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6/29 18:0:11

          一、積累與應用(30分)

          • 1.綜合性學習。
                  清揚學校九年級(1)班正在開展“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
            (1)相識猶如昨天,驪歌卻在響起。請你以主持人的身份,為活動寫一段不少于50字的開場白,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2)你認為下列詩句最適合作為同學臨別互勉贈言的是
             

            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B.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C.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D.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同學們借此活動擬一副對聯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和贊頌。請你選用下列詞語,補全對聯(填序號)。
            ①歲歲年年 ②培育棟梁 ③兢兢業業 ④灑青春 ⑤為人師表 ⑥勤耕種
            上聯:一方黑板朝朝暮暮繪宏圖潤澤桃李
            下聯:三尺講臺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2.小語的班級開展以“交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1)請你幫他設計一條宣傳標語。
            (2)請你仿照示例,結合綜合性學習內容,再設計兩個活動項目。
            活動項目一:暢談交友之道
            活動項目二:
             

            活動項目三:
             

            (3)探究下列材料,說說你獲得的交友啟示。
                  材料一習主席在演講時,引用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以金相交,金托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潁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密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就一清二楚了。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對話內容。

            艾青
            河流呀
            你奔跑著又跳躍著
            越過野又跌下崖壁
            從不休息也不畏懼
            你要到哪兒去呢?
            我要到東方去——
            那邊有遼闊的海洋
            有蠻野的波濤
            有莫測的危險與深奧
            有精疲力竭后的
            月夜似的平靜
            【注釋】河:指延安河。1941年,艾青沖破重重阻礙,由重慶奔赴延安。此詩作于1942年初。
            小語:詩歌中“莽”字的讀音是mǎng還是máng?
            小文:還記得《沁園春?雪》里的“惟余莽莽”嗎?“莽”應該讀①
             

            小語:我認為畫線句中“遼闊”、②
             
            、③
             
            這些詞可以重讀,它們強調了東方世界當時的狀態是④
             
            。朗讀時要語調高昂,語氣堅定。
            小語:我贊同,但東方世界也有“月夜似的平靜”,這句朗讀時語氣要⑤
             
            ,要讀出⑥
             
            的情感。

            組卷:39引用:2難度:0.5
          • 4.某學校九年級舉行名著主題閱讀系列活動。根據提示,完成表格中問題。
            讀起來:整體把握
            知著作 (1)《
             
            《水滸傳》
            識作者 艾青,現當代著名詩人。 (2)
             
            ,元末明初小說家。
            知經典 成名作是(3)《
             
            》,抒發了對撫養他的保姆深深的摯愛和無盡的懷念。
            經典情節環環相扣,如描寫武松的就有“景陽岡打虎”“斗殺西門慶”(4)“
             
            ”“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
            讀進去:專題探究
            (5)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對自己產生重要影響的人。請從下列兩組人物中任選一組,簡要分析前者對后者成長路上產生的重要影響。
            人物:A.大堰河與艾青B.宋江與李逵

            組卷:15引用:2難度:0.5
          • 5.默寫詩文中的名句。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精神品質呢?我們首先應該有(1)“
             
             
            ”這樣真摯而熱烈的愛國之心(艾青《我愛這土地》);我們還要有(2)“
             
             
            ”這種不負使命、敢于超越前人的豪邁氣概(毛澤東《沁園春?雪》);成長道路可能會遭遇坎坷,那就讓我們像劉禹錫那樣(3)“
             
             
            ”,從沉郁中振起,拋開個人悲苦,盡顯慷慨激昂的氣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實現理想的過程可能會遇到波折,那就讓我們像李白那樣,堅信(4)“
             
             
            ”(李白《行路難》)。

            組卷:6引用:2難度:0.5

          四、閱讀理解(25)

          • 6.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節選自《木蘭詩》)(1)詩中的“戎機”“朔氣”是什么意思?請選擇一個回答。
            (2)這六句詩表現了戍邊將士們什么樣的英雄形象?

