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七年級(下)第三次調研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15:0:21

          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

          • 1.詩文傳世名篇眾多,其魅力令人難以抗拒。讀下面的語段,將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書寫在橫線上。
                  神游三國: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誠的楷模,他在《出師表》中寫道“(1)
             
            ,(2)
             
            “盡顯其淡泊名利的形象。
                  夢回大唐:詩仙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3)
             
            淋漓盡致地抒發對友人遠行的憂慮和關切;王灣《次北固山下》“(4)
             
            ,(5)
             
            一聯對仗工整,時序交替中隱含哲理,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穿越大宋:蘇軾的“回首想來蕭瑟處,歸去,(6)
             
            ”盡顯樂觀豁達之態;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7)
             
            “再現戰斗場景。

            組卷:24引用:1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些(  )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氣勢。她們都是一根連著十根,十根連著百根,(  ),漸成氣象。其他植物都無法落腳,唯有青苔從墻縫里、石縫隙中奮力拱出,四處蔓延著綠意,在蕩漾的春風中記錄著比石頭還硬的A強。
            ??在歲月的戲臺上,青苔似乎錯過了《詩經》,①卻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也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在詩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愛,“應憐屐齒印蒼臺”,②園子的主人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的原因,所以閉門謝客。但有時也夾雜著幾分C(cāng liáng)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青苔似乎總是見不到,只在凄凄慘慘中頑強地生長。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應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氣質風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環境。青苔的生長環境是很惡劣的,雖然是“白日不到處”,卻是歷盡千磨萬難,憑著堅忍堅強,沖破困境,煥發出青春的D(guāng cǎi)。③她只要看似弱不禁風,就憑著自強不息,爭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利。春光因為她們的點綴,顯得如此明媚無比;人世間因為有了她們,更為生機盎然。
            ??_______。
            ??她們總是滿腔熱情地在你回鄉的青石板石縫里,撐起一些綠意,④讓你享受著“春滿大地”。她們總是那個恬靜的俏模樣,B無聲息地吐著綠,伸展著,變幻著。一點點,一叢叢,哧哧地笑著。
            (1)請正確寫出文中A、B兩處加點的字注音。
            A.
             

            B.
             

            (2)請正確寫出文中C、D兩處拼音對應的詞語。
            C.
             

            D.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處的詞語,最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A.微不足道 一望無際
            B.微不足道 連綿起伏
            C.不值一提 一望無際
            D.不值一提 連綿起伏
            (4)文中①②③④處均有語病,下列對它們的修改正確且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A.①處修改為“不僅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而且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
            B.②處修改為“園子的主人之所以閉門謝客,是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的原因”。
            C.③處修改為“她雖然看似弱不禁風,卻憑著自強不息,爭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利”。
            D.④處修改為“讓你享受著‘春滿大地’的心情”。
            (5)文中劃線處的一組句子已被打亂順序羅列如下。根據語境,以下四個選項中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國畫中出現的頻次漸多,隨心所欲,恣意點苔,已臻成熟。
            ②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查士標等。
            ③尤其是“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其畫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濃墨點苔,點綴出他畫中的春色。
            ④中國人還喜歡把青苔之綠意融入古畫中,使其詩意更加飛揚。
            A.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敢于擔當不能空有“一腔熱血”,_____,要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實踐中練就“金剛鉆”,才能在關鍵時刻敢攬“瓷器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在新征途上披荊軒棘,用汗水澆灌出絢麗的青春之花。
            (1)在空格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文段語意完整連貫,邏輯嚴密。
            (2)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標點錯誤,請你提出修改意見。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55分)

