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十校聯考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5/6/30 13:0:17
一、積累運用(21分)
-
1.趙師秀《約客》一詩中,表達詩人候客時長而失望焦躁情緒的兩句是:
組卷:404引用:3難度:0.8 -
2.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二、閱讀(49分)
-
3.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丙】
??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②。
??一旦蹇剝③,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選自《白居易集?草堂記》,有刪改)【注釋】①匡廬:即廬山。②頹然:松弛的樣子。嗒(tà)然:物我兩忘的樣子。③蹇(jiǎn)剝:指時運不濟。
(1)【甲】文帶作者是
(2)翻譯【甲】文中劃線句子。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4)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
(5)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
(6)請依據選文,回答問題。(A、B兩處請用原文回答,C、D兩處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甲】文寫出陋室外部環境的句子是A“
【丙】文寫出草堂選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處其間,心情愉悅,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兩文都體現了作者C
【丙】文體現了白居易的D組卷:13引用:1難度:0.5 -
4.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歌聲
吳伯蕭??①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無論哪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聽過,哪里的情景就會深深地留在記憶里。環境,天氣,人物,色彩,甚至連聽歌時的感觸,都會烙印在記憶的深處,像在記憶里攝下了聲音的影片一樣。
??②我以無限戀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聲來了。
??③延安的歌聲,是革命的歌聲,戰斗的歌聲,勞動的歌聲,極為廣泛的群眾的歌聲。列寧在紀念《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的文章里說:“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里,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他都可以憑《國際歌》的熟悉的曲調,給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的聲音,共同的語言。我們也可以這樣看延安的歌。
??④回想從冼星海同志指揮的《生產大合唱》開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個晚上,在延安城北門外西山腳下的坪壩上。煤氣燈照得通亮。以煤氣燈為中心,聚集了上萬的人。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少數中年以上的人,也是青年人的心情,青年人的襟懷和氣魄。記得那時候我剛剛從前方回到延安,雖然只出去四五個月,也像久別回家那樣,心里熱呼呼的,見到每個人都感到親熱。不管認識不認識,見到誰都打招呼。會場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著灰布軍裝,樸素整潔,打扮得都那樣漂亮。大家說說笑笑,熙熙攘攘,像歡度快樂的節日一樣。是的,正是歡樂的節日,是第一個五四青年節。就是在那天晚上,我們聽了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那篇有名的報告:《青年運動的方向》。
??⑤說的這時候,是報告完了,熱烈的鼓掌、歡呼以后,大家正極興奮的時候。那真是“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只是大家酣醉的幸福里,那里還想不出這樣恰當的形容文字。每個人都咀嚼、回味報告里的深刻意義和警辟的語句,同時等候大合唱開始。
??⑥露天會場。西邊是黑黝黝的群山,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青涼山。南邊是隱隱約約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墻。北邊是一條路,沿了延河,蜿蜒過藍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邊的陽關大道。
??⑦合唱開始,大概已經是夜里十一點了。
??⑧就在那樣不平凡的時刻,在那個可紀念的地方,我第一次聽見唱:
??二月里來,好風光,
??家家戶戶種田忙。……
??⑨冼星海同志指揮得那樣有氣派,姿勢優美,大方;動作有節奏,有感情。隨著指揮棍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仿佛全部到會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歌聲悠揚,淳樸,像諄諄的教誨,又像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里,又從心里唱出來,彌漫整個廣場。聲浪碰到群山,群山發出回響;聲浪越過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幾翻回蕩往復,一直輻散到遙遠的地方。抗日戰爭的前線后方,有誰沒有聽過,沒有唱過那種從延安唱出來的歌呢?
??⑩延安唱歌,成為一種風氣。部隊里唱歌,學校里唱歌,工廠、農村、機關里也唱歌。每逢開會,各路隊伍都是踏著歌走來,踏著歌回去。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著唱,互相競賽著唱。有時簡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聯唱,輪唱,使你辨不清頭尾,摸不到邊際。那才叫盡情的歌唱哩!
