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紹興市浣東教育共同體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7/4 4:0:12
一、積累(13分)
-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后來發生了fēn qí
(2)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yīn bì
(3)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
(4)我的回答已經讓她xī chū wàng wài組卷:373引用:4難度:0.9 -
2.課內名詩文句默寫。
回憶起課本里的經典古詩文,探尋著古代文人的精神內涵。崔顥的“①組卷:8引用:2難度:0.9
二、閱讀(47分)
-
3.延安,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顆耀眼明珠。延安的紅色土地,見證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現如今,延安正利用獨特的文旅資源,闊步走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大路上。請閱讀材料,完成題目。
??紅軍正在保安蓋起幾所新建筑。但當我在那里的時候,住處是非常原始的。A_____和他的夫人住在兩間窯洞里,四壁簡陋,空無所有,只掛了一些地圖。……
??我曾幾次同A_____一起去參加過村民和紅軍學員的群眾大會,去過紅色劇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觀眾的中間,玩得很高興。我記得有一次在抗日劇社看戲、休息的時候,群眾一致要求A_____和林彪來一次合唱。……
??我記得有一兩次當他講到已死的同志的時候,他的眼睛是濕潤的。
(注)保安,今延安市志丹縣,為紀念陜北紅軍領導人劉志丹將保安縣改為志丹縣。
(1)選段出自《
(2)本書作者曾評價說:“A在我印象中是一個有相當深邃感情的人。”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其“深邃感情”的體現。組卷:9引用:1難度:0.6 -
4.閱讀臧克家的《說和做》選段,完成問題。
①“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②“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③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聞先生心不在焉,抱掀地道一聲:“秩序不在我的范圍以內。”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⑤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⑥“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坊一下樓”的主人
⑦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1)“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一句,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A.記敘
B.描寫
C.議論
D.抒情
(2)第⑧段劃線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中的加點詞“鉆探”改成“研究”好不好?為什么?
(3)本文寫的是聞一多先生,但卻在文中提到“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組卷:9引用:1難度:0.6 -
5.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10月11日,國寶《清明上河圖》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眾在故宮徹夜排隊,次日凌晨四點,最后一位參觀者才依依不舍地離去。此次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慶“石渠寶笈特展”,不僅有十年一現的《清明上河圖》,還有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五牛圖》等國寶級展品。
這些珍品承載著中華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讓人感到無限的自豪。觀展群眾熱情高漲,曾出現過早晨午門一開就有千人跑步沖向武英殿的情形,被網友戲稱“故宮跑”。
【材料二】
長長的觀展隊伍,是國人消費轉型升級的小小縮影。已不必再為柴米油鹽煩惱的中國百姓,文化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日益增長。依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會快速增長;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就會井噴。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2014年已超過7000美元,文化消費走強正逢其時且勢不可擋。“過去我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吃穿住用’,今后的消費會向‘安享樂知’轉變。”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認為,文化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674.1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3581.1億元,占當地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北京文化消費規模總量已近900億元,位居服務性消費前三,居民文化消費的時間、頻次、支出均實現顯著增長。
(摘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內容的一項是
A.“石渠寶笈特展”上展出的《五牛圖》是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
B.依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就會井噴。
C.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地的文物展都出現了“故宮跑”這類現象。
D.國人消費已從過去的集中于“吃穿住用”轉向文化類消費品,北京文化消費規模已占居民消費前三的位置。
(2)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群眾觀展熱情高漲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民眾的觀展感受,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讓博物館“沉睡”的藏品“活”起來?請簡要談談。組卷:3引用:1難度:0.6 -
6.閱讀(甲)(乙)兩首詩,完成小題。
(甲)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甲詩中“烽火”指
(2)甲、乙兩首詩都描繪了春景,但抒發的情感卻大不相同,試結合內容賞析。組卷:31引用:1難度:0.3 -
7.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松風閣記(節選)
劉基 松之為物,干挺而枝樛①,葉細而條長,離奇而巃嵷②,瀟灑而杜疏③.故風之過之,疏通暢達,有自然之音。故聽之可以解煩黷④,滌昏穢⑤,曠神怡情,恬淡寂寥⑥.宜乎⑦適意山林之士樂之而不能違⑧也。
金雞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幾百年矣。微風拂之,聲如暗泉楓颯走石潄⑨;稍大,別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隱隱有節奏。
方舟上人⑩為閣其下,而名之曰松風之閣。予嘗過而止之,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蓋雖在山林而去人不遠,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觀于松可以適吾目,聽于松可以適吾耳,無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樂,可以永日?,又何必濯穎水而以為高?,登首陽而以為清?也哉?
【注】①樛(jiū):彎曲向下。②離奇:樹根盤曲。巃嵷(lóng zòng):高聳。③扶疏:枝葉繁茂。④黷(dú):憂。⑤昏穢:黑暗的和骯臟的東西。⑥寂寥:寂靜。⑦宜乎:怪不得。⑧違:離開。⑨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洋洋:快意的樣子。?(2)汩(gǔ):亂。?永日:度過漫長的一天。?高:品行高尚。?清:品行純潔。
[資潭鏈接](1)穎水:河名。相傳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接受,隱居在穎水附近。并認為堯的這種話弄臟了他的耳朵,就跑到穎水邊上去洗耳朵。(2)首陽:山名。相傳伯夷、叔齊在周武王滅殷以后,逃避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軒松
(李白)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①.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注】①綿冪(mì):延綿覆蓋。
(1)請用三個“/”給[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其 大 風 至 則 如 揚 波 濤 又 如 振 鼓 隱 隱 有 節 奏。
(2)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方舟上人為閣其下
②予嘗過而止之
③蓋雖在山林而去人不遠
④柯葉自綿冪
(3)翻譯[甲]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
觀于松可以適吾目,聽于松可以適吾耳,無外物以汩其心。
(4)在[甲]文中,作者通過對松風閣的環境描寫,表達了融入自然、追求寧靜生活但并不消極避世的意愿。請從[甲]文中找出表現作者并不消極避世的兩個句子。
(5)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你對[乙]詩中“色染秋煙碧”一句的理解。
(6)[甲][乙]兩則材料都寫到了松,但寫作內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概括出其不同之處。組卷:94引用:2難度:0.6
三、寫作(40分)
-
8.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長過程中,有開心的一幕,傷心的一幕,難忘的一幕……一幕幕交織成為成長路上一串串腳印,正是這樣的一幕幕,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溫暖了我們的心靈,啟迪了我們的智慧,促進了我們的成長。親愛的同學們,快來把你難下心頭的那一幕躍然紙上吧!
請以“那一幕,難下心頭”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作文紙的第一行(題目前空四格);②書寫規范,不少于600字;③不套作,不抄襲,不透露個人信息;④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組卷:1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