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6/30 23:0:17
一、(18分,每小題3分)
-
1.下列詞語的字形和加點字的字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醞釀(liàng) 匿笑(nì) 訣別 渾為一談 B.應和(hè) 貯蓄(chǔ) 侍弄 人跡罕致 C.棱鏡(léng) 一霎(shà) 取決 各得其所 D.粗獷(guǎng) 蒞臨(wèi) 感概 咄咄逼人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這兩句詩極為生動地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瀑布景象。 B.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 C.他教我寫作,給我講怎樣選材?怎樣構思?怎樣開頭…… D.“在考場上千萬別慌”,老師再三對我們說:“做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作答。” 組卷:73引用:4難度:0.8 -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h2>
A.貯蓄 慈善 靜謐 喜出望外 B.醞釀 婉轉 涵萏 花枝招展 C.朗潤 高邈 花苞 翻來復去 D.企盼 淵搏 匿笑 截然不同 組卷:17難度:0.9 -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A.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使我們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加鏗鏘有力。 B.在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中,黃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 C.濟南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達到20萬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總量約13%左右。 D.“雙減”政策的實行并頒布,讓高新區切實解決了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 組卷:62引用:2難度:0.5 -
5.探究活動中,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白衣古鎮名士吳德瀟進士,任官知縣。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C.中華詩文卷帙浩繁,逐漸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對固定的詞語,如“萬鐘”指優厚的俸祿,“桑梓”指故鄉,“南冠”指俘虜,“扶搖”指旋風。 D.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獨特習俗,如端午競舟,中秋賞月,除夕守歲等。 組卷:167引用:1難度:0.9 -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A.路面剛剛結了冰,同學們走路時要小心翼翼,以免滑倒受傷。 B.面對對方咄咄逼人的指責,他終于忍無可忍,出聲為自己辯解起來了。 C.創意設計大賽上,評委們認為他設計的項目很有特色,都隨聲附和地表示贊同。 D.天灰蒙蒙的,不一會兒,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二、(12分,每小題12分)
-
7.閱讀下面非連續性文本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1984年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算起,到2016年,中國已走過32年核電發展之路。比之人類最早的核電站——蘇聯于1954年建造的奧布寧斯克城核電站,中國起步晚了30年。中國核電發展①,在掌握二代核電技術的基礎上,吸收引進西方三代核電技術,并發展三代自主核電技術。中國當前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數達34臺,僅次于美國、法國、俄羅斯,位列全球第四。此外,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0臺,穩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數的40%,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從總裝機容量看,截至今年7月,中國大陸核電總裝機容量5500多萬千瓦,同樣位居世界第四。到2020年,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達到90余臺,從裝機容量上講,將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二的核電大國。
中國發展核電是國內電力結構轉型的需要。高燃煤消耗企業將被加速關?;虮桓叱杀颈仆#袊济喊l電比例要降至65%。作為②這一部分火電空缺重要措施,我國明確提出要推進水電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核電僅排在水電之后,看的出來國家對發展核電的重視程度。確實,核電的裝機量最低,其可發展的空間也是最大的。
中國發展核電新技術,可以帶動核電關聯產業同步發展,進一步豐富核工業體系,促進核產業鏈良性發展;同時帶動就業,增加經濟效益。
材料二中國核電經過30余年的發展,今日已然成為國家新名片、出口利器。若干年后,回頭看中國核電出口之路,2016年將是一個新的起點,“走出去”的中國核電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6年1月19日,中國與沙特簽訂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中沙兩國共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項目實現“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被看作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代表性項目,同時也是中國核電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門票。2016年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一波三折,由于英國首相交替、法方資金困難等原因,該項目一路坎坷。在多方努力下,2016年9月中英法三方簽訂欣克利角核電最終協議。相信隨著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地推進,中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將③更大的份額。
材料三“核能是安全、環境友好能源”的基本結論是核能研究者的共識。研究人員分析指出,在環境影響方面,核能的溫室氣體排放系數最低;對人員健康的影響方面,核能的輻射也遠遠低于煤。要提高核電的公眾可接受性,核電科普任重道遠。
近年來,國內核電企業通過定期公開核與輻射信息、主動公開核電運行事件、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公眾深入參觀核電站等多種方式,不斷加深與公眾和媒體的溝通,回應公眾對核電發展的關切,希望打破公眾“談核色變”的恐慌,讓公眾能科學、理性地對待核電。