???唱歌的時候,一隊有一個指揮,指揮多半是多才多藝的,即能使自己的隊伍唱得整齊有力,唱得精彩,又有辦法激勵別的隊伍唱了再唱,唱得盡興。最喜歡千人、萬人的大會上,一個指揮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唱一首歌的頭一個音節定定調,全場就可以用同一種聲音唱起來。一首歌唱完,指揮用兩臂有力地一收,歌聲便嘎然停止。這樣簡直把唱歌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語言、甚至一種號令。千人萬人能被歌聲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踏著統一的步伐前進,聽著統一號令戰斗。
???延安歌聲,也有傳統,那就是陜北民歌。
???“信天游”唱起來高亢、悠遠,“藍花花”唱起來纏綿、哀怨。那多半是歌唱愛情,訴說別離,控訴舊社會剝削壓迫的。時代變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調,換上了新的內容。
???延安唱的歌很快傳到各抗日根據地,后來又傳到一個接一個的解放了的地區。日本投降以后,哪里聽到延安的歌聲,哪里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聲直接變成了解放的先聲,譬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首歌吧,從蘇區唱起,一直就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的先遣部隊。哪個地方的人民最痛苦,哪個戰場上的戰斗最艱巨,這首歌就先到哪里。聽見這首歌,連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來了,毛主席的隊伍來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們含著笑又含著喜歡的眼淚聽這首歌。聽見聲音,仿佛同時看見了隊伍,看見隊伍兩旁擁擠著歡迎隊伍的人群。人群里,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姊妹,都是親人。又仿佛隊伍同時是群眾,群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這首歌,唱一千遍,聽一萬遍,我都喜歡。
???這里就不說我喜歡那首唱遍世界的歌——《東方紅》了。那是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偉大領袖衷心愛戴的歌,又是人民群眾自己創作的歌。誰不喜歡呢?從心里,從靈魂的深處。
(1)請根據文中的內容填寫下列表格。歌曲名 唱歌人 歌曲意義 《國際歌》 ① ② ③ 延安勞動青年 熱情昂揚的勞動歌聲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④ 充滿希望、解放的歌聲 ⑤ 全國人民群眾 ⑥
(3)請賞析第?段劃波浪線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4)有人認為吳伯蕭擅長以小見大,“一枝一葉見大義”,試結合本文及課文《燈籠》的具體內容闡釋他這一創作風格。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5.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2022年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用于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
材料二:勞動課程內容結構示意圖
材料三:
近年來,由于缺乏勞動教育,我國不少大中小學學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愿意勞動、不懂勞動的現象為將來的獨立生活埋下了隱患。重構勞動教育體系是要讓更多的孩子能真切感受勞動的魅力和價值,養成“動”起來的習慣,這也是鍛造健全之人格的重要一環。此次教育部把勞動課、信息技術課都從綜合實踐課程里面獨立出來,單獨設立勞動課,不僅能將學生從緊張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而且能學到很多生活常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2022年秋開學起,勞動課正式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課程。
B.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學校勞動課程每周必須在1課時以上。
C.勞動課程“農業生產勞動”與“工業生產勞動”貫穿了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
D.近年來,大中小學學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是由勞動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2)閱讀材料三,說說設立勞動課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3)進入初中,學習任務逐漸加重,你認為學生還有必要上勞動課嗎?為什么?組卷:12引用:5難度:0.5 -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向是“土地”和“太陽”。 B.擅長繪畫的艾青,在他的詩歌創作中還明顯地表現出“詩中有畫”的特點。 C.20世紀30年代,艾青的詩歌總是充滿“土地的憂郁”,多寫國家民族的苦難、悲傷與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濃厚而又大氣的風格。 D.1978年以后,艾青詩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繼續歌頌光明。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7.結合整本書的閱讀,回答問題。
“他是個大個子,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他已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們說他在長征路上背著許多受傷的部下行軍。即使他還在當國民黨的將領時,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他不計較個人財物——除了馬匹。他喜歡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馬,這匹馬給敵軍俘獲了。他又去打仗奪回來。結果真的奪了回來。
“雖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謙虛……他總希望別人提出批評,留心聽取意見。”
(1)選段中的“他”是誰?
(2)請結合原著內容,概括“他”的主要特點。組卷:4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50分)
-
8.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生活、校園學習、社會交往,都給你帶來了一些難忘的體驗與感受。回顧曾經的歲月,有些經歷定會讓你感到驕傲。
請你以“為自己豎起大拇指”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組卷:130引用:6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