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6/30 13:0:17

          一、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64引用:4難度:0.8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在三星堆眾多的青銅雕像中,足以領銜群像的非大立人像莫屬,——不論是從服飾、形象還是體量等各方面看,這尊大立人像都堪稱它們的“領袖”人物。雕像系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雙手手型環握中空,兩臂略呈環抱狀構勢于胸前
            ②人像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衣上紋飾繁復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
            ③其所站立的方臺,即可理解為其作法的道場——神壇或神山
            ④其整體形象典重莊嚴,似乎表現的是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⑤腳戴足鐲,赤足站立于方形怪獸座上

            組卷:258引用:5難度:0.5
          •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2引用:7難度:0.8
          • 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學生而言,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_____.從疊被子、打掃衛生到洗衣做飯,千萬不要小瞧這些身邊的生活_____,它們看似瑣碎,卻是孩子們_____自我的第一道門檻。獨立自主處理事務的能力和品性,也就從這一伸手一彎腰、一根線一粒米的家務瑣事中,得到了_____和激勵。

            組卷:276引用:5難度:0.9
          • 5.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組卷:1091引用:6難度:0.9
          • 6.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1286引用:4難度:0.8
          • 7.下面一段文字中,畫線處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_____(①)郁達夫在《懷魯迅》一文中寫道:“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_____(②)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_____(③)英雄,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是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因此,維護英雄尊嚴、____(④)捍衛英雄榮譽,應成為我們不變的信念。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8.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62引用:1難度:0.9

          二、默寫

          • 9.小文同學準備了吟誦材料,請你根據內容提示幫他填寫相應的詩句。
                  詩中有景,“樹樹皆秋色,①
             
            ”(王績《野望》)是薄暮遠望的靜穆之美;“晴川歷歷漢陽樹,②
             
            ”(崔顥《黃鶴樓》)是登樓望遠的宏麗之美。詩中有志,劉楨用③“
             
             
            ”贈堂弟,以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表達對堂弟的期望;曹操《龜雖壽》借④“
             
             
            ”用比喻手法表達詩人年老而壯志猶存。詩中有情,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中以⑤“
             
             
            ”兩句,借故鄉水的深厚情誼,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組卷:1引用:2難度:0.8
          • 10.閱讀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問題。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并沒為你前信感到什么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里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1)從選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兒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2)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陽和雨水向兒子講明一個怎樣的道理?
            (3)文中“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勵”兩個詞顛倒順序好不好?為什么?
            (4)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的“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是怎樣的一種心懷?

            組卷:156引用:5難度:0.6

          三、綜合讀寫

          • 11.學生會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一次以“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的通知。通知中有些問題,請你幫助修改。
            通   知全校各班級:
                  茲定于2019年5月22日下午4:00,(A)以班級為單位召集一次主題班會。班會內容包括集體觀看宣傳片、誦讀英雄革命家書和分享家族英雄故事。要求各班級精心組織好這次主題班會,(B)實現班會活動全覆蓋,廣泛動員師生參與
            (C)學生會2019年5月18日①(A)處畫線句詞語搭配不當,應將“
             
            ”改為“
             
            ”。
            ②(B)處畫線句語序不當,應改為“
             
            ”。
            ③(C)處格式上有錯誤,修改意見是:
             

            組卷:50引用:5難度:0.8

          四、古詩文閱讀

          • 12.古詩文閱讀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①這首詩是王維仕途失意、辭官歸隱途中所作。②長薄:綿延的草木叢。③閑閑:從容貌。④迢遞:遠貌。
            (1)簡言之,意向就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這首詩頸鏈作者寫了哪些意象?反映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情感?
            (2)有人對尾聯中“閉關”一詞甚為贊賞,認為這個詞一語雙關很是巧妙。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對“閉關”的理解。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13.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雖有嘉肴》)(二)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節選自韓愈《師說》)注:①常:固定的。②攻:學習、研究。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
             

            學半: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3)語段(一)中,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教學相長”的?
            (4)語段(一)和語段(二)在論證時,采用了哪些相同的論證方法?

