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5/7/3 14:0:11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
-
1.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代表一種單質的是( )
A.N2 B.O C.H D.Fe 組卷:51引用:10難度:0.7 -
2.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全球的冰雪盛會,下列舉措不符合“綠色冬奧”的是( )
A.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輛 C.為方便運動員用餐,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D.使用不破壞臭氧層的二氧化碳作制冷劑制冰 組卷:13引用:3難度:0.8 -
3.水是生命之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是純水 B.電解水正極產生氫氣 C.肥皂水遇軟水易起浮渣 D.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4.世界上最輕材料“碳海綿”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具備高彈性和疏松多孔的結構,它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關于“碳海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常溫下化學性質活潑 B.可燃燒 C.可重復使用 D.可處理海上石油泄漏 組卷:63引用:4難度:0.7 -
5.下列現象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干冰升華 C.桂花飄香 D.玉石俱焚 組卷:22引用:1難度:0.5 -
6.下列圖示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液體的傾倒B.
檢查裝置氣密性C.
檢驗H2的純度D.
證明CO2是否集滿組卷:106引用:3難度:0.7 -
7.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是化學核心素養之一。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模型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均不變 B.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未改變 C.該反應涉及兩種氧化物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組卷:43引用:2難度:0.5 -
8.科學家設計了“人造樹葉”模擬光合作用,其裝置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共涉及三種單質 B.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改變 C.參加反應的CO2與H2O的質量比為22:9 D.該設計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徑 組卷:171引用:5難度:0.5 -
9.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對保護空氣非常重要。下列物質中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氣 C.稀有氣體 D.可吸入顆粒物 組卷:19引用:1難度:0.9 -
10.“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
A.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B.單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能量的變化,因此有能量變化的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組卷:45引用:4難度:0.8
二、填空和簡答(每空1分,共23分)
-
11.填表。
符號 2N2 +2Mg2SO4 意義 2個氫原子 3個臭氧分子 物質名稱 氖氣 鋁 硝酸亞鐵 化學式 NH4Cl SO3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12.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是實現碳減排的重要途徑。以下是一種實現二氧化碳轉化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學式為C2H6O)的途徑:
轉化①是二氧化碳與一種常見單質反應生成甲醇和水,這種單質的化學式為組卷:19引用:1難度:0.6 -
13.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P”點的含義為
(2)t1℃時,把20g物質a加入到80g水中充分攪拌、靜置,形成的是
(3)欲使a物質的溶液從M點轉化為N點,可采取的措施是
(4)將P點對應的c物質的溶液升溫到t3℃,其溶質質量分數
(5)將t3℃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相同質量的水,析出晶體的質量最小的是
(6)t3℃時,將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組卷:49引用:2難度:0.5 -
14.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殘體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類利用高粱、玉米和薯類發酵等方法制造.如圖是為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一定條件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微觀示意圖.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反應前 反應后 A B C D
(2)上圖所示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寫出以上4種物質中氧化物的化學式組卷:9引用:1難度:0.5 -
15.銅在潮濕的空氣中也能發生緩慢氧化生成“銅綠”。銅綠的化學式為:Cu2(OH)2CO3,加熱銅綠時生成三種狀態不同的氧化物A、B、C,并有如圖轉化關系。根據圖示完成下列試題:
(1)寫出物質下列的化學式:A
(2)寫出物質D的一種用途
(3)B+E→G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是
(4)寫出C→H的化學方程式組卷:8引用:1難度:0.5
三、實驗與探究(每空1分,共12分)
-
16.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實驗小組利用科學技術進行了如圖甲所示實驗。
【資料】金屬鎂可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鎂和炭黑。
(1)實驗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
(2)圖甲中使用的密閉容器體積為200mL,第一次實驗中實際進入水的體積約為30mL。
①通過計算,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②計算發現,所得結果比理論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③若將所使用的紅磷改為鎂條,則測得的結果
④圖甲裝置比教材實驗裝置的優點是
(3)調整操作后重新實驗,瓶內氣壓用氣體壓強傳感器測定,其變化如圖乙所示:
①在t1到t2時刻間曲線有一段上升過程,原因是
②在t3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瓶內氣壓又顯著增加,原因是組卷:22引用:2難度:0.5 -
17.某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麗麗在實驗中發現,蠟燭燃燒發生
(3)麗麗再將一只干燥燒杯倒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了
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
(4)蠟燭燃燒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什么?
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設:
①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③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實驗:
a.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b.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c.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是為假設組卷:17引用:1難度:0.5
四、計算題(本小題5分)
-
18.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Cu?Zn合金)樣品中銅的含量,取該樣品20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所用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Zn+H2SO4═ZnSO4+H2↑】
(1)生成氫氣質量為
(2)求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組卷:6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