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6/30 20:0:15
一、選擇題
-
1.【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學習了《岳陽樓記》后,暑假里小語去游覽了岳陽樓這處名勝古跡,他以寫對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跡。上聯是“岳陽樓上范仲淹觀巴陵勝狀”,你認為以下選項中最適合做下聯的一項是( )
A.湖心亭中張宗子金陵客共飲 B.滕王閣內王子安嘆命途多舛 C.承天寺里蘇東坡懷民二閑人 D.醉翁亭前歐陽修游滁州諸峰 組卷:73引用:3難度:0.8 -
2.閱讀《次北固山下》回答問題: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作者:王灣
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客路”“行舟”,與尾聯“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B.頷聯采用了襯托的手法,描繪了洪水浩瀚、輕風和順的傳神景象。 C.尾聯詩人感嘆家書無處通達,借大雁北飛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 D.詩人觸景生情,借波瀾壯闊的景色表達壯志未酬的情懷。 組卷:2486引用:8難度:0.7 -
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鮮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B.家喻戶曉(了解)
深惡痛絕(憎恨)C.鍥而不舍(刻)
仰之彌高(更加)D.鋒芒畢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組卷:493引用:5難度:0.8 -
4.下列畫線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瞳仁(tóng) 戛然(jiá) 誨暗 驀然(mù) B.不憚(dàn) 棹(zhào)著 人情事故 行(háng)輩 C.攛(cuān)掇 歸省(xǐng) 幽悄(qiǎo) 震撼 D.家眷(juàn) 慰籍 溺(nì)死 眼眶(kuàng)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5.下列句子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目前許多學生學得很死,讀書不求甚解,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這件事我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還是沒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男女女悠閑愜意地漫步在華燈初上的觀音橋。 D.歷史上曾人來人往的絲綢古道,如今已經變成人跡罕至的沙漠。 組卷:21引用:3難度:0.8
二、名句名篇默寫
-
6.古詩文名句默寫。
“歌以詠志,詩以傳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組卷:1451引用:3難度:0.8
三、現代文閱讀
-
7.(三)低頭玩手機=脖子負重50斤 ①如今是手機和網絡的時代,電子設備已經廣泛侵入在我們的生活中,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伙伴。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手機了,有人說,我出門只要帶了手機,可以什么都不帶。
②確實,智能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電子支付、通訊導航,甚至藍牙遙控和開門等都可以做到。但同時手機也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潛在的危害,據有關資料顯示,長期使用手機可以造成眼和手的損害;走路的時候因玩手機,而導致摔傷、車禍和溺水的事件時有發生。
③低頭看手機,頭都變大了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玩手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低頭或者前傾,低頭會使得頸部承受更大的負荷,我們有“項上頭顱”的說法,意思是人的頭顱位于頸椎之上,盡管人體的頸椎是前曲的,有著生理的曲度,但頭顱和人體的軸線是吻合的。力學知識告訴我們,物體垂直的擺放是最牢固的,承受的力量是最小的,那么,人的頭顱“放在”頸椎上是最為合適的。
④歐洲脊柱協會的資料顯示,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當其前傾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通常呈60°角,那么這時由于物理杠桿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個人頸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換句話說,“低頭一族”會使頸椎承受5倍的重量,好像頭都變大了。長此以往,就會引起頸椎的病變。
⑤成天玩手機,變成手機脖。最近,歐洲脊柱協會發出警告稱:“短信脖”(Texting Neck)是新一代的全球性疾病,這是因為外國人的手機主要是用來打電話和發短信的。中國人的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還要發微信和朋友圈,有人認為在中國應該叫“微信脖”。筆者認為,中國人手機還要玩游戲和看新聞,應該叫“手機脖”才名副其實。但無論叫什么名字,實質上就是長期玩手機等電子設備引起的頸椎的病變。
⑥由此看來,中國人的手機功能比西方人更為豐富,因此,中國人與手機相伴的時間也比西方人長,頸椎損害發生率也會增高。
⑦預防手機脖,可以這樣做“手機脖”的表現是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后,出現頸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頭痛、頭昏等表現,出現上述癥狀后,應該及時停止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活動頸椎,按摩放松頸部。否則,如果長此以往,這些癥狀將會加重,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⑧預防“手機脖”主要是控制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時盡量不要低頭,可以抬高手機的位置,平視手機,這樣可以避免低頭,增加頸椎的負擔。
(1)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電子設備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伙伴,我
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它們了。
B.我們玩手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低頭或者前傾,低頭會使得頸部承受更大
的負荷,由此可知,玩手機可引起頸椎的病變并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C.中國人的手機功能比西方人更為豐富,因此,中國人與手機相伴的時間也比西方人長,
頸椎損害發生率也會增高。
D.成天玩手機導致“手機脖”的主要癥狀表現為頸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頭痛、頭昏等。
(2)下面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加點詞“侵入”形象寫出了手機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危害。
