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5/7/1 7: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
-
1.淄博市《關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已正式公布。它將促進我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下列物質應投放到貼有“有害垃圾”標志垃圾桶內的是( )
A.變質飯菜 B.廢棄塑料 C.銹蝕鋼鐵 D.過期藥品 組卷:92引用:2難度:0.7 -
2.如圖中的事例能說明分子間的間隙變小的是( )
A.
炒菜聞到香味B.
壓縮空氣C.
干冰升華D.
濕衣服晾干組卷:0引用:2難度:0.7 -
3.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解釋或分析錯誤的是( )
A.
將煤球變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增大煤與氧氣接觸面積B.
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C.
因金屬絲導熱使燭芯部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火焰熄滅D.
由現象可知,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組卷:63引用:3難度:0.7 -
4.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鄭重承諾樹立了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的使用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B.加大水能、風能、太陽能等一級能源的利用 C.推動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著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D.全力推動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建設,種植“碳中和林” 組卷:42引用:2難度:0.7 -
5.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
A.兩個氧分子:2O B.三個二氧化硫分子:3SO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H2 2-OD.一個鈣離子:Ca+2 組卷:137引用:10難度:0.5 -
6.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生成白色固體 B.向盛有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中放入幾片烘烤過的木炭,無明顯變化 C.電解水實驗中,將燃著的木條放在正極產生的氣體中,氣體被點燃,火焰呈淡藍色 D.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組卷:109引用:3難度:0.7 -
7.如圖所示,把同樣大小的濾紙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開放在一塊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下列實驗現象或結論錯誤的是( )
A.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B.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物質必須是可燃物 C.銅片受熱的一面變黑,是因為產生了CuO D.實驗過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燒,濾紙碎片后燃燒 組卷:312引用:13難度:0.7 -
8.已知某兩種物質在光照條件下能發生化學反應,觀察其微觀示意圖(見圖),所得信息正確的是(說明: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 )
A.圖示中的反應物沒有單質 B.該圖示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D.圖示中共有4種分子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9.2022年12月20日,河南省藥學年會開幕式上《阿茲夫定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河南藥學專家共識》正式發布,阿茲夫定(C9H11FN6O4)是鄭州大學常俊標教授研制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下列有關C9H11FN6O4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阿茲夫定由4種元素組成 B.阿茲夫定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阿茲夫定C、O的質量比9:4 D.阿茲夫定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組卷:19引用:2難度:0.6 -
10.薄荷醇(化學式為C10H20O)可用于糖果、飲料的加香.下列有關薄荷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薄荷醇屬于氧化物 B.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76.9%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0:20:1 D.薄荷醇由10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組卷:16引用:26難度:0.7
二、工程、技術應用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11.據媒體報道,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發言人就法國佳士得公司拍賣我圓明園兔首和鼠首兩件文物(如圖1),發表嚴正聲明:中國對其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這兩件文物均為青銅器,其表面呈綠色,小芳查閱資料得知,這是銅器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成了銅綠[Cu2(OH)2CO3],銅綠不穩定,受熱后可生成三種氧化物.
(1)根據銅綠的化學式,你認識銅綠的形成是銅與
(2)為探究銅綠的組成,小芳同學從其它銅器上取下適量的銅綠,放入圖2所示裝置中,加熱后,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3)為驗證銅綠的組成中含有銅元素,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嗎?寫出簡要的操作步驟、可能的現象及結論.組卷:24引用:1難度:0.5
【化學與技術】
-
12.空氣中的氧氣在細菌的作用下將輝銅礦中的硫化亞銅(Cu2S)轉化成硫化銅(CuS),再把不溶性的硫化銅轉化為可溶性的硫酸銅是“生物煉銅”的重要環節,根據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回答問題:
(1)硫化銅在水中可以產生極少量的硫離子(符號是,則一個硫原子中含有
(2)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4)反應④后的操作是組卷:34引用:3難度:0.1
三、科普閱讀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
13.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空氣凈化器可以減少室內霧霾及其他污染物,它通過吸附、分解或轉化空氣中的污染物來提高室內的空氣質量。空氣凈化器核心部件是空氣過濾網,有活性炭過濾網和HEPA過濾網等。
在實驗室研究這兩種過濾網的凈化效果。裝置主體為方形玻璃箱,中部用擋板固定過濾網,過濾網上下兩側分別為通煙區和無煙區,再分別放入PM2.5測量儀。模擬空氣凈化器的工作狀態,將HEPA過濾網和活性炭過濾網分別置于自制的玻璃箱中,通入一定量煙后停止通煙,并開始記錄數據,通煙區和無煙區PM2.5顆粒物濃度變化情況見圖1和圖2。
