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樂吾實驗學校七年級(下)第三次調研語文試卷

          發布:2025/7/3 18:0:12

          一、積累與運用(共24分)

          • 1.閱讀散文詩,完成任務。
                  步lǚ輕盈的□,站在諸多的節氣中,顯得爽心悅目。
                  她在悄悄提醒大家,脾氣火爆的風,體力已經漸漸不
                  孩子們嚷嚷著,啃桃子,啃西瓜,齊心xié力,啃掉最后的暑氣。
                  今天,看看究竟會是誰最先咬痛夏天的尾巴。
            ——徐繼東《二十四節氣》(1)根據拼音,寫出正確的漢字。
            步lǚ
             
                齊心xié
             

            (2)加點字“”在文中正確的讀音是
             

            A.jǐ
            B.jì
            (3)□里應該填二十四節氣中的
             

            A.立秋
            B.秋分

            組卷:6引用:3難度:0.8
          • 2.經典詩文積累。
            默寫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頷聯和頸聯。
            頷聯:
             
             

            頸聯:
             
             

            組卷:1引用:1難度:0.9
          • 3.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二、閱讀理解(共66分)

          • 4.古詩詞閱讀。
            汴河亭
            唐?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注】①隋煬帝為東游廣陵(今揚州),不惜民力開鑿一條運河。其東段叫汴河,汴河之濱筑有行宮,即“汴河亭”。②晚唐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③迷樓,隋煬帝所筑;景陽樓,南陳后主所筑。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廣陵花盛”四字交代了隋煬帝東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貶,但已見諷刺之意。
            B.詩歌第二句寫從昆侖山上流下來的黃河水被分引鑿渠,修成一條運河,突出開鑿運河工程之巨、耗費之大。
            C.頷聯寫驍勇的禁兵離京護駕,眾多宮女登船隨行,雖沒有直接讓隋煬帝出場,但其赫赫聲威可想而知。
            D.尾聯直抒胸臆,對隋煬帝荒淫所招致的亡國后果進行了嚴肅的評論和嘲諷,來勸諫當今統治者。
            (2)本詩的頸聯向來為后世稱道,請結合詩句談談其精妙之處。

            組卷:230引用:2難度:0.7
          • 5.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乙】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丙】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孟子》)(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魚而取熊掌者也 儼然 退避三 鍥而不  
            B.死亦我所 痛絕 好逸 愛憎好
            C.故有所不辟也 無凍餒之 生于憂 得患失
            D.所識窮乏者我與 不為茍 優劣 不復
            (2)下面是對文中【甲】【乙】【丙】三句的理解,你認為正確的一項是
             

            【甲】我不能茍且偷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盡管我也喜愛生命,可是在我心中有的事物比生命重要的多,令我向往,所以我一定不會舍棄這一點而選擇被迫無奈的生存。
            【乙】很多人因為最不希望死,所以用盡手段躲避災禍,這種本性不只賢者有,人人皆有,只是賢者一直沒有喪失它罷了。
            【丙】眼前有那么優厚的俸祿就趕緊接受吧,不必在乎它是否合禮義,如此優厚的俸祿對我將來的生活享樂會有數不清的好處。
            (3)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閱讀下面兩則材料,簡要說明“舍生取義”的品格在漢朝蘇武和晚清譚嗣同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材料一
                  天漢元年,武帝遣蘇武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武益愈,單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武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取材于《蘇武傳》)材料二
                  初七八九三日,君復與俠士謀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數輩苦勸君東游,君不聽。再四強之,君曰:“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難。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義之日,觀者萬人,君慷慨神氣不少變。
            (取材于《譚嗣同傳》)注:①[節]旄節,古使臣信物,以竹為桿,上飾牦牛尾。②[匈奴使]指從前漢朝扣押的匈奴使臣。③[受辭]審訊。④[北海]今俄國貝加爾湖。⑤[羝dī]公羊。⑥[君]即譚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戊戌政變,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緒二十四年)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守舊派勢力向維新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⑦[卒]最終。⑧[東游]指逃往日本。⑨[有]通“又”,表示數字零頭。

