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年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鳳翔中學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6/28 21:19:11

          A卷(100分)一、基礎知識及運用(15分)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25引用:1難度:0.9
          • 2.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組卷:475引用:2難度:0.8
          • 3.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4.將下面句子填在語段橫線處,表達連貫的一項是(  )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淋瀝淋瀝地下著。可是只要琴聲一奏起來,雨點似乎也活潑起來,________他們是多么淘氣啊!
            ①灑在行人的雨傘下。
            ②灑得長長的小巷里一片濕濕的,發出亮光來。
            ③灑到人家關著的窗玻璃上。
            ④輕輕細細地灑在樹葉上。

            組卷:17引用:5難度:0.5
          • 5.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45引用:5難度:0.8

          二、文言文閱讀及詩文積累(21分)

          • 6.閱讀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節選)](乙)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
            ①年九十
             

            ②寒暑
             

            ③雜然相
             

            ④甚矣,汝之不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3)(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
             
             
            。李白勤學苦讀,終成“
             
            ”。
            (5)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

            組卷:452引用:2難度:0.5
          • 7.古詩(詞)文默寫。
            (1)常言道“春雨貴如油”,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寫春雨和草的兩句詩是
             
             

            (2)
             
            ,八年風味徒思浙。(秋瑾《滿江紅》)
            (3)我寄愁心與明月,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4)《賣炭翁》中表現賣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是“
             
             
            。”
            (5)《岳陽樓記》中描寫鳥魚美景的對偶句 
             
             

            (6)清的意思是純凈透明,還有公正的意思,中國人崇尚清白做人請寫出兩句含有清字的詩句 
             
             

            組卷:5引用:1難度:0.8

          三、現代文閱讀(14分)

          • 8.閱讀下面課內語段,完成后面小題
                  (1)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前蘇聯科學家發現,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2)斯石英并不十分穩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致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百萬年。
                  (3)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并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百萬年。
                  (4)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因此,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5)斯石英可以在實驗室里制造,但它們在自然界中存在嗎?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們只出現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
                  (6)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7)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在這種情況下,它可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實上,在火山活動地區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
                  (8)那么,你可能會說在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生過火山活動。
                  (9)亞利桑那大學的麥克霍恩和幾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巖層的年齡為6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年代。
                  (10)他們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測試固體物質中的原子排列的現代技術,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們確實檢測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11)這種情況顯示,在6500萬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擊并形成了數噸重的斯石英。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濺到了平流層中。那么,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1)對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斯石英”,“斯石英”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變成二氧化硅。
            B.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碳原子向外擴散并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的這種變化加快。
            C.亞利桑那大學的麥克霍恩和幾位合作者利用測試固體物質中的原子排列的現代技術,檢測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D.在6500萬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擊并形成的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濺到了平流層中。
            (2)“金剛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請簡答。
            (3)寫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①斯石英并不十分穩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為普通沙子。
            ②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4)選文第4段括號中的話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簡答。
            (5)選文第7段“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句中加點詞語“似乎”與“肯定”是否矛盾?應該如何理解?

            組卷:118引用:5難度:0.5

          四、寫作(50分)

          • 9.作文。
                  請以《那一次,我沒有忍住淚水》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內容自選,立意自定,抒發真情實感,不得抄襲、套作。(2)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班級、校名,如需要,可用“××”代替。(3)字跡工整,卷面整潔,不少于600字。

            組卷:9引用:2難度:0.5

          B卷(60分)一、閱讀理解(47分)

          • 10.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野   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下列對頷聯和頸聯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頷聯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景圖,意境開闊。
            B.兩聯均用語清新,不事雕琢,且對仗工整。
            C.頸聯是牧人與獵馬的特寫,“驅“帶”兩字寫活了畫面。
            D.兩聯景中含情,突出表現詩人融入田園生活的喜悅之情。
            (2)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組卷:114引用:3難度:0.7
          • 11.蓮花洞
            袁宏道
                  蓮花洞之前,為居然亭。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
                  六橋楊柳一絡,牽風引浪,蕭疏可愛,晴雨煙月,風景互異,凈慈之絕勝處也。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余嘗謂吳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膚,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亭,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為孫內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將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山骨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選自《四部叢書》)【注釋】①蓮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凈慈寺旁。②須眉:指男子。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橋:西湖蘇堤上有六橋相連,自南而北:映波、鐵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④吳山:在杭州南郊,西湖東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孫內使:對明萬歷時司禮太監孫隆的尊稱。⑥五丁神將:傳說中幫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牽引。
            (1)對下列加點詞的含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蓮花洞之前,居然亭(為:動詞,是)
            B.風景互異,凈慈之絕勝處也(絕勝:遠遠勝過)
            C.余謂吳山、南屏一派(嘗:曾經)
            D.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安:怎么)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
            (3)本文寫景運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寫亭,用“
             
            ”;寫石頭,用“
             
            ”。
            (4)“安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山骨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這句話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追求?

