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重慶市梁平區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8:0:16

          一、語文基礎知識積累及運用(30分)

          • 1.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各題。
                  倘使要看個分明,那么,《玉歷鈔傳》上就畫著他的像,不過《玉歷鈔傳》也有繁簡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身上穿的是斬衰兇服,腰間束的是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上是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是sǒng起的,頭發卻披下來;眉眼的外梢都向下,像一個“八”字。頭上一頂長方帽,下大頂小,按比例一算,該有二尺來高罷;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有一種本子上,卻寫的是“你也來了”。這四個字,是有時也見于包公殿的扁é上的,至于他的帽上是何人所寫,他自己還是閻羅王,我可沒有研究出。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使
             

            一粒珠子
             

            ③sǒng起
             

            ④扁é
             

            (2)“項掛紙錠”中“項”的意思是
             
            ;“遺老遺少們”中“遺少”的意思是
             

            (3)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一書中的《
             
            》(文章篇名)。除此之外,再寫出《朝花夕拾》中兩篇文章的篇名:《
             
            》《
             
            》。
            (4)文段中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朝花夕拾》整本書回答。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談到魯迅先生的作品,許多人議論,說他更多的是在寫篇幅短的雜文,稱不上是文學大師。_____可以說,沒有雜文魯迅,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師魯迅。
            ①其實魯迅最偉大之處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個人的胸中充盈著正義與自信,才會有這種不回避。
            ②好像一個人只要寫出了長篇巨文,就先自偉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遠離了現實的紛爭,就一定有了更廣博、更深遠的思想一樣。
            ③看起來是面對一人一事,看起來是應付了具體的挑戰,實際上是面對和回答了永恒的糾纏。
            ④這種事業是真正偉大的,因為其中包含了鮮活的永恒。

            組卷:324引用:7難度:0.7
          • 3.請在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構成排比句。
                  每個人對自己國家的熱愛,都是近乎本能的。關心祖國的命運,為之奮斗為之犧牲;贊美祖國的河山,為之描畫為之歌詠;                                  ……這些都是愛國情懷的表現。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4.(1)下列關于《駱駝祥子》內容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圍繞著祥子的最大夢想,寫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突出當時社會人民的苦難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對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當小福子上吊自殺后,祥子開始變得麻木、自私,逐漸成為一個消極度日、行尸走肉一般的人。
            D.虎妞是作者精心設計的一個人物,作者對她的態度既同情又批判。
            (2)你認為《駱駝祥子》這部小說的命名有哪些含義?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5.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

          • 6.詩、文名句默寫。
            (1)樹樹皆秋色,
             
            。(王績《野望》)
            (2)相顧無相識,
             
            。(王績《野望》)
            (3)柴門何蕭條,
             
            。(曹植《梁甫行》)
            (4)晴川歷歷漢陽樹,
             
            。(崔顥《黃鶴樓》)
            (5)
             
            ,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6)烈士暮年,
             
            。(曹操《龜雖壽》)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7.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字詞積累。
            ①期:
             
            ②舍:
             
            ③去:
             
            ④乃:
             
            ⑤戲:
             
            ⑥不:
             
            ⑦相:
             
            ⑧委:
             
            ⑨引:
             
            ⑩顧:
             
