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二)
發布:2025/7/4 14:0:14
一、積累與運用(共38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
1.中國書法歷經演變而產生不同的字體,如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請賞讀這幅書法作品,說出其字體,并用楷體將“少年易老學難成”的下一句正確、規范地書寫在田字格內。
組卷:37引用:5難度:0.9 -
2.閱讀下面的語段,按要求答題。
真正美麗的生命執著地追求著真善美,①它不會趨炎附勢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會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靈動的線條。②有時,它也許會被冷酷地阻斷,有時,它也許會被無情地擱淺。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麗,正在于它始終高揚著一個美麗的主題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蘊中,始終流動著人類對世界最純粹的良知與渴望。
(1)畫線句①有一個錯別字,請改正。
(2)畫線句②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請寫出修改意見。
(3)畫線句③有一處明顯的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3.根據《簡?愛》的相關內容,按要求答題。
(1)關于這部作品,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親切感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
B.小說成功塑造了簡?愛這樣一個獨特的女性形象。她雖貌不驚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獨立,心靈強大,是現代女性美的象征。
C.簡?愛自幼父母雙亡,寄住在舅媽家。童年時的她遭遇惡毒的表哥欺壓時,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對抗。
D.簡?愛在羅切斯特殘疾和破產后仍不畏艱難地與他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作品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2)楊絳先生說:“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請結合小說分析簡?愛是如何走好自己選擇的路,并擁有真正的自己的。組卷:37引用:2難度:0.5 -
4.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天壇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瑰麗的建筑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筑群,它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具有一種獨特的意境。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yuán)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墻為弧圓形,南圍墻與東西墻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外壇墻東、南、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而內壇墻四周則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并有一道東西橫墻,南為圜丘壇,北為祈谷壇。
除祈谷壇和圜丘壇之外,天壇還有兩組與眾不同的建筑群,即齋宮和神樂署。齋宮實際是座小皇宮,是專供皇帝舉行祭祀禮前齋戒時居住的宮服,也有城河圍護。神樂署則是隸屬于禮部太常寺之下,專門負責祭祀時進行禮樂演奏的官署。它是一個常設機構,擁有數百人的樂隊和舞隊,平時進行排練,祭祀時負責禮樂,與齋宮隔墻相鄰。
[材料二]
天壇的建筑是連續性的逐漸上升的完整體,從南北中軸線上看,南端的圈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為中軸線的高峰。故宮太和殿是永樂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大和殿還高出3米,成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體建筑四周,墻外低矮,空間開闊,祈年殿和圈丘的整個外輪廓直接與天空連接,祭壇仿佛高聳入云,人站在祭壇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壇的崇高感中,蘊含著敬天的思想。
天壇建筑象征天高,不僅指上面所舉的視覺中的具體形象,而且還通過數字作一種理性的暗示,如來用數字“九”象征天的至高。圜丘壇以天心石居中,向外是九層石板,呈扇形展開,第一層為九塊,而每往外一層就遞增九塊。中、下層壇面的處理也依此類推,每層壇面外側漢白玉石護欄、欄板的數字以及臺階的級數也都是九或九的倍數。“九”在單數中是最高的數字,在人間用來象征帝王的至年,在宇宙中則是至高無上的象征。
[材料三]
天壇的基本色調是青色,不論是天空、樹林,還是琉璃瓦都屬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寧的象征,它體現了一種空靈的美。在天壇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的檐都是采用藍色琉璃瓦,這和蔚藍的天空很協調,由于深藍的琉璃和淺藍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淺的比,更顯出天的澄清、明朗。天壇有大片的柏樹、松樹,全園現有樹木約10萬株,其中古柏3566株,綠地覆蓋面積達86.16%,一片郁郁蔥蔥。由于大面積植樹,特別是大量種植經冬不凋的柏樹,使人不論在什么季節,一進天壇,便感到生意盎然。
(1)根據[材料一]的介紹,填寫示意圖中A、B、C三處建筑的名稱。
A
(2)結合【材料二】[材料三]簡要解說天壇“獨特的意境”。組卷:7引用:1難度:0.7 -
5.詩句默寫。
(1)
(2)夕陽西下,
(3)
(4)詩人眼中經常出現“月亮”的身影。李白在《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與理解(共52分,選擇題每小題15分)
-
6.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滿井游記
[明]袁宏道??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①。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②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③而歌者,紅裝而蹇④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⑤,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⑥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注】①如倩女之(huì)面而髻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麗的少女洗好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②鬣(liè):獸頸上的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③罍(léi):酒杯。④蹇(jiǎn):騎驢。⑤墮(huī)事:耽誤公事。墮,壞、耽誤。⑥此官:當時作者任順天府儒學教授,是個閑職。
