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實驗學校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17:0:13
一、青春?家鄉篇
-
1.結合同學們抄錄的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頒獎詞,完成問題。
那一刻當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目不轉睛注視地球的目光。他承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征著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的堅韌執著, ,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1)因為多抄錄了一個詞語,畫線句的語言不夠簡明。請你加以修改。
(2)因為少抄錄了一個句子,語段內容表達不夠完整。請你結合語境,在橫線處補寫句話,構成組排比。組卷:47引用:2難度:0.4 -
2.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
??“物隨心轉,境由心生”,擁有什么樣的心境,就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從而得到不同的體會與感悟。“枯藤老樹昏鴉,①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下面是我國頒布的“中國環境標志”,請寫出該標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
組卷:5引用:3難度:0.5 -
4.閱讀散文詩,完成任務。
步lǚ輕盈的□,站在諸多的節氣中,顯得爽心悅目。
她在悄悄提醒大家,脾氣火爆的風,體力已經漸漸不濟。
孩子們嚷嚷著,啃桃子,啃西瓜,齊心xié力,啃掉最后的暑氣。
今天,看看究竟會是誰最先咬痛夏天的尾巴。
——徐繼東《二十四節氣》(1)根據拼音,寫出正確的漢字。
步lǚ
(2)加點字“濟”在文中正確的讀音是
A.jǐ
B.jì
(3)□里應該填二十四節氣中的
A.立秋
B.秋分組卷:6引用:3難度:0.8
二、青春?讀書篇
-
5.《駱駝祥子》和《創業史》都講述了勞動人民為改變貧苦生活而艱難創業的故事。祥子和梁生寶在創業過程中都充滿了“傻勁”,讓人贊嘆,讓人唏噓!請你結合小說的內容,探究其中的不同之處。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三、青春?傳承篇
-
6.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問題。
【甲】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注】①此詩是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選出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A.甲詩一開頭便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
B.甲詩選取美好的意象來增添內心的傷痛,采用的是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藝術效果更為濃郁的。
C.乙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春來大地,春水奔流,桃花夾岸,風帆如陣,楓樹成林的美麗的自然風景畫,烘托了詩人愉快的心情。
D.乙詩頷聯概括敘寫了詩人報效朝廷的熱忱未減,常常是今天在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處奔走,而今又要遠去衡湘。
(2)請你聯系詩歌創作的背景,簡要描述【甲】詩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聯呈現的畫面。
(3)請簡要分析杜甫在兩首詩中表達情感的異同。組卷:16引用:2難度:0.3 -
7.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下列加點的“之”的意思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鵬之徙于南冥也
D.天之蒼蒼
(2)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組卷:6引用:2難度:0.5
四、青春?實踐篇
-
8.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經有關部門調查表明,有聲閱讀逐漸成為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下的全民閱讀新形態。有聲閱讀的“有聲”,主要是指有聲語言,也包括音樂、音響等,有聲是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最明顯的優勢。有聲閱讀區別于紙質閱讀,用聲音、用語音來表達一切。
相關調查顯示,有聲閱讀已成為重要的閱讀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聲閱讀覆蓋率76.72%,達到較高水平。59.18%的有聲閱讀使用者聽書日均時長為半小時以下,48.03%的使用者聽書日均時長介于11至30分鐘之間。46.36%的有聲閱讀使用者選擇在移動中聽書,交通工具成為有聲閱讀的重要空間,有聲閱讀使用者習慣在開車或乘坐地鐵、公交時,打開個人的“聽覺空間”,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時間。
(摘編自《2021年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材料二:
近年來,有聲閱讀的興起和繁榮,有效地推動了社會閱讀文明的構建。有聲閱讀有可聽的、與文本相應的音頻,許多經典名著如《西游記》《朝花夕拾》等已紛紛上線,使讀書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切實可感。有聲閱讀將明確的、認真的、專注的學習型閱讀與瀏覽型、消遣型的閱讀有機結合,有效地推動了全民閱讀品質的提升。“聽”和“看”作為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在閱讀的體驗上表現不同的特征。大量高水平、高質量有聲閱讀產品的出現,逐漸滿足社會的閱讀需求,不僅使有聲閱讀沿著正確的方向穩步發展,而且在推動社會閱讀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摘編自高國慶、馬玉坤《有聲閱讀價值論芻議》)材料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微信公眾平臺有聲閱讀發文量達230萬篇,相關文章的閱讀量已達21.9億次,有聲閱讀的熱點話題熱度也不斷變化。有聲閱讀氛圍越來越濃,閱讀率越來越高。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聲閱讀豐富了閱讀內容和形式,促進了社會閱讀文明的發展。
