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河市、大興安嶺中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6/30 9:0:11
一、知識積累及運用(第1-9題,共28分)
-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蕭索 氈帽 厚嶂壁 聚族而居 聰明伶俐 B.潮訊 恣睢 凸顴骨 一望無際 遲疑不決 C.隔膜 迷惘 深黛色 惶恐不安 鄭眾其事 D.篷隙 祭祀 銀項圈 絮絮叨叨 松松爽爽 組卷:460引用:3難度:0.8 -
2.如果要編一本《愛與痛的詩行——艾青詩選》,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哪一首更適合入選?( )
A.《刈草的孩子》 B.《魚化石》 C.《我愛這土地》 D.《鏡子》 組卷:58引用:3難度:0.5 -
3.下列有關文學和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駢體文,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駢文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B.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代表作為《昆蟲記》,課本選入科學小品《蟬》。 C.“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D.古時不同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有講究。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金蘭之交:情誼契合,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組卷:290引用:4難度:0.8 -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讀多寫,日積月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 B.初中三年,我們學習魯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魯迅先生對我們一點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 D.在學校師資不足的情況下,他主動挑起了為請假老師代課的任務。 組卷:435引用:4難度:0.9 -
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辯手的他,在反駁對方觀點時,旁征博引,強詞奪理,贏得了臺下的陣陣掌聲。 B.“停課不停學”期間,面對學習環境的改變,廣大師生經歷了不知所措到應付自如的過程。 C.從小性格孤僻的她,自從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以后,漸漸變得豁然開朗了。 D.小伙伴們在花園里玩捉迷藏的游戲,不一會兒,大家都銷聲匿跡了。 組卷:54引用:2難度:0.8 -
6.根據與畫線處語言結構一致、內容相連的要求,填入下列文句橫線上最正確的一項是( )
黃河在這里跌入百尺之峽,如水入壺,騰蕩急旋。于是飛沫起虹, ;成瀑成湫,如掛如簾。A.濺珠落盤 B.馬嘶虎吼 C.龍騰攪谷 D.激流飛湍 組卷:176引用:4難度:0.9 -
7.根據提示填寫課文原句。
①重巖疊嶂,
②
③夕日欲頹,
④
⑤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描繪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的詩句是:
⑥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描繪春花初綻,春草吐綠的詩句是:組卷:3引用:2難度:0.5 -
8.下列詞語中,每對加點字的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 )
A.選聘/馳騁 咀嚼/嚼爛 B.憎惡/惡人 教誨/晦氣 C.妥帖/字帖 校對/校刊 D.取締/并蒂 嗚咽/抽咽 組卷:9引用:4難度:0.8 -
9.班級開展《傅雷家書》名著閱讀活動,請你填寫閱讀記錄卡的空缺處。
能力層次 閱讀材料 閱讀任務
識記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 句中的“你”是:①
理解
有人評價:《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對此評價,“我”可以舉原著中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③
分析傅雷1954年12月27日在給兒子的信中,借《人間詞話》強調人的“性靈”作用,批判為學不“通”。 閱讀批注:作者強調人的“性靈”作用,批判為學不“通”的目的是:④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二、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第10題,共7分)
-
10.愚公最后借助神的力量解決了困難,那么,如果是在今天,愚公該如何做這件事情較為妥當呢?請你發揮想象力,為愚公設計一個方案。