(1)依據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橫線處依次填入的內容,最恰當的一項是A.①起點高,起步晚 ②擴充 ③占領 B.①起步晚,起點高 ②填補 ③占據 C.①起步晚,起點高 ②擴充 ③占據 D.①起點高,起步晚 ②填補 ③占領
(3)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鏈接材料】反映核電發展面臨的困境是什么,再從【材料三】中找出擺脫困境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鏈接材料】
中國核電事業歷經30多年發展,由于公眾不了解而導致的“鄰避效應”依然不容回避。不少人仍然對“核電站”莫名抵觸。典型觀點是,發展核電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門口。
福島事故之后,“反核”的聲音更易引發社會共鳴。盡管因核電事故死亡的人數遠少于礦難和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數,但由于核事故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和擴散性,每一次事故都增加了人們對核電安全的擔憂,甚至使人談核色變。這樣的擔憂會給核電的發展帶來負面沖擊,阻礙其發展。組卷:5難度:0.5
三、(12分,每小題12分)
-
8.三峽
酈道元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不見曦月 曦: ②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③沿溯阻絕 溯: ④乘奔御風 奔: ⑤林寒澗肅 肅: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②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文章第②段,描寫三峽的水,抓住了它
(4)文章結尾“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組卷:29難度:0.5
四、(6分,每小題6分)
-
9.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
【甲】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1)甲詩作者為
(2)下列對詩詞中畫線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熱鬧的練兵場上),的盧戰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B.(熱鬧的練兵場上),戰馬像的盧馬那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C.(兩軍對壘的戰場上),戰馬像的盧馬那樣飛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D.(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的盧戰馬飛一樣地奔馳,箭射出去,弓弦震響如霹靂。
(3)下面對古詩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是作者經過當年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時,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作。
B.甲詩后兩句強調周瑜在特定自然條件下偶然取勝,含蓄表明機遇垂青的重要。
C.乙詞在夢境中回憶軍營餐肉、演奏軍樂、沙場點兵等三個昔日軍旅生活片段。
D.乙詞虛實結合,上片描寫,下片抒情,符合詞作常規寫法,是詞作中的經典。
(4)甲乙兩首詞中都有一個英雄的身影。甲詩中,作者除慨嘆“東風”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對自己的組卷:242引用:4難度:0.5
五、(17分)
-
10.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
(1)晴川歷歷漢陽樹,
(2)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4)酈道元《三峽》中引用漁者歌來襯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
(5)把《使至塞上》補充完整。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組卷:1引用:1難度:0.5 -
11.學校為弘揚傳統文化舉辦了一次書畫展,其中有一幅豐子愷的畫(如圖)特別引人注目。請欣賞這幅畫,并按要求作答。
(1)請描述畫面主要內容。
(2)請說說你對這幅畫主題的理解。組卷:408引用:14難度:0.7 -
12.指出下列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組卷:8引用:1難度:0.8
六、(19分)
-
13.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
(李白《雜題》其一)【丙】??五月十四夜,湖風酣暢,月明如洗,繁星盡斂,天水一碧。偕內人系舟于寓樓下,剝菱煮芡,小飲達曙。人聲既絕,樓臺燈火,周視悄然,惟四山蒼翠時時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無月,但少閑人如吾兩人?!庇鑴t謂何地無閑人,無事尋事如吾兩人者,未易多得爾。
(取材于徐釚《詞苑叢談》)(1)“水中藻、荇交橫”中的“交”與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阡陌交通(《桃花源記》)
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十二章》)
C.五色交輝(《答謝中書書》)
D.疏條交映(《與朱元思書》)
(2)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惟四山蒼翠/時時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
B.惟四山蒼翠/時時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
C.惟四山蒼翠/時時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
D.惟四山蒼翠/時時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閑人”意蘊豐富。有雅趣,隱含著豁達的人生態度;有閑暇,透露出兩人夜游的情致;有被閑置,反映了兩人的政治處境;有被貶謫,表現了空虛的精神狀態。
B.【甲】文蘇軾在空靈澄澈的月色下,自適其適,自樂其樂。
C.【乙】文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興,產生了“物我兩忘”的世外之感。
D.【丙】文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飲,覺得此刻的西湖“獨為吾有”、產生了“留戀徘徊,似在仙境”的感覺。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無事尋事如吾兩人者,未易多得爾。組卷:5引用:4難度:0.5
七、(16分)
-
14.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文化的沖擊與延續
①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并不是從來沒有遭遇過沖擊,關鍵是沖擊過后依然能夠保持本色。