B.文章第①②段先寫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再引出低頭玩手機帶來的危害,通俗易懂,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C.第④段主要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低頭一族”在玩手機時會使頸椎承受5倍的重量,長期以往會引起頸椎的病變。
D.本文詳略分明,重點說明智能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長期低頭玩手機帶來的危害,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3)班里很多同學沉迷手機,請你結合文本規勸一下他們,并指導他們一些方法擺脫手機依賴癥。組卷:43引用:6難度:0.6 -
8.短視頻與防沉迷材料一
初中生丁煜城“放假期間平均每天要刷一到兩個小時”。丁煜城感覺,身邊的同學也都喜歡刷短視頻。
北京初中生家長李楠(化名)感覺、刷短視頻很容易沉浸其中,時間不知不覺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這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夠,她周圍就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沉迷短視頻,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窩里刷。而且,現在短視頻的內容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一些并不適合未成年人。因此,她雖然不限制女兒刷,但會提前跟女兒約定好刷短視頻的時間,也會對觀看的內容有所限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艷認為,長時間沉迷短視頻,會占用大量精力、甚至耽誤學習、工作或睡眠,楊斌艷建議,為自己制定使用手機和刷短視頻的規定、嚴格限制時間。要學會豐富自己的線下生活、通過真實世界的交往、運動、興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現實生活中。要關注和關心身邊的人,多進行現實中的互動和交往。
材料二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牽頭,主要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試點上線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該系統會在使用時段、時長、功能和瀏覽內容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青少年模式不僅用于防沉迷,還要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和接觸的網絡內容進行管理;如禁止使用平臺的打賞、充值、提現、直播、發布觀點等功能。在內容方面,會給青少年用戶提供更適合觀看的學習課程,科普知識等。
青少年模式使用情況調查統計未成年人對青少年模式的態度占比 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認同情況 很不贊同 不太贊同 比較贊同 非常贊同 限制使用時長 77.0% 軟件都應匹配 10.5% 18.1% 35.0% 36.4% 限制充值打賞 46.5% 愿意主動使用 11.5% 16.0% 35.6% 36.9% 限制搜索某些內容 39.6% 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數占比 限制瀏覽評論 33.5% 用過 53.3% 限制發布某些內容 13.0% 沒用過 46.7% 限制收發私信 6.3%
材料三
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安全較育,是更好地實現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基石。學校應加強師資培訓,使教師能夠勝任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和網絡素養教育工作。同時,家庭是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家長也應積極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監護能力,在生活細節里,在親子陪伴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家庭教育,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保護,輔助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除了發揮家庭、學校的主體作用,還需全社會形成合力,多方協同共治。
(以上材料均捕編自2021年5月27日《中國青年報》)(1)下列對材料中圖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視頻的時間超過一小時,表明不少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視頻。
B.使用過短視頻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還不到六成,表明該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推廣。
C.“限制收發私信”和“限制發布某些內容”認同度低,是因其影響了人們的通信自由。
D.學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第一渠道,家庭與網絡渠道位于第二和第三。
(2)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短視頻的內容非常豐富,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有一些并不適合未成年人。
B.楊斌艷副研究員指出了長時間沉迷短視頻的危害,并對這一現象表示擔憂。
C.有一些短視頻平臺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有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的情形。
D.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協同共治,在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中發揮主體作用。
(3)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視頻?請至少從三個角度簡要說明。組卷:105引用:5難度:0.5 -
9.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背影(節選)
朱自清 ①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真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②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第①段兩次提到“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2)文中兩次寫到流淚,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哪一個背影最能體現父愛?為什么要特意詳寫這個背影?
(4)從父親的穿戴細節分析,揣摩父親的心理和境況?
