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實驗中學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3 3:0:16

          一、積累運用。

          •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組卷:9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299引用:7難度:0.8
          • 3.下面文段橫線上應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母親在家庭里極能______。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都很______。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______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她自己是很節省的。父親有時吸點旱煙,喝點酒;母親______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組卷:65引用:2難度:0.7
          • 4.填在橫線上的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br />      一個真正的讀者應具備基本的判斷力和鑒賞力、能夠辨識一本書的優劣,本能的拒斥劣書,傾心好書。__________一旦你的靈魂足夠豐富米深刻,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上升到了一種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貧乏和淺薄的書了。
            ①當然,靈魂的品質是可以不斷提高的、讀好書也是高的途徑、二者之間有一種良性循環的關系。
            ②只要堅持這個標準,靈魂的品質對書的判斷力就自然會同步得到提高。
            ③這種能力部分地來自閱讀經驗,但更多地源自一個人靈魂的品質。
            ④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獲,能夠開啟你的心智。

            組卷:388引用:20難度:0.7
          •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30引用:1難度:0.7
          • 6.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國家意識和主人翁的責任感,班級開展了以天下國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下列詩歌偏離主題的一項是( ?。?/h2>

            組卷:9難度:0.9
          • 7.下面是某同學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記錄,其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52難度:0.5
          •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填寫合適的語句,使語意完整、連貫,最恰當的一項是( ?。?br />      《2023中國詩詞大會》熱播,讓觀眾與詩詞再一次相遇。          ,                    ,          ,          ,從中尋找攻堅克難的底氣、心懷天下的志氣、寒梅立雪的骨氣、踏浪前行的勇氣。
            ①我們就能更好認識自然的風花雪月、感受人生的離合悲歡
            ②將積淀千年的智慧作為參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時
            ③走進詩詞不是為了附庸風雅
            ④而是要從歷史文脈中汲取精神力量
            ⑤從看似遙遠的詩文中尋找情感共鳴

            組卷:52難度:0.5
          • 9.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90引用:2難度:0.9
          • 10.下面書寫準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9
          •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189引用:3難度:0.8
          • 12.選出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 ?。?br />①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_____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②是的,或許所有的人早已習慣于____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③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               的捶擊!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13.選出對“安求其能千里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74難度:0.8
          • 14.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540難度:0.9
          • 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組卷:36引用:3難度:0.5
          • 16.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r />繁星
            冰心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太空
            何曾聽見他們對語?
            沉默中,
            微光星,
            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贊。

            組卷:145引用:3難度:0.8
          • 17.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579引用:13難度:0.9
          • 18.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7引用:2難度:0.9
          • 19.選出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h2>

            組卷:357引用:2難度:0.9
          • 20.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36引用:5難度:0.7
          • 2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山北之塞 前毖后 一儆百
            B.不可徹 若金湯 根深蒂
            C.曾不能毀山之一 之地 輕于鴻
            D.且焉土石 本末倒 之度外
            (2)結合上下文內容,對下面語句的進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甲】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理解:寒來暑往季節交替,愚公一家開始折返回家。這句話寫出了移山進程之快,表現出愚公一家干勁十足。
            【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這是智叟譏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語句。智叟認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務,他不理解愚公的堅定執著。
            【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認為自己的子孫繁衍不斷,但山不會加大增高,移山任務終將完成。這體現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見識。
            (3)愚公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結合下面兩則鏈接材料,談談這種精神是如何被繼承和發揚光大的。
            【鏈接材料一】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鏈接材料二】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巔修建了紅旗渠。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人民為解決當地干旱缺水的問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開始修建紅旗渠這一水利工程。太行山綿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溝渠本就十分困難,加上每延伸8000米才允許垂直高度降低1米的施工要求,使得修建過程難上加難。修渠民工從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系大繩,下到山腰,再用蕩秋千的方法到達渠線,在堅硬的石英巖構成的懸崖上掄錘打釬,劈山鑿石。除此之外,他們還面臨糧食緊張、物資短缺、技術設備落后等困難。修渠民工憑著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精神,最終削平了1250座山頭,開鑿了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最終完成了紅旗渠工程,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組卷:73引用:2難度:0.7
          •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
            ??發表于1934年的□雷雨□是劇作家曹的處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奠基作之一。4月6日,該劇再登首都劇場的舞臺。“今年的演出,我們更加強調演員的‘心像’,要從內心上去接近人物。”導演說□“傳承這部戲的風格和韻味□要靠臺詞去體現。演員得用劇中人物的方式去說話。”

