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5/7/1 12: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代號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1-5每小題1分,6-10每小題1分,共15分)
-
1.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
A.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化學反應中物質種類一定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種類發生改變的反應一定是化學反應 C.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所以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D.原子是不帶電的粒子,所以不帶電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組卷:34引用:2難度:0.6 -
2.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的變化關系的是( )
A.
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B.
在盛有氧氣的密閉容器中點燃鎂條C.
向一定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D.
向兩份相等質量的塊狀大理石和粉末狀大理石中分別加入過量的等濃度的稀鹽酸組卷:232引用:3難度:0.6 -
3.在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實驗中,觀察到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①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B.①說明白磷著火點不高于70℃ 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D.①②說明兩種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同 組卷:32引用:4難度:0.6 -
4.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國際關注熱點.已知某種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內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 B.該原子屬于氫元素 C.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 D.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 組卷:85引用:8難度:0.7 -
5.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手持試管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要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B.傾倒液體,試劑瓶上的標簽要對著手心 C.把固體顆粒放入試管時,應使顆粒緩緩沿管壁滑下 D.用膠頭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試劑時,滴管不可接觸容器內壁 組卷:48引用:4難度:0.9 -
6.為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某校舉行了消防安全知識競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室內起火,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C.家中燃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通風 D.在煤爐上放一壺水能防止CO中毒 組卷:103引用:10難度:0.6 -
7.珍愛生命健康,共建無煙校園。下列圖標中表示“禁止吸煙”的是( )
A. B. C. D. 組卷:17引用:6難度:0.8 -
8.如圖是乙在一定條件下和甲反應生成丙和丁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有兩種氧化物 B.圖中相對分子質量最大的物質是N2 C.該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質量比為27:14 D.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原子個數均不變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同種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具有吸附性 C.組成元素相同的物質,化學性質一定相同 D.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10.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純牛奶 B.蒸餾水 C.柳江的河水 D.純釀米醋 組卷:27引用:2難度:0.6
二、選擇填充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先在A、B、C中選擇一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的代號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然后在D處補充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其中選擇1分,填充1分,共6分)
-
11.興趣小組設計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膠頭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時間后,試管內的白磷(白磷的著火點為40℃)開始燃燒,待白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中只需加少量白磷即可
B.膠頭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不同
C.白磷燃燒,說明生石灰和水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D.試管中的細沙的作用是組卷:87引用:2難度:0.6 -
12.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氧化銅(碳粉) 除雜 在空氣中充分灼燒 B H2、CH4 鑒別 點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觀察現象 C Cu(Fe) 檢驗 取樣,加入適量食鹽溶液,觀察有無氣泡 D MnO2、KCl固體 分離 溶解、過濾、 組卷:17引用:3難度:0.5 -
13.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兩個氮分子:2N
B.五個二氧化硫分子:5SO2
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Si
D.鎂離子:組卷:9引用:4難度:0.7
三、填空與說明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共23分)
-
14.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低碳生活是全社會應該倡導的生活方式。
(1)下列物質都可以用來作為燃料:①煤;②氫氣;③石油;④天然氣,其中最清潔的燃料是
(2)充分燃燒1000g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B.該天然氣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燒對環境影響較大
D.煤和天然氣的燃燒都有溫室氣體產生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經過以下兩步:①SO2在空氣中被粉塵催化氧化得到SO3;②SO3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這兩個反應都屬于
