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沈陽市九年級(上)月考語文試卷(一)
發布:2025/7/2 5:0:11
一、積累與運用。(15分)
-
1.選出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
醫生應是令人____的職業。2020年____的冠狀病毒讓人們膽戰心驚之時,是你們白衣戰士,用忘我的精神救治危難、____,讓那些面臨生命而絕望的人們,重新獲得生活的勇氣。你們的輕聲問候,也使得病人____的心靈得到慰藉。白衣天使,你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們要向你們致敬!A.敬重 出人意料 治病救人 孤獨 B.敬佩 出人意料 救死扶傷 孤獨 C.敬佩 忽如其來 治病救人 孤苦 D.敬重 忽如其來 救死扶傷 孤苦 組卷:431引用:2難度:0.8 -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客商云集 揮毫潑墨 日益困難 新的出路 解說:這幾個短語結構各不相同。 B.從以前的海參、鮑魚等山珍海味,變成了淮揚特產鱔魚、豆腐等平民食材。解說:這句話中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C.海上運輸勢不可擋。解說:這句話中的成語“勢不可擋”使用正確。 D.在內陸,一條條鐵路相繼開通。解說:這句話中,“在內陸”作句子的狀語。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3.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窒息(zhì) 熾熱(zhì) 簡陋(lòu) B.瀝青(lì) 吹噓(xū) 輪廓(guō) C.咽喉(yàn) 踱步(duó) 鈾礦(yóu) D.酸漬(zì) 鑰匙(shi) 猝然(cù) 組卷:603引用:4難度:0.8 -
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桑梓,原指古時住宅旁栽種桑樹、梓樹,后人用“桑梓”來指代家鄉。 B.《湖心亭看雪》一文選自《陶庵夢憶》,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 C.《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作者是魯迅,他是我國著名文學家。 D.英國作家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作品有《項鏈》《草房子》等。 組卷:36引用:5難度:0.7 -
5.古詩文填空
(1)
(2)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抒發鄉愁的句子是
(3)
(4)河流大野猶嫌束,
(5)我們本學期學過的描寫月的詩句有許多,如曹操《觀滄海》:
“組卷:35引用:4難度:0.9
二、閱讀理解。(55分)
-
6.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
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三 峽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略無闕處
②清榮峻茂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雖乘奔御風 猛浪若奔 C.春冬之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以刀劈狼首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下列對文義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山,后寫水,重點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則只用正面描寫突出江流的洶涌。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又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環境特點。
(5)你認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于世,還是三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請說說理由。組卷:119引用:3難度:0.7 -
8.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在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
張垚 總有這樣一些人讓我們動容:四川省涼山山區郵遞員王順友,24年跋涉26萬公里,沒有丟失過一份郵件;航空發動機專家吳大觀,以對航空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88歲高齡才離開科研一線;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經理、黨委書記楊奎烈,在醫生已經下了“死亡判決書”后,還將在病床上口述的《關于能源供應的變化及應對措施》一文作為“遺產”留給企業……
上述幾個事例,內容不盡相同,但都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基本內涵--敬業。他們用敬業樂業的精神,書寫了一個個大寫的自我。他們都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
對國家和民族而言,敬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精神支撐。敬業體現為“畏而不敢怠慢”,將“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在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的精氣體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中。敬業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也為各個民族所珍視。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社會發展永遠需要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大力倡導敬業精神。
對個體而言,敬業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修為方式。我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當我們以虔誠恭敬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時,就能夠在精益求精中體驗到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愉悅。這樣來看,敬業就不是約束人的“規矩”,而是激勵人的理念,需要每個勞動者、每個行業以至全社會共同遵守。
世界上一切幸福生活、美好未來,都從勞動中來,從奮斗中來。敬業正是勞動、奮斗的具體體現,是創造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不二法門。唯有敬業,我們才能成事成功,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選文略有刪改)(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開頭列舉三個人物的敬業事跡有什么好處?