(1)請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共兩處)
燕 地 寒 花 朝 節 后 余 寒 猶 厲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組卷:49引用:1難度:0.5 -
7.閱讀古詩詞《竹里館》,完成下面小題。
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
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就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達到了“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作心心相印的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琴、長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
(2)這首詩具體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組卷:575引用:4難度:0.3 -
8.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悼念瑪麗?居里①
[美]愛因斯坦
①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②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摯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合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行地來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開且極竭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③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選自《愛因斯坦文集》)【注釋】①這是愛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紐約羅里奇博物館舉行的居里夫人悼念會上的演講。
(1)第①段中的“后者”指的是
(2)文章介紹了居里夫人的哪些崇高品質?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
②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4)談談你對居里夫人眾多崇高品質中體會最深的一點。組卷:2引用:1難度:0.4 -
9.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問題。
多讀多寫??①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速決。
??②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的道理,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詞語及其組織)不只一種,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種,都是由前人習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于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
??③又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在初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
??④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學作文,由不會而變為會,由不好而變為好,既要能寫,即順利達意,又要有所寫,即有值得研究的內容。這內容,說是思想也好,知識也好,至少就初期說,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觀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當然是“讀”。還有一種是學“思路”。思想,知識,其出現,其存在,都是有條理的,作文的內容必須合乎這個條理,這條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條理,也就是想得頭頭是道,才能寫得頭頭是道。這思路的條理也是漸漸培養成的,而培養之道,我個人的經驗,就一般人說,主要是來自“學”,即讀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為思,至少就早期說,絕大部分是順著他人(所讀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這樣,專靠多讀,不多寫是不是可以呢?據我所知,有的人,讀的方面修養很高;卻不輕易動筆,間或動筆,像是功夫還是相當純熟。這或許就是俗語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或者引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我想這意思并不完全對,或者說,話說得過于簡略,以致我們理解得不全面,事實是,就是不輕易動筆的人,以及“讀書破萬卷”的杜甫,至少在學習的時期,也是既勤讀又勤寫的,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得熟悉,必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許沒有,培養而成為書淫、詩癖的卻所在多有。我還記得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他們親口說,“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沒有書,手里沒有筆,總覺得沒著沒落。”就這樣,他們有的未及上壽,一生卻讀了古今中外無數著作,寫了上百萬字。他們沒覺得煩膩,反以為樂,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難于改變的習慣。準此理,多讀多寫并非難事,辦法是養成習慣,使之成為樂趣。
(選自張中行《作文雜讀》,有刪改。)(1)下列對“多讀”的理解,與文章內容不符合的一項是
A.多讀能讓人熟悉各種可用的表達方式,并學會運用它們。
B.多讀作用的初步,是讓人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學到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C.多讀的進一步作用是,讓人能推陳出新,用新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好。
D.多讀能吸收“思想”,從而讓人達到“能寫”也就是順利達意的境地。
(2)下列對“多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多寫和多讀一樣,是語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
B.雖然少數人專靠多讀也可以會寫,但大多數人必須多寫才能會寫
C.多寫才能把讀來的熟悉,變得明朗、鞏固,變成熟練。
D.多寫可以整理思路,讓內容精粹和更有條理。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引用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是為了論述多讀對于學習表達方式的作用。
B.作者引用俗語“熟能生巧”,論述了多讀對于學習表達方式的“進一步”作用。
C.作者引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俗語和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是為了論述多讀的重要性。