            組卷:107引用:3難度:0.5
          • 6.      學校將舉辦經典名著短劇展演活動,邀請你參與本次活動。拿到人物角色任務單后,你最期待扮演哪個人物?準備表演哪個故事情節?請結合人物(此情節中)的性格特征說明理由。
            經典名著短劇展演節目單
            扮演角色 故事情節 喜歡的理由
            祥子
            虎妞
            尼摩
            阿龍納斯
            (1)我期待扮演的人物是
             
            ,最想扮演的故事情節名稱是
             
            ,這個人物來自
             
            (作者)的《
             
            》(書名)。
            (2)我的理由是: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7.閱讀下文,回答以下各題。
            學會自信
                  ①自信的第一境界是:“我能”,即對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和所能達到目標充滿信心。
                  ②以解放黑奴而名垂青史的美國前總統林肯的失敗清單是這樣綿長:1832年,失業,競選州議員,失敗。1833年,辦企業,倒閉。1834年,競選州議員,成功。1835年,訂婚,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去世。1836年,患神經衰弱癥,許多人認為他不可能再站起來。1838年,競選州議會議長,失敗。1843年,競選國會議員,未成。1846年,再次競選國會議員,當選。1848年,試圖連任,落選;申請擔任州土地官員,被拒。1854年,競選參議員,失敗。1856年,競選副總統提名,未成。1858年,再一次競選參議員,仍敗。
                  ③對此,林肯的態度是:“雖有過心碎,但依然火熱;雖有過痛苦,但依然鎮定;雖有過崩潰,但依然自信。”最后,1860年,林肯競選總統,成功。
                  ④自信的第二境界是“我不能”,即建立在“我能”的信心和成功的業績基礎之上的,對“己所不能”的覺悟。
                  ⑤2004年11月,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美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來華訪問。7日上午,在為南航師生做完學術報告后,按慣例回答同學們的提問。有人問:“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又有人問:“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么經濟價值嗎?”回答也是“不知道”。還有人問:“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回答仍是“不知道”。同期,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丁肇中做專訪,在得到一大堆“不知道”的回答之后,記者無奈地說:“我發現在咱們談話過程中,您說得最多的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這次作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絕對不能說知道,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⑥自信的第三境界是:“你比我能”,即把別人對自己的超越當成自己的成就,把別人的成功也當成了自己的快樂。
                  ⑦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1934年大學畢業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飛機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36年,錢學森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師從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在馮?卡門的影響下,錢學森取得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科研的寶貴經驗,成為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1955年錢學森回國前夕,馮?卡門看了錢學森的新著《工程控制論》以后,對錢學森說:“你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了!”
                  ⑧因此,坦然承認并為自己被超越而欣喜,是自信的最高境界。
            (選自《學習之友》)
            (1)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主要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使文章的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B.作者認為任何事都不可能輕易成功,在任何情況下堅信“我能”,對于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C.作者認為坦然承認“我不能”,是一種實事求是但不自信的表現。
