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茶、酒作為四川飲食文化中“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悠久、發展迅速、文化內涵深厚,創造出豐富且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隨著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不斷加快,四川茶、酒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的結合愈發緊密,其旅游價值不斷突出。
為促進四川茶、酒的非遺旅游開發提出合理性建議。
【考點】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
【答案】進一步深挖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內涵;依托各地茶、酒非遺資源的特色優勢,設立茶、酒非遺旅游特色路線;舉辦多樣的四川茶、酒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加大對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宣傳;加快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建設;開發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產品,拓展旅游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1/29 14:0:1組卷:1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近年來,遼寧省桓仁縣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景區以“世界文化遺產地、高句麗發祥圣地、清王朝肇興之地、中國易學標本地“為四大名片,積極推行“一業帶三產“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在助推桓仁全城旅游、以旅游業促進就業、脫貧致富、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簡述五女山景區的全域旅游業發展對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助推作用。發布:2024/12/16 2: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洋浦千年古鹽田(如圖)是至今保留最完好、最早采用日曬的古鹽場,目前仍有1000多個形態各異保存完好的硯式石鹽槽密布海灘。2008年這片古鹽田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鹽田人就地取材,將海岸邊黑色的多氣孔結構的玄武巖石塊鑿成一個底面平平如硯狀的淺坑,平時在這些石槽中注入經海泥過濾后的海水(漲潮時海水也會自動漫入這些石槽),經暴曬制作出高品質的鹽巴。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一批批規模較大的工廠化鹽場的誕生,嚴重沖擊著鹽田人固守的古鹽田,傳統制鹽工藝越來越失去市場存在的價值,村里的新一代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
(1)當地傳統民居多以石頭為建筑材料,說明其原因。
(2)分析洋浦古鹽田的形成條件。
(3)請你對古鹽田的傳承與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發布:2024/11/15 19:30:1組卷:6引用:1難度:0.5 -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山紙是福建省將樂縣龍棲山地區生產的毛邊紙,取材于龍棲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其制作完整地傳承了蔡倫造紙工藝,需經28道工序,紙品吸水性強且久不變形,不腐不蛀,有“西山玉紙”之美譽。2006年,受原料、市場、技術傳承等因素的影響,該縣眾多造紙作坊僅剩一家。2008年,西山紙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1)推測西山紙的應用領域。
(2)分析2006年該縣造紙作坊減少的原因。
(3)從優質文化傳承的角度,提出西山紙的可持續發展措施。發布:2024/11/15 22:0:1組卷:1引用:3難度:0.5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