            組卷:175引用:4難度:0.5
          • 2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①在馬航事件之后,人們對黑匣子的關注明顯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兒。
                  ②“黑匣子”這個名稱在媒體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數專業人士不這樣叫,航空專家一般叫作電子飛行數據記錄儀。它的顏色也不是純黑色,而是有點類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顏色,是所謂的國際橘。只是金門大橋的顏色較深,而黑匣子的色調較亮。
                   ③黑匣子由兩個設備構成:飛行數據記錄儀和艙聲錄音器。它們在任何一架商用飛機或者噴氣式飛機上都是必備的,通常安裝在飛機尾部,這樣在飛機失事時,它們才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數據記錄儀記錄飛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數據。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線編碼,現在使用的是固態存儲板。大型飛機上的固態存儲器可追蹤700多個參數。數據記錄儀足以保存25小時的飛行數據,但是只能保存兩小時的駕駛艙聲音記錄,并循環錄制。艙聲錄音器不僅記錄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他們與塔臺的對話,還記錄可向調查人員提供關鍵線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裝有水下定位信標,一旦其感應器接觸到水,就開始發射脈沖信號,每秒發射一次,共發射30天,然后電池就沒電了。
                  ⑤數據記錄儀通常由鈦或不銹鋼包裹兩層,而且能經受惡劣的環境條件。包含記憶板的關鍵部分可承受帶有鋼釘的227公斤的物體從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員嘗試在1100攝氏度的火中摧毀它,把它放進有壓力的鹽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無恙。
                  ⑥馬航事件之后,專家表示,可能是時候為搜集航空數據的手段升級了。乘客可以發短信、進行網絡傳輸或瀏覽網頁,但飛機上的數據記錄儀卻不能與外界進行實時溝通,現在還沒有從大型飛機上傳輸大量數據的能力。
            (根據《參考消息》有關內容改寫)(1)下列對選文的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的說明對象是黑匣子,說明順序為邏輯順序。
            B.選文第②段劃線句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更直觀、形象地說明了黑匣子的顏色。
            C.選文第③段主要介紹了黑匣子的構造和功能。
            D.選文第④段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黑匣子一旦落水,會給搜救帶來巨大困難。
            (2)選文第⑤段加點詞“通?!蹦芊袢サ?,為什么?
            (3)聯系選文內容回答,若請你為黑匣子升級,你會從哪些方面入手?

            組卷:38引用:1難度:0.5

          二、課內填空。

          • 24.古詩文填空
            (1)
             
            ,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子張》)
            (2)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抒發鄉愁的句子是
             
            ,
             
            。
            (3)
             
            ,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4)河流大野猶嫌束,
             
            。(譚嗣同《潼關》)
            (5)我們本學期學過的描寫月的詩句有許多,如曹操《觀滄海》:
             
            ,若出其中”,言的是詩人借日月來表明自己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回樂烽前沙似雪,
             
            ”言的是邊城月色,凄神寒骨;李白《峨眉山月歌》:“
             
            ,影入平羌江水流”言的是月映江中的美景。

            組卷:35引用:4難度:0.9
          • 25.《學習之友閱讀》閱讀,完成下列各題。
            母親的心      (1)熬過六歲那年漫長的嚴冬,我終于從一場大病中清醒了過來。
                  (2)春日的陽光映著窗外的夾竹桃,投下斑駁的樹影,母親卻明顯地憔悴了,瘦弱的樣子差點讓我不敢認,但她的精神狀態卻很好,仿佛揀回了珍貴的珠寶一般小心地守護著我。
                  (3)久病初愈的我沒胃口,家人總會變著法子哄我吃飯。那一天,我告訴母親,很想吃螃蟹,卻讓家人犯了難:在物質條件極差的偏遠山村,怎么可能買得到螃蟹呢!
                  (4)好在愛子心切的母親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著竹簍出去了。我們村子外面有很多橫交錯的溪流,六月天若翻開小溪里一塊塊大石頭,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還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巖洞里是翻不到的。
                  (5)母親不死心,沿著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塊塊或大或小的石頭下面翻找著。春天的溪水冰涼徹骨,卻凍不住她心里涌動的希望。
                  (6)或許上天也憐惜母親那深切的舐犢之情吧,在母親雙手腫脹發抖,幾近絕望的時候,她終于發現了一只個頭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塊大石頭下面遲緩地爬動著
                  (7)母親的驚喜可想而知,她趕忙迅捷地雙手撈起了螃蟹,可是望著手里那只惶惑無措的螃蟹母親的手卻止不住顫抖!因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國著無數只細如蚊子的小蟹,有的還爬到了母親的手背上。
                  (8)母親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叉輕輕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剛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趕緊再一次撈起了螃蟹,如是者數次。在那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堅強能干的母親想必正面臨著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選擇罷!在抓起與放下的動作的重復間,她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戰與折磨。
                  (9)這個經過,我并沒有親眼看到,是母親回來后坐在我床頭,撫摩著我的額頭細細講給我聽的。母親說,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閉起雙眼把螃蟹放進了竹簍,甚至已經帶出了十幾步路。可是竹簍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掙扎聲,最終還是讓她初底喪失了往家走的勇氣,再一次跑回到溪邊。放下母蟹的那一剎那,她潸然淚下
                  (10)母親最終是空著手回家的,在那個還帶著寒意的春日里,母親再也沒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漢水中間的石塊上,望著那不停地歡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聲大哭。母親擦著眼睛說,她并沒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為她也是一位母親,天底下所有母親的心是一樣的。
                  (11)窗外是涌動的暮色,借著昏暗的燈光,我仔細看著母親不再光潔紅潤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陣與我七歲年齡絕不相稱的蒼涼。
                  (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運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親,這世上也只有母親才能最懂得做母親的心罷!
            (1)聯系文章1~4段,說說母親要冒著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
            (2)結合上下文,品味句子中的加線詞語。
            ①母親說,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閉起雙眼把螃蟹放進了竹簍。甚至已經帶出了十幾步路。
            ②“坐在溪水中間的石塊上,望著那不停地歡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聲大哭?!?br />(3)為什么說“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運的一只螃蟹”?

            組卷:28引用:1難度:0.9
          • 26.默寫。
                  跨越時空,李白、劉禹錫、蘇軾等文人相遇。大家要用飛花令的形式來一場詩詞大會,彼此商定以“酒”為令(上下兩句中要帶有“酒”字)。根據你的閱讀積累,為后面橫線處補上恰當的句子。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劉禹錫:
             
            ,
             
            。
            蘇  軾:
             
            ,
             

            某詩人:
             
             
            。

            組卷:250引用:5難度:0.9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