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湖北省黃石市經開區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6/30 12:0:12
一、積累與運用(共22分)
-
1.語文課上,老師更求大家講述一個成語典故,以下是小明講述的“夜郎自大”的故事,請你找出四處表達不合理的地方(寫序號),并進行修改。
①漢朝時,在西南方有個小國,名叫夜郎,②它雖然是個獨立的國家,卻不過彈丸之地,黎元布衣①、物資物產都很少。③由于鄰近地區以夜郎國最大,從未離開過夜郎的國王以為自己統領的是天下最大的國家。④有一天,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土時,指著前方問:“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哪?”⑤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于是回答:“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呀!”⑥走著走著,國王又望著前方的高山問:“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嗎?”⑦部下們回答:“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了。”⑧后來,他們來到河邊,部下們都異口同聲地贊同了國王關于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河的看法。⑨從此以后,國王更加毫不動搖地堅信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⑩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驕傲的國王不以為然地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他竟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
[注釋]①黎元、布衣:指百姓。組卷:0引用:1難度:0.4 -
2.該校初二(1)班擬開展以“會讀書”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你作為本次演講比賽的主持人,請寫一段開場白,要求主題明確,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字數不少于50個字。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3.默寫。
(1)
(2)
(3)小橋流水人家,
(4)正是江南好風景,
(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中,寫登城時所見月下景色、觸發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的句子是:
(6)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寫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表達李白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共15分)
-
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乙】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滿期年②,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①涓人:宮里職位低下的小侍臣。②期年:滿一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食不飽,力不足 一食或盡粟一石 B.雖有千里之能 三年不能得 C.故雖有名馬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D.反義報君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段中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原因是“食馬者”只是按照常馬的食量來喂養它。
B.甲段抒發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C.甲段中由于“食馬者”“不識馬”,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D.兩文段的“千里馬”的遭遇不同,甲段的千里馬被埋沒,乙段的千里馬受到賞識。組卷:22引用:1難度:0.8 -
5.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請體會“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
(2)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有“語少意足”之說,請結合“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說說你的理解。組卷:174引用:10難度:0.7
三、現代文閱讀(25分)
-
6.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問題。
外婆的壓歲錢
萬芊 ①過年時,弟陪媽回了一次陳墩鎮老家。
②回城后,弟跟我說,這次回老家收獲特大,帶回了一沓外婆的壓歲錢。
③我說,弟,你別胡說,外婆過世都十多年了,哪來壓歲錢?!
④弟說,真的,哥,不騙你,是外婆的壓歲錢,寶貝呢!
⑤我問媽。媽說,是的,在你大舅、大姨那里找到的。
⑥媽原原本本講了外婆壓歲錢的那些舊事--
⑦我媽共生了我們兄妹七人。我爹原先在上海靠教畫賣畫賺錢養家。我九歲那年,我爹得肺癆過世了。我爹過世后,我媽就靠變賣不多的家當和在鎮上南貨店幫人做事賺些錢。錢不多,媽常為吃穿發愁。
⑧我媽挺能干,我們兄妹的衣服大都是我媽用我爹的舊衣改的,一件長褂常常改了又改、補了又補,大的穿了小的再穿。我爹原先在上海是要出入一些體面場所的.雖說衣服舊些可料子挺好,再加我媽的巧手這么一拾掇,穿在我們兄妹身上,一個個顯得清清爽爽,還帶些洋氣。
⑨只是我媽再能干也變不出米面來,我們兄妹都在長身子,家里不多的米面煮成稀粥面糊糊,還是不夠填飽肚子。我媽常常帶著我們去鄉下挖野菜、撈野菱、采野果,摻在稀粥面糊糊里勻著吃,自己干脆餓著肚皮睡覺。后來,我大哥學醫終于出師了,開始在鄉下給人治瘡癤賺些小錢貼補家用,媽稍稍緩了口氣,但還是常常發愁。
⑩我媽喜歡讀書,我媽說話,與人不同。她常跟我們說“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后來我們知道,其實是書上的話。受我媽影響,我們兄妹都真歡讀書,在學校里,功課都挺好。我媽過日子,其實挺講究,家境雖困窘,也從不讓男孩子在人前赤膊、女孩子在人前赤腳。一年中每一個節氣,都是按書上老規矩過,該貼春聯時貼春聯.該掛艾草時掛艾草,該吃粽子時吃粽子。就是我媽裹的粽子特別小巧,誰也不舍得吃。
?到了春節,我媽開始忙碌,每一天大家都會沉浸在我媽營造的過年氣氛中。大年初一早上,我們都能穿到媽新改做的衣服、吃到媽蒸的南瓜糕、拿到媽隔夜包好的紅包。只有這一天,我媽底氣十足、財大氣粗。壓歲錢,每人一大包,這些壓歲錢統統加起來,也許就是媽半個月的工錢。我媽紅包的外皮是特別鮮艷的紅紙,里面還包著大一點的紅紙。紅紙,是媽在供銷社里幫人家打掃衛生時收集起來的邊角紅紙。為這些紅紙,媽常義務去打掃衛生。紅紙上,寫滿小字。我媽用我外公傳下來的湖筆,寫上規規整整的小楷。紅紙上,我媽給每人寫上壓歲錢的金額。這就是我媽的壓歲錢,其實是一張張紅色的白條。雖說是白條,我們仍很渴望。這些白條,總讓我們驚喜,因為媽在紅紙上還寫著好多非常精彩的評語,還蓋上她自己的私章。我們拿到自己的紅包,就偷偷地藏起來。沒人時讀讀媽的評語,總會得意好長一段時間。只是我媽從來沒有給我們兌現過這些白條。過了年,看著重新愁眉緊鎖的媽,我們誰也不敢提壓歲錢的事。
?媽取出一幅已經精心裝裱的我外婆的壓歲錢紅色白條,那秀美的字體和暖心的話語,真的讓我眼前一亮。“這一年,姍妹表現最佳,春季挖馬蘭頭,又多又干凈。暑時人家送來西瓜。姍妹把自己的一份讓給了弟妹。一年里,姍妹受先生上門口頭表揚兩次。考試居全年級第一。獎姍妹壓歲錢六元。”那就是媽十六歲那年得到的壓歲錢白條。
?看著,我有點疑惑,問媽,你的這些壓歲錢白條怎么會在大舅、大姨那里呢?