            組卷:438引用:6難度:0.7
          •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最美的化學反應
            鄧迎雪
                  ①十幾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學。
                  ②那時的我總認為,他以后一定會成為大名鼎鼎的化學家。
                  ③因為秋明對化學有那么濃厚的興趣,懂的又是那樣多,尤其是會做許多非常有趣的化學實驗!在我眼里,他簡直像是會變戲法一樣,許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經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變成了千奇百怪的樣子。
                  ④有次我和同學去他家玩,秋明又給我們演示他的化學新實驗。只見他端著一杯棕黃色飄著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輕輕攪動三下,口中念聲“變”,那杯香氣四溢的茶水立即變成了藍色的墨水。還沒等大家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輕輕一攪,淡藍色的墨水又變回了剛才的茶水。
                  ⑤哇--我們驚呼連連。
                  ⑥秋明嘻嘻,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⑦眾人搖頭。
                  ⑧秋明嘴邊綻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說,這是因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綠礬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體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
                  ⑨停--我們大叫,趕快再變個更好玩的。
                  ⑩看我們對那些枯燥的化學知識不感興趣,秋明遺憾地皺皺眉,把沒有講完的知識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個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的化學實驗,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嘆,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你這家伙以后不當化學家就虧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說,對呀,我的理想就是當化學家,以后在實驗室里做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
            ?我覺得秋明有當魔術師的潛質。另一個同學說。
            ?我還是最喜歡化學。秋明說。
            ?可是世事難料,秋明讀高中的時候,他的父母因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捉襟見肘。堅強的秋明為撐起這個家,供弟弟繼續讀書,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南方打工去了。
            ?離開了校園,秋明的化學夢一定是從此破滅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為他難過。
            ?不久,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全家遷到了外地。再后來,我又去了遙遠的他鄉讀大學,人生的軌跡離秋明越來越遠,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聯系。
            ?沒有想到,時隔十五年,我竟然在電視屏幕上見到了秋明。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萬分!
            ?此時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樣,胖了,額頭上有了細細密密的皺紋,但眉眼間還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認出了他。
            ?那是一檔業余組魔術選拔賽節目,秋明和搭檔笑瞇瞇地上場,自報家門后,臺下兩位評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隨后評委問了秋明一個和賽事完全不相關的話題。
            ?“你的個人資料上,有項內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經獲得過省里的道德模范獎,這些年資助了許多孤殘兒童讀書,你能講講這件事嗎?”
            ?“是這樣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讀高中的時候,我因家庭貧困失去了讀書的機會。17歲時到廣州打工,掃過廁所,做過零工,干過電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沒有文化的痛苦,也對渴盼讀書的心情有著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經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過了,廠子也越來越紅火,我就想盡自己的能力資助一些孩子讀書,幫他們圓夢。”
            ?“你小時候有什么夢想呢?”另一個評委問。
            ?“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
            ?看到這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為秋明經歷的這些磨難而難過,也為他沒有實現理想而感到遺憾!好在,在鍥而不舍的奮斗下,秋明終于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這成功化成了點點滴滴的關愛,給予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樣的!
            ?我忽然想,這難道不是秋明做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嗎?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奮、執著、堅持和善良的種子,努力在歲月里耕耘,終于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出了豐碩、美麗的花朵。
            ?我好想立即告訴秋明,這是一場多么美好的化學反應!
            (選文有改動)(1)請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小說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經歷。
            初中時,喜歡化學,常給同學們演示有趣的化學實驗→高中時,①
             
            →前些年,②
             
            →現在,參加業余組魔術選拔賽。
            (2)作者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初中同學“我”的眼光來講述秋明的故事?請分析這種敘事角度的好處。
            (3)小說中多次寫到了秋明的笑。請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②“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
            (4)第④-?段細致地描寫了秋明給我們演示化學實驗的場景,這些細節描寫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5)請結合全文,說說小說題目“最美的化學反應”的含意。