            組卷:112引用:2難度:0.3

          五、現代文閱讀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靜靜的桃園楊聞宇      ①我們那個村莊叫杏園南村,四圍遠近卻沒有什么杏園,稀落的杏樹只是分散在田野井臺的周圍。村子南部地勢偏低,多為鹽堿地,莊稼不肯長,那里便有我家的一個桃園,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園。
                  ②三十多株桃樹一般高矮,兩兩相對,從北向南排列成整齊的兩行。乍一看,這桃園倒是挺氣派的。尤其是早春,兩行紅粉,明麗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許多。我那時年紀小,因為綠樹村邊合,見慣了綠浪滔滔的莊稼,整天出沒于大自然的錦繡堆中,面對這簇擁成陣的桃花陣容,倒也覺不出有什么新奇。
                  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長迅速。桃園北端小路畔的兩株,冠蓋如帳,果實累累,壓彎了枝丫,色澤鮮潤的桃子分外誘人。可是,它們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興趣。從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數,數到第九株,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桃子不僅碩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們外表沁綠,被葉兒嚴嚴遮裹,輕易是不亮相的。東風偶爾掀開葉兒時,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兒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穩。
                   ④鄉村貧窮,孩童們經常吃不飽,所以嘴饞。桃熟時節,常在一起玩耍的幾個伙伴來到桃園,瞅著北畔樹頭累累的桃子,眼饞得不行,我搖手說這個不怎么樣,好吃的在里邊哩。他們遲遲疑疑,猜測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幾個品嘗之后,才跟著我東張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樹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頭擦擦,剛咬得一口,立馬就大聲叫好。離開時,每人還要摘一個,兜里塞不進去,就用衣襟裹著……再經過北畔的桃樹時,對方才留戀過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護著衣襟。
                  ⑤父親忙著在村東經營田禾,爺爺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親在家里家外忙活,他們顧不上來桃園。那時的鄉村,沒有經商的條件,農家也沒有做買賣的意識。熟透的桃子無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樹底下是一層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這個時候,奶奶就拎個筐兒進桃園來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當柴禾。
                  ⑥到得第九株樹下,奶奶問我:“這樹下的桃核,怎么沒有幾個?”
                  ⑦我說:“因為開春時節,這樹上開的凈是謊花,倒是蠻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
                  ⑧爺爺說過,園里這些桃樹,盡是奶奶年輕時從娘家帶來的苗兒栽下的,內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見我這樣說,奶奶盯著我,抿嘴兒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親。
                  ⑨桃核攬回家里,直接擱在灶房里燒飯。我見過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頑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紋絡清晰、深沉,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藍。蒸的饃、煮的飯出鍋之后,奶奶見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著問道:“你嘗這飯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兒?”
                  ⑩那一座桃園,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離家從戎后輾轉多地,多少往事都如過眼云煙,為什么到了晚年,又記起那個桃園了呢?
                  ?田園詩祖陶潛在《桃花源記》里寫道,武陵漁人沿著桃花林行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眼前便展開了一個“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絕美境界。此文確實好,可細想下去,總覺得有點兒玄虛,像是癡人說夢。雖然“源”與“園”不同,但每每讀到《桃花源記》,我都會想起自家的那個桃園,覺得自己短暫的少年時代,福莫大焉,已經是處于實實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園里了。
                  ?人生在世,總會在老年時憶起愈行愈遠的往昔。美好的回憶,也永遠是滋潤人心的。
            (摘自《光明日報》2023年5月12日,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就介紹“我”家桃園的位置,開門見山,開篇點題。
            B.第③④兩段寫桃園北畔桃子的色澤鮮潤、分外誘人更加襯托出南畔桃子的脆甜多汁、持重沉穩。
            C.“這樹下的桃核,怎么沒有幾個?”從奶奶責怪“我”的話來看她是真的生氣了。
            D.“為什么到了晚年,又記起那個桃園了呢?”作者這是明知故問,表達了其深沉的情感。
            (2)結尾說“人生在世,總會在老年時憶起愈行愈遠的往昔”,文章回憶了“我”和桃園的哪些“往昔”?請簡要回答。
            (3)文章第?段直接引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語句,有些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東風偶爾掀開葉兒時,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兒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穩。
            (5)文章以“靜靜的桃園”為標題起到了哪些作用?請結合全文回答。

            組卷:8引用:4難度:0.5
          • 1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該“雙減”政策針對以往加重學生作業負擔現象,提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每天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每天不超過90分鐘。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材料二
            ??“雙減”政策出臺后,受訪家長的態度調查圖。

            數據來源: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材料三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特別是教學能力、研究能力、評價能力等,從而真正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學服務和發展引領。“雙減”政策出臺,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在校學習效率,豐富閱讀和文體活動內容;減少校外培訓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子交流機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是回應社會期盼的新舉措,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1)下列對上述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詮釋、分類別這三種說明方法。
            B.材料二中,對于提高校內教學質量,同時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受訪家長表示不確定比反對的要多。
            C.材料三中畫線句子的成分用符號標示:這Ⅱ是(回應社會期盼的)(新)舉措。
            D.材料二中,對于減少機械重復的刷題,減輕孩子作業負擔,受訪家長表示不確定與反對的一樣多。
            (2)在“雙減”背景下,中學生應當如何促進自身發展?請根據材料談談你的做法。

            組卷:2引用:1難度:0.3

          六、寫作

          • 16.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賞的某個人,也許就在你身邊,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在某部文學作品里……你欣賞的或許是他的美德,或許是他的睿智,或許是他的個性……
            請以“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寫出真情實感;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與考生個人信息相關的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組卷:288引用:1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