組卷:8引用:1難度:0.5
三、閱讀理解及分析(第11-14題,共35分)(一)(10分)
-
11.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壞,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乙]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①、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選自《浣花溪記》)[注]①玦(ju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瑯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薺(jì):薺菜。⑥舁(yú)夫:轎夫。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①水尤清冽
②佁然不動
③西折纖秀長曲
④盡溪,平坦如薺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3)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點?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寫出他的連續的兩句詩。組卷:287引用:4難度:0.7
(二)(7分)
-
12.閱讀《陪父母看戲》,完成問題。
陪父母看戲
(劉玉新)??①自從春晚走進了電視,就很少現場看戲了。
??②那天夜晚,是個意外的驚喜。中央民族歌舞團來到了長陽,中央一級的歌舞劇團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見。
??③于是,我決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場戲。年近八旬的父母長年在地里勞作,少有機會現場親眼看到這么高級別的歌舞表演。他們一聽說,立馬答應去看。
??④當我們入座的時候,劇務人員正在調試燈光和音響,禮堂的樓上樓下很熱鬧。父母是第一次坐在這么好的禮堂看戲,看得出來,他們有些局促也有些緊張,戲還沒開始,就生怕擋住了別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議論。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類的表演隔這么遠,既看不清演員的長相,也看不清動作的細節,只能憑感覺看看舞蹈隊形,聽聽演唱的歌聲。
??⑥現場看戲,或許找的就是這種感覺,舞臺的感覺,色彩的感覺,聲音的感覺,真實地讓人覺得觸摸到了節目的厚度、高度和寬度。
??⑦這種感覺,我曾帶著父母游覽車溪的時候有過。在車溪看民俗表演,母親一聽就特別熟,不僅喜歡看,還時不時地跟著哼幾句。那天,母親算是又找到了年輕時在大隊戲臺上的感覺。幾十年過去了,她沒想到,當年的山歌小調如今還有人專門表演,那調門、那身姿、那行頭比過去更好,舞臺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現代化的聲光色電,看一場演出就像是過年看大戲。
??⑧為了找到感覺,我特意又帶父親參觀了王家壩人民公社,從墻上的語錄到食堂門口的記賬黑板,從過道走到戲臺子,父親一邊看一邊點頭,那是他曾經有過的生活。他看著我,雖然沒多說話,但那意思分明告訴我,生活的積淀值得記憶,記憶的點滴需要回味。
??⑨看著兩個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戲,我的思緒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小時候,我們常常追著趕著父母去看戲看電影。最小的一個,不是母親從懷里朝上舉著看,就是騎在父親脖子上看,至于他們看沒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們看戲只是頂了個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丟了大的,一門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還有精力去看臺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歲那年,資丘舉辦白求恩展覽,其誘惑力不下于看戲,我死纏爛打要跟著父親去,父親沒法子,只好連夜帶著我趕路。人山人海,沒地方坐下,更沒地方睡覺。我幾乎是被父親拎著胳膊一路踮著腳小跑去的。一路所過,我看到的盡是別人的后腦殼和腳后跟,來回六十多里路,當我一頭趴在自家堂屋的時候,我渾身的筋骨都散架了。
???現在,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舉著頂著了,也不會死纏爛打了,但父母也老了。來的路上,我們一人攙扶一個,不是他們已走不動,而是從小就傳遞給我們的一種愛意,自然而然地延續了下來。或許就像小時候舉著托著我們看戲一樣,攙扶成了一種親近,攙扶成了一種守護,攙扶也成了一種感情上的無言交流。
???趁著臺上換場的時候,我擰開礦泉水瓶蓋,遞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驅驅熱氣。交談中,父母都說節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樣,來得值!