(3)選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敬業”的正面事例,請舉出一例,充當本文的事實論據。組卷:64引用:4難度:0.3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良渚
杭州亞運會火種,來自浙江良渚。亞運盛會,舉世矚目。火種,為何選自良渚?“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或許就是答案。
材料二:
①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②“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黨歷來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歷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說過:“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
③中華文明起源,不僅是我國學者潛心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國際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研究課題。經過幾代學者接續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摘自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材料三:
①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古學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達到了一個高潮,此后經“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大力推動,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繼面世。
②新石器時代,隨著農業的逐步發展與成熟,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燕(山)遼(河)地區,分別形成了若干有自身特色和發展譜系的文化區。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都相繼出現了有等級分化的區域社會組織,出現了以高等級建筑和墓葬為代表的特權階層,相應地,在一些大型中心聚落里,上層精英開始以精美的玉石器、陶器等來標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③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一直到公元前3500年的這段時間,可以視為中國文明的“曙光初現”的形成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多個區域文明開始萌芽、生長,呈現出多線并進、多元發展的軌跡;同時各區域間彼此交流互動,相互連接,從而形成了東亞地區一個巨大的文明叢體。
④然而,到了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這段時間,此前相對均衡的局面被打破了。一方面,各區域文明持續發展,黃河、遼西的一些遺址群等,在社會組織規模、社會結構的復雜性、奢侈品所體現的文明成就等方面,都比從前有進一步的發展。另一方面,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區更加凸顯出來,呈現出更繁榮發達的文明形態。長江中游的兩湖地區率先出現“城邦林立”的局面。而長江下游的良渚更是一枝獨秀,考古發現所揭示出的豐富內涵,使得良渚成為迄今能夠確認的東亞最早的國家社會。顯而易見,這個時期中國史前區域文明發展的重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
⑤此后,從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史前末期,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上游所在的西部“高地”持續發展繁榮。尤其是黃河中游以陶寺、石峁古城為代表的社會集團,很可能發展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最富集權性,同時在意識形態與藝術表達等各方面成就最高的早期國家社會。其形成背景,則是從西亞、中亞傳播而來的牛、羊等大型家畜,在我國西北部的黃土地區轉化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使得原來較稻作農業文化略顯微弱的粟作農業文化獲得了新生力量和強大的經濟基礎,從而促使“黃土文明”開始崛起。
⑥到公元前1800年以后的夏王朝時期,這種有外來因素加持的生產力持續發酵,尤其是由西方傳來的冶金術在中原地區獲得創造性發展。夏人率先將復雜的分范合鑄技術用于青銅禮容器的制作,將代表當時“高科技”的先進生產力與中國傳統的禮制相結合,用于鞏固、強化權貴精英的神圣統治,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獨特而發達的青銅文明。此后接續發展起來的商周王朝更是將中國青銅文明推向頂峰。正是夏商周三代王朝所開創的青銅文明,奠定了以中原為中心的華夏文明在早期歷史中的核心地位,也使得中原文明成為整合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主導力量。
(摘編自戴向明《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的認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中國是漫長中國歷史的一個階段,對于歷史我們應該認真總結而非割斷。
B.高等級建筑和墓葬、精美玉石器和陶器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進步的表征。
C.在中國文明“曙光初現”的形成期,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文明也開始萌芽、生長和發展。
D.良渚是東亞最早的國家社會,說明此時中國史前區域文明發展重心在長江中下游。
(2)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我國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原因。