(4)丙醇(化學式為C3H8O)是一種清潔液體燃料,它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組卷:8引用:1難度:0.6 -
15.天然氣水合物(由甲烷分子與水分子構成)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潛力的新能源。由于甲烷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傳統制備方法是通過機械攪拌水體形成氣泡,與天然氣接觸合成水合物。中國科學家研制出了新的制備方法,即在一定條件下噴射水霧與天然氣接觸,快速合成水合物粉末。
分析生產過程,回答有關問題:
(1)天然氣水合物中含有的元素是
(2)傳統制備方法中,攪拌的作用是
(3)合成釜中采用的合成條件之一是
(4)新的制備方法與傳統制備方法相比,其優點是
(5)下面關于“天然氣水合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比較潔凈的能源
B.“天然氣水合物”提供了水可能變成油的證據
C.“天然氣水合物”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6)對“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二次能源開發意義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制備合成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16.在2008年3月24日的北京奧運會圣火采集現場,最高女祭司手中取火用的火炬中,用來充當引火之物的引子是折疊好的電影膠片.而在早期取火儀式中,火炬中填充的是干草.如今之所以偏愛膠片,是因為膠片是以硝酸纖維素為主要成分,比干草更易燃.最高女祭司采集圣火成功之后,首先用手中的火炬引燃了一旁的火種罐,火種罐中盛放的是希臘當地的特產橄欖油.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燃燒的條件,膠片是
(2)膠片、干草、橄欖油的著火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3)硝酸纖維素的化學式為C6H7O2(ONO2)3,下列有關硝酸纖維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它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B.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97
C.它是一種有機物
D.其中碳、氫、氧、氮元素的質量比為6:7:11:3
(4)橄欖油中含有: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70-80%,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6-9%,棕櫚酸(飽和脂肪酸):7-15%,另外還含有維生素A和E.油酸的化學式為C18H34O2.
①橄欖油是
②油酸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組卷:9引用:7難度:0.9 -
17.閱讀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與傳統汽車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車的能量來源更加多元化。電動汽車:電池能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單位體積的電池所具有的能量;氫內燃車:氫內燃車以氫氣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氫氣可通過電解水(原理如圖2)等多種方式獲得。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14.3×104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4.6×104kJ的熱量;乙醇汽車: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或發酵糧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稈大量提取;太陽能汽車:以太陽能電池驅動低碳環保,真正實現了零排放。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未來可期。
(1)依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
(2)最理想的制氫方法:在合適的催化劑作用下,利用太陽光使水分解。該制氫過程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依據圖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
B.圖2中,A口產生的氣體為氫氣
C.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
D.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及時用土進行掩埋處理
(4)太陽能電池需要大量的單質硅,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組卷:60引用:3難度:0.7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共16分)
-
18.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以下實驗探究某種儲氫合金的性質。
(1)如圖1所示裝置模擬儲氫合金吸收氫氣。
①儀器a名稱是
②減壓閥在裝置內氣壓達到一定值時能向外排出氣體,其在實驗安全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③需要暫時停止產生氫氣,可以
(2)圖2所示裝置模擬儲氫合金釋放氫氣。
①該裝置收集氫氣的方法體現了氫氣具有
②將裝置中收集滿氣體的試管移至酒精燈火焰處,現象是
(3)用圖1裝置制備0.2g氫氣,至少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溶液多少克?組卷:59引用:2難度:0.5 -
19.麓山實驗國際學校初三年級的同學們在學習了“探究水的組成”的實驗后,對探究物質的組成產生了興趣。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蔗糖的組成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Ⅰ、蔗糖味甜,是重要的食品和甜味調味品,常見蔗糖為白色晶體。
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進一步轉化為蔗糖。
【作出猜想】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請問以上猜想的理論依據是
【進行實驗】
他們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先通入氮氣的原因是
(2)實驗剛開始觀察到
大山同學提出質疑,他認為該現象不一定能說明這一結論。請你分析原因
(3)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們猜測該黑色固體是碳,并另選實驗儀器及藥品進行驗證。實驗過程和現象如表: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出黑色固體,在盛有氧氣的氧氣瓶中灼燒; 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硬質玻璃管中殘留的黑色固體是碳。 向集中瓶中倒入少量 組卷:39引用:2難度:0.7
五、綜合計算題(本大題包括1小題,共10分)
-
20.利用數據傳感技術可以比較反應的速率,某同學傾斜錐形瓶,使稀鹽酸與碳酸鈣發生反應,測得瓶中氣壓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1)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對比分析圖像中ab和cd點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組卷:1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