(5)選文中第一次背影印象最深刻,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10.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涵養幾分靜氣 ①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②這就是“心靜”的力量。“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于事,煩躁驚慌也于事無補,唯有穩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那么,“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③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煉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成寧靜、專一的心態,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④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 臨事不懼,處變不驚。可見,不憚于在難事、煩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煉,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閑、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靜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闕《定風波》,心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獲“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復”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蕩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⑥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涵養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靜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文/宋威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16日04版)(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閱讀全文,請談談如何才能做到“涵養靜氣”。
(3)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寫出一個“涵養靜氣”的方法。組卷:68引用:10難度:0.7
四、文言文閱讀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誡子書》是三國時期
(2)用“/”為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
①夫 君 子 之 行
②非 志 無 以 成 學
(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無以致遠
②無以廣才
③意與日去
④悲守窮廬
(4)翻譯下列兩個句子。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5)作者認為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簡要概括。組卷:170引用:3難度:0.4 -
12.閱讀下列選文,完成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歌,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辭祿,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名金壇華陽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隱居。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時沈約為東陽郡守,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
(節選自《梁書?陶弘景傳》)(1)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詢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四時俱備 時沈約為東陽郡守 B.自康樂以來 自號華陽隱居 C.累書要之 便要還家 D.乃中山立館 乃不知有漢
①實是欲界之仙都。
②性好著述,尚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昔 漢 有 咸 陽 三 茅 君 得 道 來 掌 此 山 故 謂 之 茅 山
(4)【甲】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可以印證的具體語句是“
(5)【甲】結尾處“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有何言外之意?組卷:521引用:3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詩和文,完成問題。
【甲】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乙】周亞夫軍細柳(節選)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1)以上詩、文都與戰爭有關,【甲】詩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3)以下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實錄真實事件,是首激蕩人心的英雄戰歌。
B.【甲】詩表現我軍將士攻占敵人城池時的勇敢無畏。
C.【乙】文表現細柳營將士們以國事為重,軍紀嚴明。
D.【乙】文表現周亞夫治理軍隊嚴酷刻板,不近人情。
(4)從選文看,【甲】詩描繪戰爭場面,【乙】文描繪組卷:112引用:5難度:0.3 -
14.【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黃發垂髫
③無論魏晉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
(2)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解釋 有誤的一項是A、妻子邑人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單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 古義: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義:寬闊的道路 C、來此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極其優美的環境 D、女有歸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回到原處
①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根據選文,請分別寫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個成語
【甲】
【乙】
(5)桃花源人“來此絕境”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話作答)
(6)【甲】文中描繪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點)組卷:384引用:2難度:0.7
五、名著閱讀
-
15.《紅星照耀中國》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對此,有人評論說:“預言來自客觀的判斷,而判斷源自一個又一個的細節。”請結合《紅星照耀中國》的具體內容,談一談你對這句評論的理解。(100字左右)
組卷:81引用:3難度:0.7 -
16.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小姐越發悶上加悶,整日眉頭不展。夫人知道,走來勸女兒道:“我兒,你不要恁般呆氣,我看新姑爺人物已是十分了,況你爹原愛他是個少年名士。”小姐道:“母親,自古及今,幾曾看見不會中進士的人可以叫做個名士的?”說著越要惱怒起來。夫人和養娘道:“這個是你終身大事不要如此。況且現放著兩家鼎盛,就算姑爺不中進士、做官,難道這一生還少了你用的?”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依孩兒的意思,總是自掙的功名好,靠著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乙)沈瓊枝在宋家過了幾天,不見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親,再來和我歪纏。不如走離了他家,再作道理。”將他那房里所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真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穿了七條裙子,扮做小老媽的模樣,買通了那丫鬟,五更時分,從后門走了,清晨出了鈔關門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瓊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鄉人家恥笑。”細想:“南京是個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會做兩句詩,何不到南京去賣詩過日子?或者遇著些緣法出來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儀征換了江船,一直往南京來。
(節選自《儒林外史》)
(1)選文(甲)中的魯小姐惱怒不樂的原因是
(2)聯系原著,說說沈瓊枝和魯小姐的異同之處。
(3)聯系原著和選文,探討作者創作這兩個人物的意圖。
(4)《儒林外史》以“四大奇人”的故事作結,當“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漸漸銷磨盡了”的時候,奇人卻出現在市井中間。作者具體描寫了在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賣火紙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四大奇人”。他們分別有什么奇特本領?組卷:33引用:1難度:0.5
六、詩歌鑒賞
-
17.下面對古詩《登幽州臺歌》理解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A.這首短詩,詩人通過抒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的感慨,抒發了懷才不遇,理想破滅,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文人。 C.“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兩句詩營造了一種極其特殊的意境,把個人置放到廣漠無邊的宇宙背景中,使個人顯得渺小孤寂,從而產生一種蒼茫的孤獨感。 D.全詩句式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具有韻律美。 組卷:214引用:1難度:0.5
七、作文
-
18.作文
一彎月,是故園對游子的呼喚;一縷風,是荒漠對綠洲的呼喚;一闋詞,是民族對經典的呼喚……離亂的國度呼喚和平,嶄新的時代呼喚奮斗,共同的夢想呼喚擔當……
請以“
溫馨提示:①請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
②選擇你最擅長的文體;
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
④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寫詩歌,不少于20行)。組卷:128引用:8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