活性炭是一種黑色多孔的固體顆粒。HEPA過濾網通常是由無規則排布的化學合成纖維制成,主要材質有PP或PET等,它采用多層折疊,褶皺數量越多,凈化空氣效果越好,它對直徑在0.3微米以上的粒子過濾效果達到99.97%,可去除煙氣、灰塵、花粉等顆粒,具有無毒、耐腐蝕、性能穩定等特點。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空氣凈化器主要去除的污染物有
(2)活性炭過濾網能去除污染物,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3)PP和PET屬于
A.金屬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有機合成材料
(4)依據圖1、圖2判斷,凈化效果較好的過濾網為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凈化器可以完全去除空氣中的污染物
B.活性炭過濾網凈化空氣是物理變化
C.根據圖1可以看出,使用HEPA過濾網的實驗中,PM2.5顆粒物濃度下降較快
D.HEPA過濾網采用多層折疊的目的是增大與污染物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過濾效果組卷:76引用:3難度:0.6
四、物質性質及應用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
14.含有同一種元素的A、B、C是初中常見物質,B、C是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且B為有毒氣體,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經略去)。
(1)寫出物質B的一種用途
(2)從微觀角度解釋B和C化學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
(3)寫出C→B的化學方程式:組卷:24引用:4難度:0.4
五、定量分析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共6分。)
-
15.維生素C又稱一抗壞血酸,化學式為C6H8O6,是一種抗氧化劑,保護身體免于自由基的傷害。請回答下列問題。
(1)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3)組卷:13引用:2難度:0.7
六、科學探究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
16.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
某品牌制氧機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化學式2Na2CO3?3H2O2,白色固體)和二氧化錳。制氧過程的反應為:過碳酸鈉碳酸鈉+水+氧氣,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二氧化錳
【活動一】認識制氧機
(1)觀察窗的作用是
(2)加濕倉的作用是
【活動二】選擇制氧劑
實驗一:過氧化氫
小組設計了如圖2實驗裝置,用表中質量相等的四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實驗。在集氣瓶中加滿水,錐形瓶中加入0.2gMnO2注入溶液,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據如圖3。編號 ① ② ③ ④ 濃度/% 5 15 25 30 體積/mL 9.11 9.11 1.66 1.37
(4)④比③產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實驗二:過碳酸鈉
往錐形瓶中加入1.4g過碳酸鈉、0.2gMnO2和9.11mL水,待反應完全后收集到約159.1mL水,(產生氧氣的量與上表中藥品得到氧氣的最大量相等)。其它藥品質量不變,再分別用不同體積的水進行實驗。記錄并處理20min內數據如圖4。
(5)由圖4可得出的結論是
【活動三】制作供氧器
(6)綜合分析,選用過碳酸鈉作制氧劑的理由是
(7)學習小組利用身邊物品自制了如圖5的簡易供氧器,與真實產品對比中,形成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產氧和洗氣裝置組合不用一體化
B.內部氣體流向采用高進低出方式
C.特定需求是選擇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據
D.制氧機要符合美學、工程、安全等標準組卷:38引用:1難度:0.5 -
17.某興趣小組在學習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時,探究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方法。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作出猜想]Ⅰ.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Ⅱ.能夠用排水法收集。
[查閱資料]Ⅰ.CO2不與碳酸氫鈉反應,且難溶于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Ⅱ.CO2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石灰水性質相似)。
[實驗設計與操作]
步驟一:小組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CO2氣體的制取,在相同條件下,用如下3種方法,分別在三個規格相同的錐形瓶中收集產生的CO2氣體。
方法①:當氣體發生裝置開始產生CO2氣體15s后,用排水法收集CO2備用,并記錄從收集到集滿一瓶CO2所需的時間t;
方法②:當氣體發生裝置開始產生CO2氣體15s后,采取與方法①相同時間t,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一瓶CO2備用;
方法③:當氣體發生裝置開始產生CO2氣體15s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燃著木條放在瓶口驗滿后,立即蓋上玻璃片備用。
(1)請寫出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當氣體發生裝置開始產生CO2氣體15s后,再開始收集氣體的原因是
(3)檢驗生成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涉及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步驟二:將裝有50mL5%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注射器與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再插入已經收集好CO2氣體的錐形瓶中(如圖2所示)。將注射器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錐形瓶中,觀察瓶內壓強變化情況。
[實驗分析與結論]
(4)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密閉容器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猜想
(5)用燃著的木條驗滿CO2的方法
步驟三:小組同學進一步實驗,比較兩種收集方法收集等體積氣體所需時間及純度情況。
(6)小組同學用氧氣傳感器分別測定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體積兩瓶CO2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數據如圖4),則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中CO2體積分數約為
(7)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所需時間對照1 2 3 4 排水法 35″ 43″ 43″ 43″ 排空氣法 1'57″ 1'15″ 1'4″ 1'12″
綜合上述實驗,請你對CO2的兩種收集方法做出評價:
(8)實驗結束后,圖1中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后錐形瓶中的水溶液中除了生成的氯化鈣外還有沒有稀鹽酸?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
(9)直接用排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的方法代替圖中的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其優點是組卷:307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