          • 4.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北平的秋      ①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均。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②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里,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只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這樣多的水果,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③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里或攤子上,又都擺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況且,他們還會唱呢!他們精心地把攤子擺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歌聲在香氣中顫動,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使人們的腳步放慢,聽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麗。
                  ④同時,良鄉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大酒缸”門外,雪白的蔥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兩肉,有兩三毛錢就可以混個醉飽。高粱紅的河蟹,用席簍裝著,沿街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到正陽樓去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
                  ⑤同時,在街上的“香艷的”果攤中間,還有多少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地擺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肩著剃頭挑兒,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柜;這雕塑的小品給千千萬萬的兒童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⑥同時,以花為糧的豐臺開始一挑一挑地往城里運送葉齊苞大的秋菊,而公園中的花匠,與愛美的藝菊家也準備給他們費了半年多的苦心與勞力所養成的奇葩異種開“菊展”。北平的菊種之多,式樣之奇,足以甲天下。
                  ⑦同時,像春花一般驕傲與俊美的青年學生,從清華園,從出產蓮花白酒的海甸,從東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劃船;荷花久已殘敗,可是荷葉還給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⑧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 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
                  ⑨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選自老舍《四世同堂》,略有改動)(1)作者認為北平之秋比天堂更繁榮,他寫到了北平秋天哪些繁榮的景象呢?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文章的第④段至第⑧段開頭都是“同時”,你覺得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得非常形象,請你結合括號內的提示進行賞析。
                  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子。(從修辭角度)
            (4)本文首段和《濟南的冬天》首段都很精彩,請結合兩篇文章的首段,談談相同之處。(可從內容、寫作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兒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濟南的冬天》首段)

            組卷:5引用:2難度:0.8
          • 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材料一:對于成長在網絡時代的青少年來說,網絡流行文化對他們的日常語言和行為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曾有媒體針對網絡用語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普遍會使用網絡流行語。有網友表示,部分網絡流行語語法不規范,造詞隨意性大,甚至低級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學生要學習規范用語,多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多借鑒和積累優秀詞句表達,對語言文字的使用多咬文嚼字,養成規范表達的習慣。
            ??材料二:部分網絡語言有從網絡向現實生活過度滲透的現象,使孩子們在學習和使用語言時不再那么嚴謹和規范,有時甚至將不是很流行的網絡語言寫進作文中,影響了傳統語文教學。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習慣了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使日常用語變得貧乏、單調甚至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語言應有的朝氣和親和力。比如,凡是稱贊都用“yyds”“絕絕子”,而不是用傳統語言中那些美好、贊賞的詞語。這些都會對語文教育產生沖擊。
            ??材料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電子榨菜、優雅、孤勇者、嘴替、沉浸式……“人民”和“優秀作品”共同繪就這些熱詞的底色。網絡文藝工作者們關注產生于大眾生活的熱詞,捕捉隱藏其中的微妙情緒,從不同的視角反映出時代風貌,感受時代脈動,這對于網絡文藝創作和評論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1)下列關于網絡流行文化的說法與原文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A.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總會使用網絡流行語。
            B.如果在寫作中使用流行的網絡熱詞,一定會博得閱卷老師的眼球。
            C.部分網絡語言向現實生活過度滲透,影響了傳統語文教學。
            D.網絡文藝工作者們關注產生于大眾生活的熱詞未必大有裨益。
            (2)概括三則材料中規范使用“網絡用語”的方法。

            組卷:8引用:2難度:0.5
          •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亦死,舉大計亦死;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乙】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選自劉向《說苑》)(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道不通,已失期 度:推測,估計
            B.死,死國可乎 等:等待
            C.今聞無罪 或:有人
            D.今亦死,舉大計亦死 亡:逃跑
            (2)下列句子中,加點“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君人者,百姓為天。
            A.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B.扶蘇數諫故。
            C.引喻失義,塞忠諫之路也。
            D.故臨崩寄臣大事也。
            (3)下列對【甲】【乙】兩段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陳勝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目的是表達對二人的思念,推翻秦的統治,為他們報仇。
            B.【乙】文通過齊桓公與管仲的對話,表現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鞏固基石,國家才能安寧。
            C.【甲】文中陳勝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義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說的“民怨其上”。
            D.【甲】【乙】選文都是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了陳勝、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5)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三、寫作(55分)

          • 7.按要求作文。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
                  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啟迪?請以“方向”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題目自擬;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