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2023年單元測試卷(1)
發布:2025/7/1 18:0:11
一、選擇題
-
1.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請閱讀下列資料:小婷的媽媽從超市買回兩袋食鹽,一袋標明是加碘鹽,另一袋標明為低鈉鹽(一種含有氯化鉀的鹽).小婷看了包裝后想:這兩種鹽哪一種更咸?于是她開始了探究.
小婷認為可以將兩種鹽配成鹽水,然后分別嘗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種更咸了.對于小婷的這種想法屬于科學探究基本環節中的( ?。?/h2>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得出結論 組卷:951難度:0.5 -
2.關于化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能將一些普通的物質轉化為有用的東西 B.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 C.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單位是原子 D.以化學手段能獲得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組卷:6難度:0.9 -
3.某同學用光亮的細鐵絲和潔凈無銹的鐵釘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甲實驗中預先在集氣瓶中放入一些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 B.根據乙、丙兩個實驗可得出鐵生銹只與氧氣有關 C.根據乙、丙、丁三個實驗可得出鐵生銹需要有氧氣和水參與 D.根據乙、丙、丁三個實驗可得出涂油或保持干燥均可以防止鐵制品生銹 組卷:66引用:2難度:0.5 -
4.以下關于蒸發的操作,正確的是( )
A.蒸發時先預熱,再集中加熱 B.液體不超過蒸發皿容積的1/2 C.蒸發時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D.用試管夾夾住熱的蒸發皿移動 組卷:4難度:0.6 -
5.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h2>
A.空氣 B.二氧化硫 C.自來水 D.石灰水 組卷:18引用:2難度:0.8 -
6.鎂帶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h2>
A.放出大量的熱 B.看到耀眼的強光 C.有白色固體生成 D.鎂帶消失 組卷:353引用:10難度:0.7 -
7.石蠟燃燒時發生了化學變化,判斷的依據是( ?。?/h2>
A.發光 B.放熱 C.有新物質生成 D.“流淚”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8.蠟燭雖小,見微知著。圖一是某小組同學探究蠟燭燃燒的相關實驗,圖二是實驗③中燒杯內某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圖,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
A.實驗①說明蠟燭燃燒產生可燃性氣體 B.實驗②可驗證蠟燭中含有碳、氧元素 C.實驗③利用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圖二中的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 組卷:451引用:2難度:0.5 -
9.下列物質的用途,由物質的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h2>
A.氧氣用于醫療急救 B.氧氣用于氣焊 C.氦氣填充飛艇 D.氮氣做保護氣 組卷:25引用:3難度:0.9 -
10.下列敘述中,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A.蠟燭燃燒 石蠟熔化 B.鐵生銹 銅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銅綠 C.食物腐敗 氨氣極易溶于水 D.冰雪融化 汽油揮發 組卷:67引用:4難度:0.7 -
11.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水結冰 B.食物腐爛 C.鐵生銹 D.木條燃燒 組卷:9引用:2難度:0.9 -
12.化學的發展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下列不能體現化學的貢獻的是( ?。?/h2>
A. ?
合理使用化肥為糧食的豐收保駕護航B.
使用鋼材、水泥等材料復建哈爾濱火車站C.
5G網絡的廣泛應用D.
?提供燃料,實現國人的飛天夢想組卷:7引用:1難度:0.9 -
1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是因為( ?。?/h2>
A.它們的密度小 B.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積 C.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D.是無定形碳 組卷:8難度:0.9 -
1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h2>
A.
金屬中的自由電子B.
衣藻結構圖C.
電流表D.
水分子組卷:42難度:0.9 -
15.下列實驗相關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組卷:733引用:27難度:0.9
二、填空題
-
16.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物質
物質名稱 水 氧氣 二氧化碳 氯酸鉀 化學符號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17.酒精燈火焰包括
組卷:19難度:0.5 -
18.某銀白色金屬可能是鐵,可以拿磁鐵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
A.實驗 B.假設 C.觀察 D.作結論.組卷:133引用:1難度:0.9 -
19.鎂條是銀白色固體,密度是1.7g/cm3,熔點是648.8℃,在空氣中點燃鎂條,它可以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叫氧化鎂。
(1)上述敘述中屬于鎂的物理性質的是
(2)屬于鎂的化學性質的是組卷:11引用:1難度:0.8
三、實驗題
-
20.化學小組受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蠟燭的化學史》的啟發,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一次探究。
(1)實驗一:用小刀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浮于水面,說明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具有的物理性質有
(2)實驗二:同學們仿照法拉第的實驗,做了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1所示,據此實驗,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是液態石蠟
B.這一現象說明蠟燭中主要物質的熔點較低
C.要使該實驗成功,導管不宜過長
D.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該處蠟燭的蒸氣未燃燒
(3)實驗三: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
【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為藍色。
【進行實驗】如圖表所示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 實驗步驟 硫酸銅粉末變藍色,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
②實驗三中,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4)【結論與反思】①化學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的現象,比如蠟燭的燃燒。小明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請舉一例說明
②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時也發生著物理變化,請你以上述蠟燭燃燒的現象舉例說明組卷:140引用:1難度:0.5 -
21.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實驗小組利用科學技術進行了如圖甲所示實驗。
【資料】金屬鎂可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鎂和炭黑。
(1)實驗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
(2)圖甲中使用的密閉容器體積為200mL,第一次實驗中實際進入水的體積約為30mL。
①通過計算,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②計算發現,所得結果比理論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③若將所使用的紅磷改為鎂條,則測得的結果
④圖甲裝置比教材實驗裝置的優點是
(3)調整操作后重新實驗,瓶內氣壓用氣體壓強傳感器測定,其變化如圖乙所示:
①在t1到t2時刻間曲線有一段上升過程,原因是
②在t3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瓶內氣壓又顯著增加,原因是組卷:22引用:2難度:0.5
四、解答題
-
22.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10.5 g食鹽。他把食鹽放在右盤上稱量,用了10g砝碼和0.5g游碼。你認為他的操作正確嗎?如果不正確,則他稱量的食鹽的實際質量是多少?怎樣補救?
組卷:177引用:6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