?媽說,外婆的這些壓歲錢,后來大哥、大姐給我兌現了。為幫媽,我大姐,初中沒畢業,就去鄉下做了鄉村小學復式班的老師,其實她功課很好。這六元,相當于當時全家一個禮拜的生活費。第二年,我考取了省城的師范大學,我就拿著這大哥、大姐給兌現的六元壓歲錢一直讀到大學畢業。其實。除了大哥大姐。我們下面五兄妹全都以特別出色的成績考取了不用花錢的師范大學。
?弟說,還有,誰也沒有想到,外婆竟然傳承了一手家鄉早已失傳的衛涇狀元體,縣里搞文史的專家把外婆的這些紅紙條當成寶貝,覓寶似的取過去放在博物館里珍藏。
?媽說,我外公是私塾先生,寫一手好字。我媽沒讀過私塾,她喜歡讀書,一有空就拿我外公破舊的《三字經》《弟子規》《小兒語》《朱子家訓》認字、寫字。
?媽感嘆,我媽是個挺要強的女人。
(選自《家風》大象出版社,有改動)(1)文中最能概括外婆品格的兩個詞語是:“
(2)小說主體部分用“我媽”講“我媽”故事的方式敘事。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第?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4)外婆為什么要用“打白條”的方式給壓歲錢?
(5)有人這樣評論,這篇小說“演繹了典型江南人家優良家風的精彩傳續”。你從中讀到了哪些優良家風?組卷:45引用:1難度:0.9 -
7.閱讀下面選文,回答問題。
爸爸教我讀中國詩
程怡 ①十個月的時候,我得了一場可怕的腦膜炎,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說話,父母非常擔心。一天,爸爸看報,我坐在他的膝上,指著某一個標題中的“上”字,爸爸說:“上?”我對他表示滿意,趕緊從他的膝上爬下來,拽著他走到書箱前,得意洋洋地指著書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認識這個字,這件事對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們不再擔心我有智力障礙了。之后,爸爸開始教我讀詩。
②爸爸常教我念兩個人的詩:一個是杜甫,一個是陸游。
③依稀記得,孩提時的一個夏夜,我困極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搖著大蒲扇,滿天的星斗朦朦朧朧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突然,爸爸那江西鄉音很重的誦讀聲使我睜開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嘯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記住了這首詩。
④上學前我已經會背那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爸爸問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說:“那意思就是燒香磕頭的時候別忘了告訴你爸爸!”當時,爸爸高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學。那年冬天,爸媽因故很長時間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長女,照顧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歡天喜地,難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詩:“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爸爸問我懂不懂這詩句,我說:“我懂的,不過,爸爸想念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說話,只是聽我繼續背他教我的詩。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幾年,完全臥床不起。每當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悲鳴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邊響起的時候,爸爸就會喃喃吟誦杜甫的詩。他告訴我,那一刻讓他想起了故鄉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親。
⑦那時我已在大學教中國古代文學,我理解父親:人生無非家國之情,杜甫、陸游,我父親他們這一代的知識分子,對家國,都有一種深情。父親吟詩的聲音,永遠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見報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絕句,感覺就像遇到了一個老熟人。我沒有念過那首詩,但我熟悉那種風格。回來一查,果然是陸游的詩,“征車已駕晨窗白,殘燭依然伴客愁。”我當時的感受真是難以名狀。爸爸在我童年時便種在我生命里的東西,突然宣告了它的無可移易的存在!
(有刪改)(1)對第③段畫線部分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寫出了夏天夜晚滿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學詩歌的模糊記憶。
C.表現出了夏夜“我”朦朧欲睡的狀態。
D.引出“我”被父親吟詩聲喚醒的情節。
(2)第④段爸爸高興得流淚,其原因是
(3)文中圍繞爸爸教“我”讀中國詩,記敘了三件事,請概括。
①
②上學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兒》詩中的句意;
③
(4)根據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①
②
(5)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的理解。組卷:376引用:11難度:0.3
四、名著閱讀(8分)
-
8.名著閱讀。
閱讀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在“名著人物大家談”活動中,下面兩個問題是同學們的爭論,請選一個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名著內容簡述兩點理由。
①《西游記》中的沙僧是一個才能平平的人嗎?
②《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一個性情急躁的人嗎?組卷:205引用:12難度:0.5
五、作文
-
9.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賞的某個人,也許就在你身邊,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在某部文學作品里……你欣賞的或許是他的美德,或許是他的睿智,或許是他的個性……
請以“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寫出真情實感;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與考生個人信息相關的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組卷:288引用:1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