            (2)句子翻譯。
            ①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組卷:150引用:3難度:0.7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 8.材料一
                  牽牛花在鄉間十分普遍,田埂上、山坡間、路邊河畔、籬笆墻下甚至是瓦礫堆里,纏纏繞繞爬滿了它的秧蔓。它適應性很強,不擇水土,不論肥瘠旱澇,哪怕鹽堿地、黃沙灘,牽牛花照樣能茁壯生長,迎著噴薄的朝陽,綻開一只只喇叭狀的燦爛花朵。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還專門寫了一首關于牽牛花的詩:“銀漢初移漏欲殘,步虛人依玉闌干。仙衣染得天邊碧,乞與人間向曉看。”
                  牽牛花多依附于他物而生,屬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在農家的籬笆架下,它悄無聲息地綻放,幾日不見就爬上了高處,開得恣意開得任性,燦燦地笑著鬧著。牽牛花還喜歡變換彩衣,一會兒紫紅,一會兒青藍,一會兒淡粉,引得蝴蝶、蜻蜓紛至沓來,原來它們也愛農家院,也愛這紛繁清新的鄉情花啊!宋代詩人陳宗遠有詩盛贊:“綠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繞竹籬開。披衣向曉還堪愛,忽見蜻蜓帶露來。”
            (摘編自《小小牽牛花,開滿竹籬笆》)材料二
                  有些牽牛花在清晨是紅色的,到了中午則漸漸變成藍紫色。
                  牽牛花的變色密碼,還是熟悉的花青素。牽牛花在前一天夜晚只進行呼吸作用,在體內積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使細胞液pH呈酸性,而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呈現紅色。經過一上午的光合作用后,牽牛花細胞內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細胞液逐漸呈中性,花青素的顏色慢慢加深,使花的顏色呈藍紫色。
                  很多果農就深刻掌握了花青素的變色原理。過年的時候,經常會見到表面印著“福、祿、壽、喜、恭喜發財、吉祥如意”等字的蘋果,這就是花青素幫了忙。在蘋果將要著色的時候,果農會在它的朝陽面貼上帶字的剪紙,直到蘋果成熟時再取下剪紙。被剪紙遮住的部位,缺乏光照,花青素積累不足,所以看起來有點發白。
            材料三
                  經過歷代植物學家的研究證實,纏繞莖植物生長方向的不同,其實源自于其天生的向光性,與光照的方向有很大關系。向光源方向彎曲是植物生長的一個特點,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物莖中的生長素分布并不均勻。因此,在光線的作用之下,植物莖面向陽光的一面便會產生陰電荷,而背著陽光的一面則會產生相反的陽電荷。植物的生長素主要帶陰電荷。由于陰陽相吸的原理,大部分的生長素會被吸引到植物的背光一面,這就導致植物背光面的細胞生長較之向光面的細胞更快,進而使得纏繞莖植物出現向光源方向彎曲的生長現象。
                  得知這一原理后,就不難推斷出牽牛花為何總是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了。我國自古以來便有關于牽牛花的記載,尤其是從宋代以來其經常出現在一些詩歌和文學作品當中。但是自從上世紀中期之后,由于外來的圓葉牽牛以及裂葉牽牛數量猛增,導致我國原產牽牛花越來越少。而外來的牽牛花主要源自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地,由于其地處南半球,因此其與北半球在受陽光輻射的方向上恰恰相反——在北半球,植物靠南一側受光強,而南半球的植物則是靠北一側受光強。因此在向光性原理的影響下,阿根廷的牽牛花會呈逆時針生長,也就是向其左側旋轉生長。這就是為什么牽牛花為什么總是逆時針旋轉的原因。
            (摘編自《牽牛花為什么總是逆時針旋轉》)(1)下列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牽牛花的生活環境一般都十分惡劣,但它適應性很強,不論肥瘠旱澇,都能順利生長。
            B.牽牛花在體內積累了大量二氧化碳時是紅色,而在其細胞液逐漸呈中性時變成藍紫色。
            C.蘋果要著色時,在朝陽面貼上帶字的剪紙,被遮住的地方,缺光而花青素不足,因此變白。
            D.外來圓葉牽牛和裂葉牽牛數量猛增是上世紀中期之后的事,這讓我國原產牽牛花越來越少。
            (2)材料二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請用簡潔的語言解釋“向光性原理”。
            (4)閱讀三則材料后,小亮、小剛和小明三人一起交流閱讀體會。請根據讀后體會,仿照示例,補充橫線上的內容。
                  小亮說:讀了材料一,我從牽牛花身上感受到精神之美和文化之美,牽牛花生命力頑強,開放得燦爛,惹得詩人們寫詩紛紛稱贊。
            ①小剛說,讀了材料二,我從牽牛花身上感受到
             