[注]熱度指數:指輿論在公開社交場景中對有聲閱讀相關話題的討論和傳播,由各平臺公開渠道信息傳播量綜合計分。)
(摘編自《“有聲”打開全民閱讀新格局——2022有聲閱讀產業調查報告》)材料四:
作為有聲閱讀的方式之一,聽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因為我們容易在聽書時走神,再加上還有言語知覺的制約、情緒感知、反復加工等因素,聽書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書高。
大家可能沒有留意到,在看書的時候,10%-15%的眼球運動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睛經常會倒退重看。這個過程很快,我們有時候并沒察覺,但這顯然能加深我們對書的理解,當然,這也會降低我們的閱讀速度,聽書卻通常不會倒回去重聽,所以自然會損失對一部分內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書深。
(摘編自唐義誠、池文《聽書太被動,看書才有用》)(1)下列表述與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有聲閱讀最顯著的特點是“有聲”,它不同于紙質閱讀,是用聲音和語音來表達一切?
B.2021年,上海市民有聲閱讀覆蓋率超七成,且過半數的有聲閱讀使用者選擇在移動中聽書。
C.有聲閱讀豐富了閱讀的內容和形式,促進了閱讀文明的發展,是全民閱讀的新形態。
D.看書時眼球運動的“回溯”,雖然能加深我們對書本內容的理解,但也會降低閱讀速度。
(2)2021-2022年,有聲閱讀在熱點話題和熱度指數方面有怎樣的特點?請根據材料三的圖表簡要概括。
(3)即將升入七年級的小語準備在暑假用一周時間讀完《西游記》。他想采用聽書的方式閱讀,你是否贊成?請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理由。組卷:8引用:1難度:0.5
五、青春?哲思篇
-
9.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①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
②“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③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④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⑤“人都到那里去了?!”……
⑥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⑦“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⑧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
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1)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選文中我們念的句子沒有標點停頓,先生念的句子不僅有停頓而且有語氣詞,說明我們朗讀沒有掌握技巧,先生經驗豐富,掌握了朗讀方法。
B.在小園中,也能做一些樂事,表明園子的大小并不重要,只要能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就是好的,表現出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新鮮事物的喜歡。
C.選文中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三味書屋生活的若干有趣畫面,比如請教“怪哉”的傳說、折臘梅花、不喜歡讀書、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偷描繡像等。
D.聯系全文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出了魯迅的一段成長足跡。如果說百草園是個樂園,讓人留戀;三味書屋則讓魯迅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
(2)下面對選文中詞句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第②段的“似乎”一詞用得非常恰當,把兒童提問后對先生表情的觀察、心理的揣測表現得很準確。
B.第③段畫線句中的“就”“只”兩個詞寫出了“我”的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后的無奈之情。
C.第⑧段畫線句運用外貌和動作描寫,形象地寫出了先生讀書時癡迷,入迷的樣子,給人以歡樂、風趣的欣賞效果。
D.第⑨段“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是對往事的深情回憶,語氣中透露出對三味書屋那段生活的懷念。
(3)對先生的形象和我對他的評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先生在少年魯迅心中是可親、可敬、嚴而不厲的。作者對先生主要是贊賞、敬慕的態度。
B.從“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為人正派、知識淵博。
C.“戒尺”和“罰跪”不常用,“瞪幾眼”這種輕微的處罰方式用得多一些,可以看出先生雖然嚴厲,卻不缺乏溫和。
D.第②段“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是說他教學方式比較守舊刻板,寫出了老先生的迂腐無知和“我”的強烈不滿之情。組卷:4引用:2難度:0.5
六、青春?揚帆篇
-
10.步入八年級,我們告別了童年,走向最富青春活力的年紀,開始變得懂事成熟,變得寬容感恩,變得熱情陽光,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我們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當然也可能會多了一份煩惱……
??請以“告別童年,我變得_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敘寫真實的生活故事。
??要求:
(1)題目抄寫到答題卡的指定位置;
(2)不得抄襲、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組卷:10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