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7/5 5:0:13

          一、積累與運用(21分)

          •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的字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2.填空。
            (1)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
             
            ,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  (《周莊水韻》)
            (2)綠樹村邊合,
             
            。(《過故人莊》)
            (3)
             
            ,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
            (4)俄頃風定云墨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吏祿三百石,
             
            。 (《觀刈麥》)
            (6)現在人們常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
             

             
            ”來比喻人在絕望中重獲生機的喜悅之情。
            (7)《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運用擬人手法突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8)寫出下列歇后語的后半部分。
            ①孔夫子搬家--
             

            ②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組卷:0引用:1難度:0.9
          • 3.某校開展“以和為貴”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
            (1)6月25日上午,學生會主席來邀請你們班的楊老師第二天下午兩點到第一會議室參加“以和為貴”的座談會,但楊老師不在,學生會主席請你代為轉告。當天下午,你是怎樣對楊老師說的?
            (2)請你以“和”為主題,為本次活動寫一條宣傳標語。
            (3)下面是你班同學張小明為這次活動寫的演講稿的部分內容,請你按提示進行修改。
            “和為貴,諧為美。”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通過今天的主題活動,使大家對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在和諧”就是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用行動讓A和之葉枝繁葉茂,B和之樹深深扎根,C和之花朵朵綻放,希望大家與和為伴,與和同行。
            ①畫線句子有語病,應把“
             
            ”或“
             
            ”刪去。
            ②A、B、C三個句子語序混亂,應將
             
             
            調換位置。
            (4)新時代要求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請你列舉兩則中國古代“以和為貴”的故事。

            組卷:23引用:1難度:0.5
          • 4.閱讀回答問題。
                                      近日,為解決小店區141萬常住人口的激增問診、購藥、就醫需求,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政府統籌協調醫藥資源,動員全區有條件的醫院、診所、藥店設立臨時發熱診室,以“政府+企業”“醫藥+服務”的形式,組織醫務人員到發熱診室,就近滿足群眾就診、用藥需求。目前,小店區街面100個診室全部投入使用,每個診室配備2名醫務人員,1名醫生負責診療,1名藥劑師負責抓藥、發藥。
            (摘自《人民日報》2023年1月5日,有刪改)活動開始之際,恰逢山西故事又一次登上了《人民日報》,校園廣播站準備在“要聞集錦”欄目播報這則消息,請你為其擬寫一個醒目的標題。(25字以內)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56分)

          • 5.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甲】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白洋潮
            張岱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熗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三峽七百里中
             

            多趣味
             

            ③轟怒非常
             

            ④自龕、赭兩山激而起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4)甲乙兩文都寫了水勢的迅疾,但寫法不同,請簡要分析。

            組卷:61引用:2難度:0.5
          • 6.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結合詩境體會“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一虛寫的妙處。
            (2)全詩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