            組卷:20引用:1難度:0.5
          • 7.閱讀《孟子》二章,完成下面小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從【乙】章中選出與下面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詞語并解釋其意思。
            例句1:民不以封疆之界。
            與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詞語:
             
               意思:
             

            例句2:親戚之。
            與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詞語:
             
               意思:
             

            (2)下列選項加點字“以”的用法與例句一致的一項是
             

            例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A.雖乘奔御風,不疾也。(《三峽》)
            B.自康樂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
            C.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富貴不能淫》)
            D.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翻譯下列語句,并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譯:棄城逃跑,這是因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理解:守城方最終棄城而逃,是沒有利用好有利的地利條件。
            B.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翻譯:所以有道德操守的人要么不戰,如果戰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理解:作者認為,君子打仗之所以能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多助,而對方寡助。
            C.孫叔敖舉于海。
            翻譯: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征召為官。
            理解:文章將孫叔敖和其他五人的例子放在一起來證明磨難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D.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翻譯:(一個人的想法)在臉色上表現出來,在言談中流露,這樣之后才能明白道理。
            理解:從人“色”“聲”的角度接著寫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4)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孟子和孔子一樣周游列國,勸說諸侯接受自己的主張。同樣談治理國家,孟子在【甲】章通過分析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強調
             
            ,【乙】章則從個人談到國家,強調
             
            ,從不同側面能看出他的治國思想。(用自己的話回答)

            組卷:178引用:3難度:0.5
          • 8.閱讀回答問題。
            改善自我表達,講好真實立體的中國      ①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目前,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次演講中再次提到今日中國的“挨罵”問題,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他指出,在表述自己方面,我們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還遠遠不夠。
                  ②所謂“挨罵”,是對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中被矮化、污名化、妖魔化的形象說法。近代百年,中華民族飽受屈辱,任人欺凌折辱的歷史,“黃禍”“東亞病夫”等刺耳罵聲,每每想來都讓國人痛徹肺腑。而今,我們雖然擺脫了“開除球籍”的險境,實現了“趕上時代”的跨越,挨打挨餓的問題早已一去不返,但“嘈雜”罵聲卻并未消弭。甚至隨著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央,各種非議的力度和烈度還越來越高。個別西方國家憑借其歷史形成的話語權,對我們這個“不類己者”指手畫腳,妄加評判,極力質疑否定中國模式。誤讀歪曲中國發展,造謠抹黑中國體制。這樣的“話語進攻”為中國人所不齒,卻相當程度影響著很多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認知,以至于在美版知乎上,很多人表示,中國是“你去過就會發現,和媒體描述完全不一樣的國家”。
                  ③“挨罵”說到底是一個話語權問題。舊中國積貧積弱,失聲失語在所難免,硬著頭皮辯解、吶喊只會顯得無力且無奈。今日中國“換了人間”,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理應去爭取與國力相匹配的話語權。但不可否認,在當前的國際輿論場中,“西強東弱”的格局仍在,中國話語傳不開、中國故事傳不廣的問題依然突出。中國形象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被歪曲、被解構,乃至被壓制、被貶損。這種國力水平與話語權之間的“剪刀差”,已經成為我們對外傳播亟需破解的現實課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表達力、溝通力、形象力就是軟實力和競爭力。在國際輿論中,我們若不能展現“真實中國”,不僅會影響我們對國家形象、尊嚴和利益的捍衛,甚至還會掣肘國際交往與合作。
                  ④“欲揚其美,必知美之所在。”更好表述自己,前提是全面準確認識自己。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只西方社會,國內很多人都習慣于套用“域外標準”來“認識中國、理解中國、表達中國”。這種“不中不洋”的表達常會陷入邏輯不通,甚至混淆是非的境地。用西方經濟學解讀中國經濟,怎么推演都是“硬著陸”;用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來闡釋中國方案,很容易掉入花式“陷阱”。殊不知,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就是因為沒有拄別人的拐棍兒,堅定走自己的路。中國的崛起觸動了這個世界許多敏感的神經,也遠遠超出了西方政治話語的詮釋能力。只有告別迷信、立足實際,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才能讓“中國奇跡”“中國方案”“中國聲音”,成為世界表達中國故事的源頭,讀懂中國的標識。
                  ⑤傳播、表達都是互動的藝術,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人之智”,要強化“受眾思維”。近些年,不少“中國形象”在國外網絡意外走紅。記錄田園生活的李子柒,在“油管”收獲百萬粉絲;兩名依靠小憩的中國戰疫護士登上外媒頭版,感動、激勵了無數面對疫情的……這啟示我們,不同國家和民族在社會制度、發展理念、文化風俗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甚至不乏沖突,但并不意味著大家沒有利益交匯點、議題聚焦點、情感共鳴點。認真研究國外民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方式主動進行議題設置,將“我們想講的”變成“他們想聽的”,把“他們想聽的”融進“我們想講的”,實現“國際范兒”與“中國味兒”的結合,才能讓中國故事跨越地域,種族、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藩籬,讓更多中國元素被看到、被感知、被接受。
                  ⑥大國崛起,不只伴隨著經濟騰飛、科技趕超,還必須完成“自我表達”的宏大課題,中國發展日新月異,中國故事振奮人心。我們必須大大方方講、自信滿滿講,在世界面前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中國。
            (1)關于話語權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西方國家憑借其歷史形成的話語權,極力質疑否定中國模式,誤讀歪曲中國發展,造謠抹黑中國體制。
            B.舊中國積貧積弱,沒有話語權,只能硬著頭皮,無力且無奈地辯解、吶喊。
            C.今日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理應去爭取與國力相匹配的話語權。
            D.在當前的國際輿論場中,如果中國的國力水平與話語權之間的“剪刀差”越來越大,會影響甚至掣肘其國際交往與合作。
            (2)西方世界擁有話語權的表現,理解不正確的是
             

