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金山區、長寧區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5/7/4 17:0:13
一、文言文(40分)
-
1.“月”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下面是班里第一組同學整理的有關“月”的詩句,請一起完成表格。
意象 詩句 出處 情感 月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峨眉山月歌》(李白) 借“月”抒發思鄉懷人之情 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回樂烽前沙似雪,③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我的發現:古詩詞中的某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整理古詩詞字詞時可以用“意象辨析法”。如下面這句詩的意象根據“意象辨析法”可以選出應填入正確的意象是
鄉書何處達?歸④
A.燕(主要表示春天的美好)
B.雁(主要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思念)組卷:72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甲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乙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1)關于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詩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詩人的漂泊羈旅之情。
B.甲詩頸聯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C.乙詩前兩句寫重陽節詩人遭遇戰亂,但依然想要登高、飲酒的愉悅心境。
D.甲乙兩詩中都有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但乙詩還寄托了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2)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有“語少意足”之說,請結合“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說說你的理解。組卷:4引用:1難度:0.3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乙】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③小巷,民夷④雜揉,屠沽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⑥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⑦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⑧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書上元夜游》)【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歷:經過。④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再:同“在”。⑦過,蘇軾的幼子,學叔黨。紹圣四年隨侍蘇軾于海南。⑧韓退之釣魚;韓愈胃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大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A.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B.有老書生數人來過 過:拜訪 C.予欣然從之 從:追趕 D.更欲遠去 欲:想要 A.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蓋竹柏影也 蓋自笑也 C.予欣然從之 康肅忿然日 D.入僧舍 其人 舍然大喜
A.【甲】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的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笑韓退之”是笑韓愈被貶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甲】【乙】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
D.【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步城西,入僧舍。
(5)【甲】文中“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6)【乙】文中作者所寫的“放杖而笑”蘊含了幾層意思?請結合文章內容及作者生平談談你的理解。組卷:16引用:2難度:0.5 -
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乙】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滿期年②,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①涓人:宮里職位低下的小侍臣。②期年:滿一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食不飽,力不足 一食或盡粟一石 B.雖有千里之能 三年不能得 C.故雖有名馬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D.反義報君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段中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原因是“食馬者”只是按照常馬的食量來喂養它。
B.甲段抒發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C.甲段中由于“食馬者”“不識馬”,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D.兩文段的“千里馬”的遭遇不同,甲段的千里馬被埋沒,乙段的千里馬受到賞識。組卷:22引用:1難度:0.8
二、現代文(38分)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藏起來的右手
祝師基 站在城北邊的山上,不僅能感受滿山蒼翠,還能鳥瞰全城,這里自然成了攝影發燒友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好幾次,我在這里練習攝影的時候,都發現一個姓楊的老頭特別顯眼:他不僅攝影時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時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點納悶,就好奇地問他:“攝影是個技術活,你為何只用左手?”
對我的好奇,老楊只是笑笑。后來,問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說:“我要試著用一只手來生活。”我越發感到納悶:兩只手好好的,干嗎只用一只手?
時間久了,我知道了更多關于老楊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飯,用左手掃地,用左手寫字……大家為此都很驚奇,領導說這樣會影響工作,一氣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來,老楊開了一家雜貨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貨、盤貨,用一只手給顧客遞貨,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飯、洗衣服。時間久了,大家都以為他是殘疾人。
在打聽到老楊的雜貨店的位置后,我悄悄過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極了,絲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著老楊那用一只手揮灑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納悶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樣慢慢流淌。我和老楊依舊經常見面,也越來越熟。一天,我們在山上拍照。結束之際,我提議:“找個地方去喝幾杯,如何?”老楊一聽,笑著說:“那還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廚藝不是我吹,絕對讓你大飽口福。”
當我們來到老楊家時,一桌豐盛的酒菜已擺了上來。果然,色香味俱佳。不過,很快我就發現了異樣情況:老楊兒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幾杯酒下肚后,老楊給我講了真相:兩年前,兒子因一場事故意外致殘,失去了右手。那時,兒子痛苦得要自殺,老楊每次抱著兒子都淚如泉涌。后來,為了喚起兒子生活的勇氣,老楊決定與兒子一樣,從此開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說話間,只見老楊的兒子用左手端上來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對老楊說:“爸,這是我今天學炒的菜,你嘗嘗。”望著兒子炒的菜,老楊顯出很吃驚的樣子,漸漸地眼里蓄滿了淚水。盡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楊拿起筷子毫不猶豫地大口大口吃起來,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這時,兒子用左手又給父親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親眼角的淚水,說:“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楊再也忍不住了,他緩緩伸出藏了兩年多的右手,與兒子緊緊相擁,哽咽著說:“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著緊緊抱在一起的父子倆,我的眼窩子也濕潤了。原來,老楊藏起右手,是為了給兒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1)“我”是文章中的線索人物,請抓住“我”的情感變化,仿照示例,在橫線處依次填寫相應的內容。
納悶好奇——
(2)從記敘順序來看,第四,五段屬于
(3)本文情節安排上最大的特點是設置懸念,試舉一例并說說其作用。
(4)文中的老楊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相關事例作答。
(5)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題目“藏起來的右手”的理解。組卷:410引用:4難度:0.5 -
6.閱讀《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節選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②“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③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聞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聲:“秩序不在我的范圍以內,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⑤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⑥“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⑦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⑧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1)下面對選文中心內容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主要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就說,言行一致。
B.選文主要寫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C.選文主要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一致。
D.選文主要寫聞一多先生的一生碩果累累,貢獻巨大。
(2)下面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仰之彌高……鉆得越鍥而不舍”表達了作者對聞一多鉆研精神的贊美之情。
B.“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寫聞一多先生研究學問的目的是在于救國。
C.“頭發凌亂”“睡得很少”,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D.“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表現出聞一多練習書法非常認真。
(3)下面對選文寫作特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②段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將聞先生和他人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其精神品質。
B.選文詳略得當,略寫聞一多研究唐詩,詳寫他研究《校補》和“古典新義”。
C.選文語言生動,富于感染力。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
D.選文結構嚴謹,第⑦段總承上文,第⑧段總起下文,使內容銜接緊密,過渡自然。組卷:252引用:6難度:0.4
三、綜合運用(12分)
-
7.九年級某班舉行“中華傳統美德學習月”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期的主題是“君子自強不息”,活動中有些問題,請你來解決。
(1)活動之前,班級為此出了一期以“君子自強不息”為主題的黑板報,其中的板塊小標題有“君子之德”“自強的內涵”,請你為此再擬寫一個小標題。
(2)活動過程中,全班同學分為不同的小組去搜集、閱讀、整理有關“自強不息”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請你也試著寫出一句名言或一個事例。
(3)班級舉行主題交流會,同學們彼此分享自己對此次活動主題的理解與看法。活動中輪到你發言,你會怎么說?(不超過120字)組卷:158引用:9難度:0.7 -
8.校團委決定下周一在學校報告廳開展“低碳生活我先行”主題演講比賽,想請作為校團委生活委員的你去邀請“無錫市低碳生活模范人士”李先生做評委,你會怎樣說?
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長大了,鄉愁是一塊小小的屏幕,我在這頭,親人在那頭。
(《數字時代的鄉愁》) 小小的郵票,訴說著對故鄉母親的眷念;窄窄的船票,承載著對家鄉新娘的牽掛……時光荏苒,如今,人們的鄉愁在一塊小小的屏幕間傳遞。
請你結合材料,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可講述經歷,可抒發真情,可展開議論。文中不出現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實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數不少于600字。
(1)命題作文:在這頭,在那頭。
(2)半命題作文:組卷:1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