            組卷:556引用:15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春走老山界
            譚談
                  其實,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濃烈,最燦爛,春的表演才最癲狂!嫩綠的新葉,壓在深綠的老葉上,此時全部張開了身姿,展示著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鮮明的層次感。各種各樣的野花,張狂地綻放,把或濃或淡的芳香,灑滿坡坡嶺嶺。整個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們此行,是去拜會紅軍長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車,在一個“之”字接一個“之”字的山間公路上奔馳。我的雙眼,貪婪地向前張望。只見前面山頭上的一棵棵大樹,仿佛一個個綠色的云團,浮動在天際。剛剛下過一場雨,山腰里升騰起一縷縷輕紗似的云霧。山頭在這一縷縷云霧里時隱時現,像一個披著婚紗的新娘,姿態嬌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們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尋老山界。汽車在一塊平地上停下了。這里是紫花坪,一叢叢、一樹樹紫色的杜鵑花,正熱烈地綻放著,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實!沿著山谷,一條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幾場春雨過后,竄動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著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壯麗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繞道而行。它總是千方百計向前奔去,去探尋更廣闊的世界……山東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匯入資江。最后,都走進洞庭、長江、大海,到達它們終極的目標。
                  終于,一塊巨石立在我們面前。幾個威嚴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這里是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慘烈的湘江之戰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當年翻越這座山的陸定一,記下了這段難忘的經歷。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進入了共和國的中小學課本,激勵著一代代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紀念革命先輩,為宣傳紅軍精神,傍著這座山的東安、新寧、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紅軍穿山而過,陸老到底描繪的是哪一段?這并不重要了。或者應該說,三塊碑石標示的,都是真的。
                  在這里,不時看到一隊隊游人,艱難地走在這條山道上,追尋當年紅軍的足跡。我站在碑前,望著山間荊棘叢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當年,紅軍戰士,一路走去,走過二萬五千里,經歷了多少如湘江戰役般慘烈的戰斗,多少鮮活的生命,倒在這條路上啊!
                  這時,又一隊著藍色紅軍服的人,站在這塊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個個神情莊重。每天,這塊碑前,這條路上,總有人在追尋紅軍的足跡。他們中,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紅軍自有后來人啊!
                  如今,有一個漢子,走進了這座山,他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要與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山民手拉手,領著他們走一條新時代全民奔小康的長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處的山貨——野茶,帶出山去,送進都市里家家戶戶的廳堂。從這座大山腳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棄他在美國已有相當規模的事業,毅然回到家鄉,尋找幫助鄉親走出貧困的道路。山民們在山中采到野茶葉,一擔一擔地送往茶業加工廠。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機。
                  踏春舜皇山,追尋老山界,探訪采茶人,讓人發出由衷的感嘆:老山界人正奔走在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上!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走訪老山界的游蹤為行文線索,串聯起作者的見聞與感受,脈絡清晰。
            B.第3段聯想豐富,描繪了一幅嬌美動人的雨后山景圖,給人以如夢如幻之感。
            C.第6段作者寫自己未能確定陸老筆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遺憾,體現其求真精神。
            D.文末“取款機”喻指野茶林給山民帶來持續經濟收益,寫出了山民的獲得感。
            (2)首段中作者筆下“山野里的春色”有什么特點?表達什么情感?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聯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賞析。
            ①我們此行,是去拜會紅軍長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賞析加點詞語)
            ②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壯麗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繞道而行。(賞析句子)
            (4)文章寫老山界時,還提及陸定一的《老山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5)結尾處為什么說“老山界人正奔走在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上”?這與標題有什么內在聯系?請簡要分析。

            組卷:329引用:14難度:0.5

          二、名著閱讀及語言運用(13分)

          • 14.閱讀下面名著片斷,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完成題目。
                  一個清晰而離的很近的聲音突然大叫:“婚禮不能繼續舉行,我宣布存在著障礙。”……瞧見羅切斯特先生的雙唇被一個獰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說:“老天作證!我很留神不讓人聽說有這件事,至少不讓人聽說有各這樣稱呼的她。”
                  片斷中加點的“我”是
             
            (人名),羅切斯特所說的“這件事”指
             
            (事件)。

            組卷:110引用:13難度:0.7
          • 15.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