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15:0:21
一、積累?運用
-
1.填空。
(1)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
(2)綠樹村邊合,
(3)
(4)俄頃風定云墨色,
(5)吏祿三百石,
(6)現在人們常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
(7)《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運用擬人手法突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8)寫出下列歇后語的后半部分。
①孔夫子搬家--
②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組卷:0引用:1難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無數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獻,殫精竭慮,無怨無悔,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 B.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加強烈了。 C.體育館內爆發出振聾發聵的歡呼聲,冬奧會歷史上首個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冠軍誕生了。 D.暑假夏令營的“外教帶班”“美式教育”“STEM項目”等各種概念,讓家長眼花繚亂。 組卷:36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疫情嚴重期間,很多村民走出家門,三五成群聚集聊天,受到了村長的無比憤怒和譴責。(刪去“和譴責”) B.每個人的成長,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幫助,離不開家庭小環境,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此句正確) C.是否具有勤奮好學的品質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條件。(去掉“是否”) D.有些地方剪紙粗獷樸實,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把“半斤八兩”改為“旗鼓相當”) 組卷:15引用:1難度:0.8 -
4.關于《朝花夕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狗?貓?鼠》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B.《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記述了魯迅遠離故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作者追尋真理的足跡。 C.《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時的無限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生活。 D.《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時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并借此對“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諷。 組卷:645引用:5難度:0.6 -
5.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B.《濟南的冬天》老舍抓住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抒發了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 C.《四季的雨》這篇寫景散文,通過對雨的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D.《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這哲理:舊事物孕育著新事物。 組卷:509引用:5難度:0.8 -
6.根據拼音寫漢字。
當你mù yù組卷:11引用:2難度:0.9 -
7.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上海地處長江匯入東海之口,上海及其轄區內許多地名很有地理特色。吳淞江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叫下海浦,一條叫上海浦。古時當地漁民的活動主要集聚在上海浦附近。南宋咸淳3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集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29年(公元1292年),上海鎮從松江府華亭縣劃出,設立“上海縣”。從先秦至元代,上海逐漸成為糧、鹽產地,浦東新區就有很多地名與此有關。“新場”“鹽倉”“下沙”“三灶”等與曬鹽、煉鹽有關;“新場”的得名就源于下沙鹽場南遷形成的新鹽場。“大團”“六團”“三墩”等與管理鹽務的機關有關;元初設頭場鹽使署,明隆慶2年(1568年),下沙鹽場自南而北劃分為9個鹽區,以團為通名,最南端的叫頭團,也叫一團。“頭”“一”與“大”同義,遂有了“大團”之名。
(1)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上海的得名與
(2)在時光隧道里,南南和沙沙碰到了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進行了一次簡單的交談。春申君:①
南南:上海曾是您的封地,所以別稱“申”。
春申君:②
沙沙:“滬”是上海的簡稱啊。從前上海浦附近的漁民發明的一種捕魚工具叫“扈”
江流入海處稱“瀆”,“上海鎮”被稱為“扈瀆”,后又改“扈”為“滬”。
春申君:原來如此。妙哉妙哉!
A.“申”是怎么演變成上海的呢?
B.為什么上海有“申”的說法?
C.汽車牌照上為何用“滬”?
D.汽車牌照上的“滬”跟“申”有關嗎?
(3)如圖有關上海的徽標中任選一個或幾個,并根據所選徽標信息,簡要介紹上海的某一特點。組卷:10引用:2難度:0.6
二、閱讀?賞析
-
8.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這首詞在《花庵詞選》中題作“記夢”,請分析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么?
(2)近代梁啟超評此詞:“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請從場景角度賞析其豪放的藝術風格。組卷:255引用:5難度:0.7 -
9.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國策》)【注】:①比:副詞,接連地。②還:通“環”,環繞。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才美不外見
②執策而臨之
③愿子還而視之
④去而顧之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千里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里,千里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系兩選文,完成下面的對聯。
①上聯:良馬有幸遇伯樂
下聯:
②上聯:世上豈無千里馬
下聯:組卷:181引用:1難度:0.8 -
10.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學會與自己相處
顧伯沖
①被譽為“南非國父”的曼德拉,曾歷經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出獄后有人問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獨中充滿活力?曼德拉回答:博愛的精神加上強健的體魄。可見,精神的支撐至為重要,能讓人在孤寂困厄中頑強挺立。
②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如何與自己相處。哲學家芝諾曾被問及:“誰是你的朋友?”他說:“另一個自我。”學會與自己相處,其實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把腳步放慢,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去思考,成為一個能夠充滿智慧的人。現實中,有些人習慣于觥籌交錯、熙來攘往,一旦一個人獨處就變得快要窒息、難以忍受;一些人有時候想安靜下來給自己“充充電”,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問題,但總是擋不住喧囂與世俗的誘惑,像旋轉的陀螺一般總也停不下來。長久以往,只會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業績陷入“雙低谷循環”。
③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是在追求寂寞、封閉自我,更不是對自身的交往能力設限,而是讓自己心靈變得祥和安寧,心境變得清澈如水,在沉默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這份沉靜,無論是對于涵養個人的人生智慧,還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歷史,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用了34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27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沒有獨處時的思考,這些成就是很難取得的。如今,在一些發達國家,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給自己安排一個“間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對安靜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規劃未來。因此,我們在學習與社會打交道的同時,也應學會與自己相處,保有享受獨處的積極心態。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罷,平淡也罷,總要路過一段不同的風景。善于與自己獨處,可以說是一種思想境界、能力素養,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習得,仰賴于有針對性地勤加磨礪,不斷鍛造個人的意志品質。
⑤與自己相處,前提是保持高尚的價值追求。有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選擇,應當自覺校準人生坐標,培養自省、敬畏、慎獨意識,通過對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紛擾對內心的侵襲。提升與自己相處的能力,關鍵在于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知識是提升修養的精神食糧,應當善于把零星的時間“焊接”起來。以永不滿足的態度去對待學習,不斷用新知識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虛、意志的消沉。激發與自己相處的智慧,貴在增強直面現實的思辨能力。與自己相處并非與世隔絕、離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應當以哲學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準現實問題,努力獲得更多規律性的認識。
⑥一個民族,總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與自己相處,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嘗試。我們與其在喧囂中消耗光陰,不如借助與自己相處延伸生命、蓄積力量。
(1)本文論證思路清晰,首先用曼德拉的事例引出論述的對象,然后第②段從反面論述了a
(2)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
(3)下面這段文字作為論據,放在選文哪一段中最合適?請說明理由。
抗日戰爭時期,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人在西南聯大甘于清貧,保持高尚的價值追求,不被抗戰大后方的畸形繁榮所迷惑,不為撈黃金美鈔而忙碌奔波。與自己獨處的同時瞄準當時的現實問題,堪忍錢財之失、潛心讀書求學,他們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為國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組卷:10引用:1難度:0.4 -
11.閱讀《孔乙己》。
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借的樣子。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1)根據文意,說說孔乙己“極高興”“極惋惜”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2)在給小孩分吃茴香豆這個情節上,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塑造孔乙己這個形象的?表現了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點?
