。有人在試管中加入2mL蛇的唾液和5mL淀粉溶液,一定溫度下處理10分鐘,加入碘液后試管中溶液
             
            (變/不變) 藍色,蛇的消化酶種類適應于它們肉食性取食類型。蛇的消化系統組成與人類相似,食物也主要在
             
            中被消化吸收。
            (3)在以荷花為主要植物的濕地環境中,分布的紅紋滯卵蛇可能以
             
            花紋類型為主,因為另一花紋類型的幼蛇在成長過程中容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這說明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
             
            起了選擇作用,決定進化的方向。

            發布:2024/12/30 8:0:1組卷:54引用:1難度:0.4
          • 2.植物葉片上的氣孔多,有利于植物獲取足夠多的二氧化碳,如果其數量太多,也容易導致植物失去水分過多。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200多年前樹葉上的氣孔數量比現在多,現在樹的幼葉氣孔數量與200年前一樣多,隨著生長,會失去一部分氣孔。對此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20 13:0:5組卷:29引用:1難度:0.6
          • 3.在遠離大陸、風暴頻繁的海島上,生活的昆蟲多是無翅或翅不發達的類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發布:2024/12/30 15:0:5組卷:69引用:13難度:0.9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