D.作者舉“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的例子,是為了論述只要養成多讀多寫的習慣,使之成為樂趣,多讀名寫就并非難事。組卷:28引用:3難度:0.5 -
10.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如何成為一個“學霸”“學霸”有很多含義,其中一種含義是指那些會學習,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雖然學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優勢,但是,在心理學家眼中,學霸之所以為學霸,正確的努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為各位呈現一些經心理學研究證實普遍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詳盡發問法:連接新知識與舊知識
研究發現;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思考“為什么”的問題能夠非常顯著地提升學習成績。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讀懂了,實際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沒有真正理解。當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各種“為什么”的發問時,我們會把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聯系起來,用舊的知識來解釋新的知?識,從而讓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這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會記得更牢。所以,我?們應打破教條式接受知識的習慣,對學到的每個知識點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畫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心理意象法的關鍵就是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在心理學界早就流?傳一句話:只要能付諸比喻和聯想,使其“可見”,就沒有記不住理解不了的東西。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學習內容放到一個心理圖象里,這個心理圖象可能是一個具體的物品、一幅畫面、一個動態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場景聯系起來,實現知識整?合,提升我們的記憶和理解。
三、習題檢測法:從內部主動回憶
大部分學生都很不喜歡習題測驗。但是,習題測驗的確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和?記憶。190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說過:“一般而言,從內部進行主動回憶比從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們能給學生的建議是適量地做高質量的習題,而這種習題最好是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編寫。習題測驗的過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對學習的鞏固作用。
四、分散學習法:不要“臨時抱佛腳”
如果你想在考試中發揮出色并能長期掌握知識,那就要用分散學習法了。對于學習來說?有計劃有間隔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值得推薦的,因為有些人雖然可以考前突擊去記住大部分內容,但是沒有前者來得牢固和持久。從長遠的效果考慮,應把“少量多次”作為首要策略。分散?學習10小時相比集中學習15或20小時,對長期記憶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還發現有意識地進行這種分散學習的效果比偶然出現這樣的分散學習要好得多。當然,這種方法的運用還是?要考慮所學內容的特點。
五、交叉學習法:促進思維快速轉換
交叉學習,是在一個學習階段內學習多個技能,進行穿插練習。如果我們利用交叉學習的?方法,會得到比長時間學習同一種內容更好的學習效果。由于進行交叉學習,在做下一類習題的時候,前面的知識點和習題種類仍然停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因而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區分不?同問題用何種方法來解決。這樣,下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生能夠更快更準地把問題歸類到?不同知識點上。因此,我們不妨把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交叉地排在學習計劃中,這樣能讓我?們在快速轉換思維的過程中對知識系統進行靈活地調整和明確地區分。? ???????????????????(選自《百科知識》2014,09A,有刪改)【鏈接材料1】
羅馬房間記憶法是一種古老的記憶術,當時的政治家為了發表長篇演講,要記下大量的資料,為方便記憶,便創造了這個方法。其特點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間作為記憶的“檔案柜”,把記憶的對象與熟悉的生活環境連結起來。
【鏈接材料2】學霸何曉羽作息時間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誦一篇英文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識記十個英語單詞?挑戰一道數學易錯題 7:50---12:00 上課 12:10---12:20 學習英語語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誦一首古詩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閱讀名著片段
A.真正的“理解”需讓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B.習題測驗是用內部主動回憶的方式來鞏固學習。
C.有意識地分散學習對長期記憶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學習是利用前面的知識來解決后面的問題。
(2)“鏈接材料1”中的“羅馬房間記憶法”與選文中哪種學習方法類似?請指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3)閱讀“鏈接材料2”,具體分析學霸何曉羽用到了選文中哪些學習方法。
(4)老師要求背通《桃花源記》,小峰大為苦惱,請你根據選文,推薦兩種方法幫助他背誦。結合《桃花源記》的內容作簡要闡述。組卷:177引用:10難度:0.8
三、作文(共60分)
-
11.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賞的某個人,也許就在你身邊,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在某部文學作品里……你欣賞的或許是他的美德,或許是他的睿智,或許是他的個性……
請以“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寫出真情實感;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與考生個人信息相關的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組卷:288引用:1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