            A.長期在國際輿論場中矮化,污名化、妖魔化中國。近代百年,辱罵中國人是“黃禍”“東亞病夫”。
            B.對中國這個不類己者,指手畫腳,妄加評判,此行為雖為中國人不齒,卻極大影響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認知。
            C.阻礙中國話語的傳播,中國形象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被歪曲、被解構,乃至被壓抑、被貶損。
            D.強行用西方的觀點和邏輯來解讀中國,套用西方的標準來認識中國。
            (3)在作者看來,中國如何去爭取與國力相配的話語權,請簡要概括。

            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9.閱讀《封存時間》一文,回答下列各題。
            封存時間
            作者:明前荃
            ??留不住的是成長的時光,我們能存在手心的一個定格,不過是美而已。
            ??時間可以封存嗎?可以,葉庭春12歲那年,就見識過那神奇的一幕。在植物園標本館,作為他考上最好的中學的獎勵,世伯老魏得到館長的特許,帶他去看他出生那天的植物標本。
            ??葉庭春記得彼時彼刻,偌大的標本館里只有這一老一少的足音,被干燥后的植物標本封存在臺紙和油光紙之間,散發出半是干爽纖維半是青澀植被的幽淡氣息。一個標注了1990的標本隔檔被輕輕推開,4月9日的標本是一枝垂枝櫻,開到七分滿的櫻花在枝條上如瀑布一樣垂掛下來,在干燥后發微微的醺粉紫。12歲的男生完全被震驚了,他出生那一年,那個春天,有過什么樣的場景,連他媽媽和奶奶都沒有對他形容過,人總是健忘的,但細心保管的植物標本卻還原了被記憶抹去的一切。
            ??竟有那么完美的花枝代表這個世界歡迎他的到來,櫻花沒有開至三分滿、五分滿,花萼青硬如一個有待發育的小孩;也沒有開至九分滿,流露出行將凋零的感傷,一切都綻放得恰到好處,顏色、姿態、流動的氣韻,似可見到那晚月光傾注在花枝上,帶來的如夢光影。
            ??8年后,葉庭春的奶奶病逝,全家為她送行時,整個墓園恰好浮動著綠萼梅的香氣,讓人記起那句絕妙的詩“天與清香似有私”,好像正是這股香氣搭就了奶奶去往天堂的階梯。那是3月初的陰冷早晨,葉庭春從守墓人那里討到了一枝綠萼梅回家做標本。頭三天,把它夾在吸水性強的紙張中,不厭其煩地換紙,仔細吸去花枝的水分,接著,用鑷子屏息調整花枝的形態,不但避免了花葉壓在一起出現的蕪亂,還令梅枝表現出自然的形態,在他做好的標本上,幾朵梅花側轉或翻轉,猶如被清風吹動,可以觀察到花朵的側影和背面。
            ??從那天起,葉庭春養成了一個習慣,家中每有重要的紀念日,他都要做標本留存。上大三后,他還成立了“封存時間”工作室,專門制作內嵌花朵和植物的塑封書簽,交與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弟學妹去賣,幫助他們在經濟上提前自立。幸運的是,他就讀的大學是有名的園林院校,由春至秋,有大量的花材和變色葉片可作為植物書簽的原材料。特別是春天,灑紅朱砂梅,深濃宮粉梅,紫白玉蝶梅和琉璃綠的綠萼梅們競相開放,做出來的塑封書簽,一側配以做舊的照片,拍的是老圖書館的青磚灰墻,暗紅色的細條高窗,窗外是疏影橫斜的梅花,那一刻,書簽捕捉到了民國時代的一縷沉靜余韻。
