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7/3 5:0:11
一、古詩文閱讀
-
1.古詩文名句默寫。
“歌以詠志,詩以傳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組卷:1448引用:3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浣溪沙
陳鐸(明)
波映橫塘①柳映橋。冷煙疏雨暗亭皋②。春城風景勝江郊。
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草堂新竹兩三梢。【注釋】①橫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橫塘。古堤名。②亭皋:水邊的平地。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本詞描繪了橫塘春天美麗的景色,藝術風格清秀自然,宛轉恬靜。
B.起句兩個“映”字連用,寫出了橫塘碧波蕩漾,小橋楊柳飄拂的明媚春色,優美如畫。
C.“冷煙疏雨”寫春雨,展現一幅煙雨蒙蒙的畫面,使眼前呈現出一種朦朧美。
D.尾句只寫兩三竿新竹,體現了詞人在美好春景中形單影只的處境。
(2)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一句的妙處。組卷:40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馬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病梅館記
龔自珍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注釋】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賣。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B.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C.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D.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食或盡粟一石(食:吃)
B.執策而臨之(臨:靠近)
C.以欹為美( 欹:傾斜)
D.遏其生氣 (遏:阻止)
(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千里馬”無疑是悲劇的,造成它悲劇的根本原因是飼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它。
B.【甲】文的文體是“說”,常用來表達對某個問題的見解,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借寓言故事、狀寫事物來說明事理。
C.【乙】文中,作者對“梅”被摧殘成病態十分悲痛,并付諸行動來醫治病梅,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的迫切愿望。
D.【甲】文和【乙】文雖然文體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統治者肆意摧殘人才的社會現實。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
-
4.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千家萬戶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時,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愛國與愛家、建設國家與建設家庭,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家長要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作為父母和家長,首先要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培養美好品德,涵養做人的氣節和骨氣。
每個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家風好才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歷史上子孫多賢達、功業多卓著的名門,無不與其良好家風的傳承息息相關。北宋楊家興隆三代,將帥滿門,人人忠肝義膽、戰功卓著,始終傳承“楊家兒孫,無論將宦,必以精血肝膽報國”的家風。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新的時代,每個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犧牲奉獻精神,充分展現了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家國情懷。新時代新征程,要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作者:王新民。有刪改)文本二
三蘇祠承載著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優良家風,映射出濃濃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四川省三蘇祠時,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指出“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每個人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于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家國大義,堅持“小家”同國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命運相系,如岳母在教導岳飛時在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千百年來,家國情懷早已沉淀為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成為家庭家教家風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什么樣的家風家教,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追求。只有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注重把家國情懷注入家風家教,才能始終講求大公、堅守大義、成就大我,任何時候都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
(作者:樊偉偉。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文本都表明了要弘揚家國情懷,就要注重家風建設,先“國”后“家”。
B.文本一分別強調了家長、家庭和全社會在培養個人傳統美德上的重要作用。
C.文本一第④段運大量名言名句論證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休戚相關。
D.文本一和文本二都采用到道理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合的方法來論證中心論點。