(3)材料二中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請結合材料三簡要分析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讓我們知曉了哪些原因促成了中華文明的生成并繁榮生長的今天。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密營
童村 ①那天傍晚,她撥開洞口的矮樹叢,小心翼翼地從密營里走出來,十分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確定已經很安全了,這才抱著一只水罐,緊貼著崖壁向溪邊走去。
②密營很小,很隱蔽,在長滿野葡萄藤的斷壁與一片茂密的雜樹之間,就像是被風吹落在山中的一顆干癟的果子,很難被人發現。而那條小溪,就在密營百步開外的地方。
③快要走到一半的時候,她突然站住了。一個陌生的聲音讓她警覺起來,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馬槍,緊張地伏下身去。
④循聲望去,她看到了一個影子,那影子就躲在溪邊茂密的草叢中,伸長脖子,把整個頭探向了水面。猛然間抬起頭來,抖了抖唇邊的水滴,回過頭去叫了一聲。
⑤那聲叫把她逗笑了,原來是一只狍子。
⑥她已經半個月沒有吃上一粒糧食了,他也沒有。她可以吃野果,吃樹葉和樹皮,但是,他不能只吃這些。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時,腿上受了傷,現在就躺在密營里。
⑦那只狍子來得可真是時候。她想,這可真是天賜的美味。她邊想著,邊瞄準。
⑧但是,她的目光越過準星,突然看到一只小狍子從一旁的草叢里走出來。那只小狍子太小了,一步三晃,總是站不穩。
⑨它一定是那只狍子的孩子了。瞬間,她心里翻江倒海,慢慢地把槍收了回來。
⑩這當兒,“砰”的一聲槍響,把他嚇了一跳,那只狍子應聲倒了下去。小狍子慌亂地站在那里,看著倒在地上的媽媽,聲音凄切地呼喚它,很快,一群人從對面的坡地上跑過來,一邊跑著,一邊興奮地喊著什么。
?她聽出了這是日本人的聲音,一顆心旋即又提了上來。那些人跑到那只狍子倒下的地方,把它從那片被血染紅的草叢里拾起來,和那只被嚇壞了的小狍子捆在一起。頭也不回地抬走了。
?那聲槍響,讓他突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努力掙扎著身子,半晌才從地上坐起來,之后,他就像一個開始學走路的孩子一樣,一寸一寸走向洞口。
?暮色嘩啦一下涌了過來,險些把他撞個跟頭。咬牙堅持著再次站穩之后,他抬眼看到,她懷里抱著那只水罐,已經快要來到洞口了。
?“你終于能走了??”她實在抑制不住心中的驚喜,眼里的淚水一下涌了出來。
?他說:“我聽到了槍響,到底怎么了?”
?“他們又來了。”少頃,她說。
?他知道“他們”是誰。從上個冬天開始,日本人天天在山里轉,采取梳荒山林的策略,封鎖了每一道進出山林的路口,發現一處密營,就燒毀一處,妄想以此將抗聯隊伍一網打盡。那些抗聯傷病員連一處藏身的地方都沒有了。為了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兩個月前,抗聯隊伍不得不翻山越嶺走上西征的道路。
?西征路上的第一仗,他腿部就中彈負傷了,無法跟著隊伍一起西進了。不但他不能,就連她也不能了。后來,他們就來到了這座密營。
?為了讓他們盡快好起來,她必須經常離開密營,跑到山林深處,把一些老鴰眼樹皮扒下來,熬成膏藥,敷到他的傷口上,這種樹皮,治療槍傷效果很好,他的傷漸地好了起來。可是話卻越來越少了。
?她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在這天夜里,她夢見了那只小狍子,還有里黑洞洞的槍口,看到那槍口,她一邊著急地扯著嗓子大聲喊叫著不要開槍,不要開槍,一邊不管不顧地撲了過去……
?他使勁拉了一下她的胳膊,把她拉醒了。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咱們去找部隊吧!咱不能再在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的傷已經好了。我已經想好了,明天咱就走!”他的話很堅決。
?她望著他,不無擔心地問道:“你真的能走?”
?他咬著牙,嘴里蹦出了一個字:“走!”
?天要放亮的時候,她攙著一瘸一拐的他,終于離開了山縫里的那座密營,就這樣一步一步頭也不回地往前走著,山林里到處充滿了危險,兩個人誰也說不清楚,到底能不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隊伍。
?但是,到這時為止,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最后的準備。
(取材于童村的同名小說)(1)讀小說要理清記敘順序。選文第?-?自然段屬于哪種記敘順序?寫這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2)讀小說要抓住動人情節。?段寫“她”夢見小狍子的情節,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3)讀小說要品味有表現力的語言。請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暮色嘩啦一下涌了過來,險些把他撞個跟頭。
②但是,到這時為止,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最后的準備。
(4)讀小說要走進人物精神世界。你從這篇小說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她”?寫出你最佩服的三點。組卷:15引用:1難度:0.5
三、寫作。(50分)請從下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
11.請以“那_____的一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寫事的文章。
要求:
(1)把標題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組卷:5引用:1難度:0.5 -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寫作任務。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看”,外看人間萬物,內照心靈深處。看窗外風景,得到美的享受;欣賞他人風采,了解別樣的人生;審視自己內心,獲得新的認識。
對此,你有何聯想和思考?請以“我看”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可以敘述事件,可以發表你的觀點或看法,也可以進行想象創作。
寫作要求:(1)題目自擬,文體自定(詩歌除外);(2)字數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襲、套作;(4)不出現真實的校名和師生姓名。組卷:2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