(3)本文與《我的叔叔于勒》一樣,都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與菲利普夫婦的勢利貪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分析本文中“我”這一形象具有怎樣的意義與作用。組卷:56引用:6難度:0.5 -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最美的化學反應
鄧迎雪 ①十幾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學。
②那時的我總認為,他以后一定會成為大名鼎鼎的化學家。
③因為秋明對化學有那么濃厚的興趣,懂的又是那樣多,尤其是會做許多非常有趣的化學實驗!在我眼里,他簡直像是會變戲法一樣,許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經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變成了千奇百怪的樣子。
④有次我和同學去他家玩,秋明又給我們演示他的化學新實驗。只見他端著一杯棕黃色飄著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輕輕攪動三下,口中念聲“變”,那杯香氣四溢的茶水立即變成了藍色的墨水。還沒等大家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輕輕一攪,淡藍色的墨水又變回了剛才的茶水。
⑤哇--我們驚呼連連。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⑦眾人搖頭。
⑧秋明嘴邊綻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說,這是因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綠礬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體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
⑨停--我們大叫,趕快再變個更好玩的。
⑩看我們對那些枯燥的化學知識不感興趣,秋明遺憾地皺皺眉,把沒有講完的知識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個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的化學實驗,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嘆,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你這家伙以后不當化學家就虧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說,對呀,我的理想就是當化學家,以后在實驗室里做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
?我覺得秋明有當魔術師的潛質。另一個同學說。
?我還是最喜歡化學。秋明說。
?可是世事難料,秋明讀高中的時候,他的父母因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捉襟見肘。堅強的秋明為撐起這個家,供弟弟繼續讀書,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南方打工去了。
?離開了校園,秋明的化學夢一定是從此破滅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為他難過。
?不久,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全家遷到了外地。再后來,我又去了遙遠的他鄉讀大學,人生的軌跡離秋明越來越遠,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聯系。
?沒有想到,時隔十五年,我竟然在電視屏幕上見到了秋明。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萬分!
?此時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樣,胖了,額頭上有了細細密密的皺紋,但眉眼間還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認出了他。
?那是一檔業余組魔術選拔賽節目,秋明和搭檔笑瞇瞇地上場,自報家門后,臺下兩位評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隨后評委問了秋明一個和賽事完全不相關的話題。
?“你的個人資料上,有項內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經獲得過省里的道德模范獎,這些年資助了許多孤殘兒童讀書,你能講講這件事嗎?”
?“是這樣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讀高中的時候,我因家庭貧困失去了讀書的機會。17歲時到廣州打工,掃過廁所,做過零工,干過電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沒有文化的痛苦,也對渴盼讀書的心情有著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經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過了,廠子也越來越紅火,我就想盡自己的能力資助一些孩子讀書,幫他們圓夢。”
?“你小時候有什么夢想呢?”另一個評委問。
?“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笑。
?看到這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為秋明經歷的這些磨難而難過,也為他沒有實現理想而感到遺憾!好在,在鍥而不舍的奮斗下,秋明終于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這成功化成了點點滴滴的關愛,給予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樣的!
?我忽然想,這難道不是秋明做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嗎?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奮、執著、堅持和善良的種子,努力在歲月里耕耘,終于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出了豐碩、美麗的花朵。
?我好想立即告訴秋明,這是一場多么美好的化學反應!
(選文有改動)(1)請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小說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經歷。
初中時,喜歡化學,常給同學們演示有趣的化學實驗→高中時,①
(2)作者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初中同學“我”的眼光來講述秋明的故事?請分析這種敘事角度的好處。
(3)小說中多次寫到了秋明的笑。請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②“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笑。
(4)第④-?段細致地描寫了秋明給我們演示化學實驗的場景,這些細節描寫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5)請結合全文,說說小說題目“最美的化學反應”的含意。組卷:556引用:15難度:0.5
三、表達?交流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進入初中,我們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勞動、美育等課程中汲取知識、涵養德性;我們在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種類繁多的課后服務項目中鍛煉能力、塑造性格……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又美好、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少年時光,我們漸漸長成少年應該有的模樣。
請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感情真摯;不得抄襲,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不少于500字。組卷: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