???節目一個一個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專注,生怕漏掉一個細節。散場的時候,我們等別人都出了禮堂才退場。
???天空蔚藍,一輪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點點。風拂過小橋,人走在上面,很涼爽很舒服。以后還有好戲看,我依然要帶上父母,就像小時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戲里。
(1)按照事件發展脈絡,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內容。
(2)結合全文,理解⑦⑧兩段的作用。
(3)結合語境,品味語句。
①結合你的成長經歷,理解文中第⑧段畫線句的含義。
②請自選角度賞析第?段畫線句子。
(4)本文第?段和鏈接材料都寫到“好戲”,說說你對“好戲”的理解。
【鏈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社戲》)組卷:5引用:1難度:0.3
(三)(9分)
-
13.議論文閱讀。
從小學生“讀書等身”說開去 ①只要每天堅持讀書,就能做到“讀書等身”。
②江蘇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改進教育方式,十幾年來,開展每日午讀、親子讀書會、閱讀等活動,讓孩子們愛上了閱讀。小學6年的時間,一個孩子竟能讀1700本課外書。閱讀不僅讓孩子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成績,還鍛煉了口才和思維,跟爸爸媽媽在家里相處也變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讀書給孩子帶來的變化,玉峰實驗學校的一位家長突發奇想,讓孩子與讀過的書合一張影,結果發現書堆起來,跟孩子身高一樣高。如果要解碼該校一些小學生“6年讀170本書”的奧秘,或許正源于學校通過改進教育方式,讓這里有了更多“讀書等身”的孩子,其實現路徑就是擠時間讀書——“只要每天堅持花20分鐘時間,就能在小學6年讀完1700本書。”
④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基本持平;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于數字閱讀,紙質閱讀比例下降;在對個人閱讀數量評價中,只有2.1%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閱讀數量很多,6.3%的認為自己閱讀數量比較多,37.8%的認為自己閱讀數量一般,41.5%的認為自己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成年國民閱讀數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沒時間”。相比小學生“讀書等身”,我們是否有點汗顏?
⑤古人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抗戰名將彭雪楓常告誡自己:“如果不抓緊時間學習,我會輸給工作的。”在戎馬倥傯的歲月里,他不論行軍作戰多么艱苦,都堅持每日讀書,常常手不釋卷、挑燈夜戰。他的名言是“知識之在于我,向來是如饑似渴的”,座右銘是“苦讀苦讀一百個苦讀”,約法三章是“每日決學兩小時”。今天我們各方面條件都比過去優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實也不難發現有一些碎片時間。比如在公交、地鐵等車時,在銀行排隊時,或者睡前20分鐘,都能成為自己專享的讀書時間。
⑥魯迅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寫作上了。”對讀書人而言就是應該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時間碎片。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是拿手機刷屏,還是讀電子書或者手不釋卷,是對我們讀書習慣與學習定力的考驗。如果在碎片化時間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淺表、庸俗就會無形放大;如果在這期間讀有價值的東西,那么我們的修養和才干就會不斷累積。所以,我們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其價值和意義就在這里,同時讀紙質書和讀電子書也并不相悖。
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早已為我們指出了讀與寫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新時代,人人都想“下筆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們那樣“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夢想不會從天而降,還需先靜下心來,多擠點時間,“讀書破萬卷”,才能厚積薄發、夢想成真。作為普通人,縱然我們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堅持讀書,也能做到“讀書等身”。
(有刪改)(1)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2)第②③段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仔細閱讀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論證思路。
(4)根據本文觀點,說一說在今天這個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可以怎樣讀書。(答三點即可)
(5)下面對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蘇昆山玉峰實驗學校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愛上了閱讀,也讓更多孩子“讀書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調查數據,意在告訴我們:成年人紙質閱讀量明顯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沒有時間。