            ??為了給植物書簽配圖,葉庭春拍遍了母校的數百個角落,那也是他為自己封存的美好時光嗎?讀完大四,他將赴澳留學,據說在南半球,再也看不到故鄉才有的梅、報春、麥李和丁香了,唯有塑封后的書簽,可一睹故園的面貌吧。
            ??做了兩年的標本,葉庭春感覺青春時光正化作花香彌散在他的周圍。干燥后的標本比鮮花的顏色更為幽淡,花瓣的肌理更為纖柔,重瓣的梅與櫻,花瓣質地更如世間最清幽的紙一樣,散放半透明的幽光。也許我們回過頭去看被記憶封存的時間,也是這樣的感受:那些粗礪的線條和茁壯的香氣已然消失,剩下的唯有恬淡的輪廓和安謐的余韻,仿佛近似覺悟、體諒和憐惜的情感,讓人臉上緊繃的線條柔軟了起來。
            ??是的,留不住的是成長的時光,我們能存在手心的一個定格,不過是美而已。
            (1)本文圍繞“封存時間”主要寫了四件事,閱讀文章,填寫下表。
            時間 事件
            出生那一天
             
             
             
            家中每有重要紀念日 葉庭春都要做標本留存
            上大三后
             
            (2)結合文章內容,說出第②段中加點詞“震驚”的對象和原因。
            ①“震驚”的對象:
             

            ②“震驚”的原因:
             

            (3)聯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第⑤段畫線的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
            整個墓園恰好浮動著綠萼梅的香氣,讓人記起那句絕妙的詩“天與清香似有私”,好像正是這股香氣搭就了奶奶去往天堂的階梯。
            (4)閱讀文中第⑤段畫線的句子,談談“定格在手心中的美”具體指什么?
            (5)“記憶封存的時間”與“植物標本”有很多相似,所以作者用植物標本封存時間,你認為還可以用什么封存時間?請用下面的句子作為開頭寫下你的認識,并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它們的相似之處。
            被記憶封存的時間,就像
             

            組卷:3引用:1難度:0.9

          五、寫作(65分,其中含5分寫字)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曇花為了自己多年一現的夢想,甘愿承受長久的寂寞;雄鷹為了自己翱翔藍天的夢想,毅然接受嚴峻的考驗;彩虹為了自己絢麗多姿的夢想,敢于經受風雨的洗禮;流星為了自己瞬間美好的夢想,寧可付出沉重的代價。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無比精彩。
                  請以“為了自己的夢想”為題目,寫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教職工、同學和本人的真實姓名。

            組卷:102引用:7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