            ②小明說,讀了材料三,我從牽牛花身上感受到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9.文學類文本閱讀。
            風箏
            王安憶
                  ①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手中的風箏。
                  ②天下的母親都愛操心,我媽媽是天下母親中最愛操心的。在她眼里,兒女全是還沒孵出蛋殼的雞,她必須永遠孵著我們。
                  ③媽媽時常輔導我們功課,尤其是算術。她不希望我們去搞文科,而要我們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礎,在小學里便是算術了。
                  ④有一次,臨近大考,她輔導我“換算”。她一定要問我“1丈等于多少米”,我說:“老師只要我們知道1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媽媽說:“萬一有一道題目是1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辦呢?”她的邏輯是對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來反駁,于是只能跳腳了。
                  ⑤其實,她輔導我語文恐怕更合適一些,可她并不輔導,只管制我讀書。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我小學四年級,媽媽把那些不適于我讀的地方全部用膠布貼了起來,反弄得我好奇難熬,千方百計想要知道那膠布后面寫的是什么。
                  ⑥后來,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隊,終于離開了家。可我們卻像風箏,飛得再高,線還牢牢地牽在媽媽手里,她時刻注意我們的動向。后來,我到了一個地區級文工團拉大提琴,媽媽凡是路過那里,總要下車住幾天。有一次,我告訴她,我們去了一個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許多大理石。媽媽便說:“這是個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寫一篇散文。”這時候,我已年過二十,大局已定,身無所長,半路出家學的大提琴終不成器。媽媽在我們身上寄托的理工之夢早已破滅,又見我一人在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反倒生出許多無事煩惱,便這么勸我了。之后,我閑來無事,寫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鉛字的作品,給了我一個當作家的妄想。
                  ⑦然后,我便開始舞文弄墨,每一篇東西必須讓媽媽過目,然后根據她的意見修正,才能寄往各編輯部,再次聆聽編輯的意見,再次修正。她比編輯嚴格得多,意見提得極其具體、細微。我常有不同意之處,可是總不如她合乎邏輯,講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腳了。最終的結果,還是心服口服地按照她的意見做了。
                  ⑧然后,我去了北京講習所,風箏的線仍然牽在她手里,每一篇東西總是先寄給她看。不過,與先前不同的是,媽媽同意讓我聽了編輯部的意見以后,再考慮她的意見。這時,我如同閘門打開,寫得飛快,一篇連一篇,她實在有些應接不暇了。終于有一天,她緊接一封談意見的信后又來了一封信,表示撤銷前封信,隨我去了。接到這封信,我忽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風箏斷了線,沒頭沒腦地飛了起來,抑或能飛上天,抑或一頭栽了下來,不過,風箏自己也無須有什么怨言了。
                  ⑨長大以后,說話行事,人家總夸:“你爸爸媽媽教養得好。”有所不滿,總說:“給你爸爸媽媽寵壞了。”似乎,對于我們,自己是一點功績也沒有的。或許也對。小時候,我喜歡畫畫,畫的畫也頗說得過去,老師總說:“和你姐姐一點不像。”可無奈大人要我學外語,請來教師,每周上3次英語課。只能敷衍應付。到了末了,連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課。如今,我每周兩次,心甘情愿地擠半小時汽車,前往文化宮學習英語,苦不堪言地與衰退的記憶力做著搏斗,不由想,假如當年父母對我拳棒相加,也許這會兒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當年,大人聽順我的志趣,或許現在也能畫幾筆了。倒是這樣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個寫小說的夢。想來想去,兒女總是父母的作品。他們管也罷,不管也罷,都是他們的作品。
                  ⑩風箏或許是永遠掙不斷線的。
            (有刪改)鏈接材料: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選自朱德《回憶我的母親》)(1)根據全文內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成長過程 媽媽的行為 女兒的感受
            小時候 臨考時,媽媽輔導“我”換算 無奈、著急
             
            好奇、難熬
            后來 二十歲時,媽媽鼓勵“我”寫散文 出乎意料
             
            服氣、佩服
            “我”在講習所時,媽媽寫信來表示撤銷意見 悵然若失
            (2)賞析下列句子的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她的邏輯是對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來反駁,于是只能跳腳了。
            (3)選文中“我”成為作家深受母親的影響,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我”成為作家的緣由。鏈接材料中作者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結合材料說說“我”從母親身上得到哪些教益?
            (4)第⑩段結尾句“風箏或許是永遠掙不斷線的”應怎樣理解?你對此有何看法?

            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55分)

          • 10.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賞的某個人,也許就在你身邊,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在某部文學作品里……你欣賞的或許是他的美德,或許是他的睿智,或許是他的個性……
            請以“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寫出真情實感;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與考生個人信息相關的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組卷:288引用:13難度:0.3
          • 11.閱讀下面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立大志,把握人生方向;明大德,擦亮青春底色;成大才,練就過硬本領;擔大任,肩負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書寫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壯麗青春篇章,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文要求:自由、有創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不少于 500字。文字和標點書寫要規范、整潔、美觀。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以及畢業學校名。行款格式:標題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兩格。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