C.選文第⑦段論述了讀與寫的關系:讀是寫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厚積薄發。
D.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既擺事實又講道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組卷:459引用:22難度:0.8
(四)(共9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危險的粉塵
①2014年8月2日,江蘇省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拋光車間發生了粉塵爆炸,導致至少75人死亡,185人受傷。在歷史上,類似的粉塵爆炸曾屢屢發生。1942年4月26日,遼寧本溪湖煤礦的一次煤塵爆炸導致1549人死亡;而二戰期間幾家英國面粉廠的粉塵爆炸,威力之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投擲的炸彈。
②粉塵爆炸不僅在戰亂年代或安全措施相對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屢屢發生,在發達國家也并不鮮見。1980-2005年,美國就發生了近300次粉塵爆炸或燃燒事故,導致至少119人死亡。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此類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關粉塵爆炸知識的缺乏。
③貌似無害的粉塵為什么會爆炸呢?原理其實跟普通物體的燃燒相似。我們知道,物體燃燒需要若干要素,如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氣)及熱源。粉塵爆炸本質上是一種極快速的燃燒,因而也需要這些要素。不同的是,普通物體在點燃及燃燒過程中燃燒部位的熱量會因傳往內部而損失,從而增加點燃難度,且減緩燃燒速度;而粉塵由于體積細微,傳往內部的熱量微乎其微,往往容易點燃,且燃燒很快,甚至連一些傳統上不可燃燒的物體或燃燒緩慢的物體,一旦成為粉塵,也會變成能快速燃燒的可燃物。
④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粉塵還有一個更要命的特點,那就是總表面積超大。物體磨碎后粉塵線度越小,粉塵數量就越大,而且跟粉塵線度的立方成反比。另一方面,單個粉塵的表面積是跟粉塵線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粉塵的總表面積跟粉塵線度成反比,線度越小,總表面積就越大。比如,一個質量為8千克的鐵球的表面積約為0.05平方米,一旦磨碎成線度為50微米的粉塵,總表面積將增至120平方米。由于燃燒主要發生在可燃物與助燃物的接觸面上,因此總表面積超大使粉塵具有了足以導致爆炸的超高的可燃性。
⑤不過,粉塵爆炸也并非毫無門檻,而是要求粉塵達到一定的濃度,且處于彌散狀態。因為彌散狀態能最有效地體現總表面積超大的“優勢”,與助燃物充分接觸。粉塵爆炸門檻的存在提示了消除粉塵爆炸隱患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除塵,即降低處于彌散狀態的粉塵濃度。前面提到的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拋光車間會發生粉塵爆炸,除塵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⑥粉塵爆炸的另一個值得注意之處,是它的威力有很大部分來自所謂的“繼發性粉塵爆炸”,即初次粉塵爆炸的沖擊波將周圍的積塵揚起,使之達到粉塵爆炸門檻所要求的彌散狀態而引發的更大規模的爆炸。當然,積塵也可以由其他原因而被揚起,也同樣會引發爆炸,前面提到的本溪湖煤礦的煤塵爆炸是由瓦斯爆炸引發的;二戰期間那幾家英國面粉廠的粉塵爆炸則是由德國空軍投擲在周圍的炸彈爆炸引發的。由于積塵所具有的這種危險性,美國消防協會將厚度在0.8毫米及以上,且占房間表面積5%及以上的積塵列為粉塵爆炸隱患。
⑦看來粉塵雖小,卻是很危險的東西。不過,就像炸藥并非只能用于破壞,粉塵爆炸也可以有正面的應用。當你在電影里欣賞驚險絕倫的爆炸特效,或在節日里觀看絢麗多姿的焰火表演時,你所看到的有可能也是粉塵爆炸。
(1)簡要分析選文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選文第④段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結合文章內容,設想你是一家面粉廠的廠長,你打算應用哪些安全措施來消除粉塵爆炸隱患?
(4)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粉塵爆炸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有關粉塵爆炸知識的缺乏。
B.粉塵爆炸的條件要求很低,只要存在粉塵就會發生爆炸。
C.根據美國消防協會的規定,厚度在0.8毫米,且占房間表面積5%的積塵就會成為爆炸隱患。
D.粉塵由于體積細微,會將一些傳統上不可燃燒的物體也變成能燃燒的可燃物。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表達(第17題,共50分)
-
15.經過讀書節系列活動,同學們更加認識到讀書就是讀“人”,就是體味人情,感受人情之美。請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①請你在橫線上填入一個能體現自己情感態度的詞語,把題目補充完整,如“貼心”“感激”“牽掛”“欣賞”……
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③不套作,不抄襲。
④內容具體,中心突出,字數不少于500字。組卷:15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