②秦國統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統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種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關鍵要素。秦國統一之后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政策,無疑有利于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統一之后的中國文化體量,驟然增大??梢哉f,就文化的內在緊密性而言,亞歐大陸西端的任何帝國,從波斯帝國到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后來的羅馬帝國,都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
③此后,對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沖擊,主要來自北方?!妒酚?匈奴列傳》記載漢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說,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勸說匈奴不要使用漢朝的紡織品,這樣就能減少對漢朝的需要,擁有更主動的戰略優勢。其實,互通有無是貿易的本質,任何文明區域都需要外來商品的補充。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而沖突發生便會帶來文明破壞??傮w上說,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效率較高,軍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國自身出現內在問題,遭受北方打擊的可能性便會提高。
④從文化的內在精神而言,會表現為文化韌性。與此同時,不可忽略中國文化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外在特征。體量龐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從黃河到長江,這構成了中國文明的戰略縱深。
⑤沖突過后,中國文化獲得新生力量,延續與發展繼續。中國文化以中原為基本區,通過文化輻射擴大影響,各地情況或有不同,但動輒幾百年上千年的歷程,說明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國東北地區而言,唐宋時期,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但到清朝統治中國之后,東北的漢化日益深入,最終在清朝完成了漢化的全過程。
⑥在民族與文化的問題上,中國傳統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異上,強調環境與條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岸氖贰钡摹八囊膫鳌?,無不表現為夷夏同源的觀點,而這無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因為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展之中,體量逐漸增大,文化的韌性也在加強,延續性于是不斷呈現。
⑦近代之后,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變局,來自西方的沖擊帶來最深刻的變化。然而,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來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會實現中國化。心中裝有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才會有如此堅定的文化自信。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陳寅恪的判斷正在被不斷證實。工具理性的競爭當然會競爭下去,文化的韌力依然是保持延續性的基礎。
(摘自《新華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刪改)
(1)下列關于“中國文化的延續性”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統一后中國文化體量增大,形成了內在緊密性很強的中原文化。
B.中國文化極有韌性,因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
C.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經歷上千年。
D.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展之中,文化的韌性在加強,延續性不斷呈現。
(2)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效率的中央集權帶來有效的軍事防范,但這種體制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B.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一直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
C.中國對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張求同存異,強調文化的差異主要是環境與條件的作用。
D.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將會依然保持延續性,最終會實現西方文化中國化。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與秦帝國對比,是為了說明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的中原文化。
B.第③段中運用舉例論證,用《史記?匈奴列傳》的材料證明“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這一觀點。
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傳”中夷夏同源的觀點來證明中國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強調文化的交流融合。
D.本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謹準確,樸素平實,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也給人文化的厚重感。組卷:119引用:5難度:0.6
八、作文。(共1小題,滿分50分)
-
1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期中考試結束不久,便迎來了“五一”長假,小文卻整天宅在家里。
媽媽:“小文,我們回一趟老家吧。”
小文:“不回?!?br /> 媽媽:“那我們去杭州玩玩,天氣轉暖了,風景又好。”
小文:“不去!”
媽媽無奈地說:“小文,你不能老待在電腦前,不去旅游,也可以找個同學打打球呀!”
小文:“同學們都宅在電腦前,誰出來打球呀!”
上述材料喚起了你哪些記憶?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經歷,也可以闡述觀點。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擬題目。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請回避與你相關的人名、校名、地名。組卷:14引用:0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