            D.自信的最高境界是坦然承認并為自己被超越而欣喜。
            (2)下面對本文的論證思路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①-③段以林肯在競選的路上一直失敗卻依然自信,最后競選成功的例子,證明自信的第一境界:必須對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和所能達到的目標充滿信心。
            B.文章第④-⑤段以丁肇中教授接受央視采訪為例子,證明自信的第二境界:我不能。
            C.文章第⑥-⑧段以馮?卡門和錢學森師生二人為例,告訴我們自信的第三境界是把別人對自己的超越當作自己的成就,把別人的成功也當作自己的快樂。
            D.文章論述了自信的三個境界,論證思路清晰,三個境界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并列。
            (3)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的自信到達作者闡述的哪個境界?以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8.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望斜陽      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詞人范仲淹筆下,碧色遙天,一抹斜陽映照著廣袤天宇,萬物浸潤在夕暉之中,這景致,不就是一幅水墨繪就的畫幅,鋪展在茫茫大野么?
                  ②在這境界的熏染里,我亦愛上了獨坐高山——望斜陽。
                  ③望斜陽,望的是一份靜美。
                  ④大地沉靜,村莊浸染在一片煦暖的金色里,青青瓦舍似一部攤開的冊頁,婆娑樹影就像冊頁中流走著的文字,窸窸窣窣,迷迷離離。三五只鳥雀立在瓦脊上,徐風起時,羽毛輕輕掀起著,若臨風的舞者。突兀之間,就有一只鳥雀從瓦脊上振翅而起,向著低處的庭院俯沖而下,于是,另外的三兩只也就箭一般振翅追隨而去。庭院里的薔薇大朵大朵地開著,靠著墻,儂麗若宋詞綿密的思緒,風順著墻垣灌下來,夕暉也灌下來,一樹薔薇,一院清香,和著三兩枝瘦竹,影影綽綽地搖。
                  ⑤檐角處,一只貓,安靜地臥在瓦楞間,余暉洇濕了毛色,而它卻全然不知。其實安臥在夕暉里的一只貓更像是一個短句,抑或一枚加粗了的逗點,點逗在白天與黃昏之間,點逗在時光與安謐之間。我總認為動物之間的相處是和諧共生的,比如那只寂寂然藏在貓身后的麻雀,探頭探腦地跳躍著,而貓只是間或抬起頭,懶懶地看它一眼,而后繼續睡去。而那鳥雀,卻是反復地跳躍著,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玩性十足。
                  ⑥望斜陽,更是望一份詩意的畫卷。
                  ⑦斜暉洇染的村巷本就是一幅長卷,高大的楊樹擎起濃密的樹影,長發一般垂著的絲絳若婆婆娑娑的發絲,在斜風里搖搖曳曳,仿若芳齡少女揚起的秀發,飄逸,明麗。傍晚時分,便有上了年紀的人相互挽了手臂,默默而行,迎著余暉打過來的方向,迎著風徐徐拂過臉面的方向。他們是珍愛時光的人,是享受生命的人,不疾不徐,將一份悠然走出些許灑脫。遠處的河堤上,此刻必有孩童奔走著,奔跑中還不忘隨手扯一把柳葉,或橫在嘴角,吹著;或張揚了手臂,將柳葉拋撒在堤岸邊,讓它隨風旋舞。至于久立木橋的人,那一定是在等待落日的余暉將久居心中的夢想染上金色,而后等待一只斜歸的鳥雀將這夢想帶到遠山之外。木橋之下,流水淙淙。淙淙的流水是運送夢想的扁舟,載著夕暉,載著斜歸的鳥影,載著守望人雙目深情的期許,向著遠方歸去。
                  ⑧望斜陽,更是望一縷炊煙裊娜。
                  ⑨炊煙是村莊寫給天空的長信,從大地出發,從青青瓦舍間的一枚瓦囪出發,從母親鍋碗瓢盆的叮當聲出發,從小兒的一聲呼喊出發,這絲絲縷縷的文字就順著瓦囪斜逸而出,盤旋著,縈繞著,將一封長信寫得纏綿悱惻、情致悠揚,若綺麗的宋詞,若抒情的唐詩,有繾綣,有旖旎。這長信,飄飄逸逸里,繞過白楊樹梢,繞過四野里攏過來的暮色,繞過空闊的場院,悄無聲息地寄向廣袤長空。
                  ⑩星辰醒來時,深藍的天幕上,那明滅閃爍的不就是這長信里的文字么?它們眨巴著眼眸說話,說人間風情,說大地豐腴,說季節迷離。于是,穹蒼深處,就有燈火般游走著的童話,一頁一頁,講出動人的情節。
                  ?望斜陽,望一份懷想,望一份不離不棄的守候與渴念。
            (1)作者“望斜陽”時望到了哪些景物?分別有何特點?請簡要概括。
            (2)第①段引用范仲淹的詞,有何作用?
            (3)“斜陽”承載著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4)批注是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它可以對文章的語言和內容等進行分析點評。試對下面句子做一個批注。
            它們眨巴著眼眸說話,說人間風情,說大地豐艘,說季節迷離。

            組卷:8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共60分)

          • 9.請以“歷練”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的信息;
            (3)不少于600字。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