(2)請簡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3)兩個文本中的畫線句運用岳母刺字的例子闡明的道理是否相同?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看法。組卷:28引用:4難度:0.5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世界上最柔軟的路
曹春雷 ①參加了一個助學公益活動,我認識了那位山村女教師。
②女教師三十多歲,清秀的臉上帶著幾分靦腆,一說話臉就紅,像山里入秋的楓葉。談話中知道她大學畢業后放棄了留在城市的機會,主動請纓,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學。眾人在感嘆欽佩的同時,問她為何能堅守這么多年?她說,也曾動搖過。當初選擇去偏僻山區,是被電影《鳳凰琴》中扎根山區的美麗女教師感動了。她覺得自己就是電影中女教師的影子。于是,那年楓葉泛紅的時候,她來到了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
③所謂學校,無非就是三間簡陋的屋子,三十多個學生,一個黃土地操場,操場上一桿褪色的國旗。學校的教師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長——這與《鳳凰琴》的場景驚人的相似。山里的風景是美的,山里的人們可親。誰家有了好吃的,都會讓孩子拉她去家里。學生們都很懂事,也喜歡黏在她身邊。鄉親們就像她的親人,即便自己幾乎和外界失去聯系,她仍很滿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參加同學會,才強烈感覺到自己落伍了。無論是服裝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連一直以來堅守的信念,在別人訝異不解的眼神里都變得毫無底氣。同學問她,難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輩子?輕輕的一句話,卻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還是留?A從那以后,兩種選擇就像兩股纏繞在一起的亂麻,一直糾結在她心里,無從解脫。朋友苦口婆心勸告,父母老淚縱橫哀求,現實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一次次,父母和著眼淚的話語就像洶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來堅固的心堤沖垮了。
⑥終于,她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回城。她向一直關心自己的老校長說出了這個決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著煙,沉默了片刻,說,妮啊,你是該回去了,都三年了,我們不能耽誤你一輩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B孩子們圍著她,仰著小臉,拉著拽著,哭著讓她不要走。
⑦臨走前一晚,屋外響起烈烈的風聲。不一會兒,大雨傾盆,噼哩啪啦的雨點砸在窗欞上。她一夜未眠,腦海里浮現的滿是白天孩子們哭花的淚臉。
⑧天終于還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擠滿了人,全村的女人都來了。張奶奶拿來了煮熟的雞蛋,李嬸端來了熱騰騰的手搟面,王大娘提來了一籃子核桃……她淚光漣漣,被眾人擁著出了院門,發現院前泥濘的土路鋪上了一層厚厚軟軟的黃沙。淚眼望去,村里的男人們正在前方趕著用沙鋪路,用小車推,用鐵锨鏟……全村的男人都來了,還有她的學生。
⑨老校長走過來,說,妮啊,今天你走,我們也沒能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鋪點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兒一直將黃沙路鋪到山外。她的淚也一直流到山外。
?故事的結局是,第三天,她又回來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鄉親們驚喜的招呼聲里,在孩子們震耳的歡呼聲中,她又踏著那條鄉親們用心為她鋪的路,回來了。她也要為鄉親們用心去鋪一條路,一條讓孩子們踩著堅實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那次活動以后,我便時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師,想起那個鋪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軟的路。
(1)結合選文內容,把下面的情節補充完整。
①
(2)按要求賞析下列句子。
①從那以后,兩種選擇就像兩股纏繞在一起的亂麻,一直糾結在她心里,無從解脫。(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②孩子們圍著她,仰著小臉,拉著拽著,哭著讓她不要走。(從描寫的角度賞析)
(3)選文第⑦段劃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臨走前一晚,屋外響起烈烈的風聲。不一會兒,大雨傾盆,噼哩啪啦的雨點砸在窗欞上。
(4)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對文章題目“世界上最柔軟的路”的理解。組卷:21引用:2難度:0.5
三、整本書閱讀
-
6.根據你對文學名著的閱讀,回答問題。
(1)《紅巖》是一部關于人的信仰的啟示錄。請你在許云峰、江姐中自選一位,舉一個具體事例說說信仰給了他們怎樣的力量。
(2)閱讀《駱駝祥子》節選,回答后面的問題。
他的身量與筋肉都發展到年歲前邊去;二十來歲,他已經很大很高,雖然肢體還沒被年月鑄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經像個成人了——一個臉上身上都帶出天真淘氣的樣子的大人。看著那高等的車夫,他計劃著怎樣殺進他的腰去,好更顯出他的鐵扇面似的胸,與直硬的背;扭頭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寬,多么威嚴!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系住,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是的,他無疑可以成為最出色的車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寫寫你讀這段文字時的閱讀心得。組卷:9引用:1難度:0.5 -
7.名著閱讀填空。
我一邊和
(1)這段文字選自是美國記者
(2)“他驚奇地發現,在貧瘠的中國西北部,竟聚集了中華民族的精華。”這兒卻是西方媒體眼中
(3)他在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文中的“大遷移”是指組卷:3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親愛的同學,進入新的學習環境,你一定接觸了新老師,認識了新朋友。請你從“溫暖、耐心、負責、熱情、勤奮、認真、專注”中選一個詞,細致描寫,通過事件表現出他(她)的性格或思想品質。
請將“他(她)是這樣______”補充完整,構成你的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內容具體,寫出真情實感,不得套作抄襲;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和地名。組卷:3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