            組卷:32引用:4難度:0.6
          • 7.閱讀老臣的《拱橋》一文,完成下列各題。
                  拱橋是一個人,不是一座橋。
                  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蝦,還有課本上的趙州橋。
                  我認識他時,他的腰已經很彎,人也很老。那時,他已在村莊東邊一座老舊的石屋里當了許多年的校長。其實,校長、老師也就是他一個人。
                  他的臉上有許多褶皺,一說話就滿臉開花。胡茬子布滿兩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總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紀律,他從不打手板,而是低沉著嗓音說:“把手伸出來吧,手背兒。”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將下巴挨近那顫抖著的小小面積的手背兒,來回蹭那么幾下,讓你覺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癢痛。因此,我們對他寬寬的下巴充滿畏懼。
                  我那時讀三年級,很搗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對同班的二青說:“校長的下巴要是腳后跟兒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腳后跟兒同校長的下巴比起來,的確有本質的不同,光溜溜的,沒有鋼針一樣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聽了,先是嘎嘎笑了兩聲,然后就當了叛徒,把我出賣給校長。校長便把我找去,用渾濁的老眼定定地望著我,說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著他寬闊的臉,敬畏地點點頭。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發出“嚓嚓”的響,說:“怕就別搗亂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兒,他對我們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彎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橋。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臨溝。我和其他十來個學生,上學放學是要過溝的。那條四五丈寬的溝,冬天干涸,雨天卻氣勢洶洶,濁流滾滾。溝上沒有橋,水雖僅齊校長的膝蓋,但對十來歲的孩子可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我攀“拱橋”只一次,是在怨校長下巴不是腳后跟兒不久。
                  洪水把我們隔在這岸,校長便從那岸過來,在水中蹚來蹚去。沒人能替他,一個學校三個年級一個老師,校長是最年長的,我和二青則是第二、第三年長的。我是不好意思讓他背的,一是覺著著有關腳后跟兒的比喻對不起他,二是覺著自己大了不能讓人背,尤其是讓一個老人背。八個同學給背過對岸,只剩下我了,再沒辦法去解。校長已垂著彎背,嘩啦嘩啦蹚水過來了。他渾身透濕,喘氣的聲音像是在拉風箱。
            “來吧。”他蹲下來,袒給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絕,說,“我敢過。”但這是吹牛,水渾渾的,浪頭一個攆著一個,看著都讓人暈眩,何況那水要淹沒我的肚臍眼兒呢?
            “來吧,孩子。”他又說。拱形的脊背一動不動,靜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該怎么辦呢?
            “別不好意思,爺爺背孫子嘛。該上課了,快來。咱爺兒倆得趕緊過去,同學們在等呢。”他不容拒絕地說道。
                  我閉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橋”。身體被浮載起來,晃晃悠悠,邁下水去。浪聲灌滿雙耳,我卻趴得緊緊的,與那面脊背緊緊箍在一起。
                  臨上岸時,校長趔趄一下,但我并沒有掉下拱橋,因他寬大的手緊緊板著我。“這不過來了嗎?”他說。是的,過來了,我從橋上滑下,落在堅實的大地上,站著。
                  校長卻沒有站著,而是癱坐在地,大張著缺牙的嘴倒氣,苦笑著臉,說:“老了,老了,我背你們爹媽時,可不是這副模樣。”他的模樣,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橋。
                  喘吁了一會兒,他站起來,我們擁著他走向老舊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說:“校長背你過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來說人是貶義,我討厭他說校長“爬”,便狠踹了他一腳。
                  那年秋天,我轉學了,校長也走了,他實在再也教不動書了。小學校便黃了數年,直到蓋起希望小學。已當了鄉長的二青說:“蓋座拱橋吧!”于是,通往學校的溝上就有了座石橋……
                  許多年過去,我過的橋比小時走的路還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橋。那座寬厚、踏實、溫熱的血肉拱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
            (有刪改)
            (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寫出“拱橋”在文中蘊含的三層含義。
            (2)校長怎樣懲罰犯錯的男生?為什么要這樣懲罰?
            (3)文章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寫校長的“老”,試舉兩例簡要說明。
            (4)從敘事安排角度來看,文章劃線句中“爬”這個動作,是否顯得突兀?為什么?
            (5)這座“拱橋”具有怎樣的特點?如何理解這座橋“讓我一生都走不到頭”?

            組卷:325引用:12難度:0.3
          • 8.閱讀名著選段,完成下列問題。
                  A.一九二九年在沈陽第一次見到這位少帥時時,他是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裁者。他是公開激烈反日的。
                  B.他先在南開中學,后在南開大學學會了英語,受到了“開明”的教育。蔣介石曾任命他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懸賞8萬元要他的首級。
                  C.他是個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個子高出一般的中國人,背有些駝,一頭濃密的黑頭發留得很長,雙眼炯炯有神,顴骨高出。南京雖然懸賞25萬元要他的首級,可是他卻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D.他不到三十歲就博得了紅軍內外人士的尊重。一九三二年,他負責指揮紅軍一軍團,成了紅軍最厲害的一部。主要由于他作為戰術家的出眾才能,奉命前來同他交戰的政府軍無不遭到他的殲滅,打敗或者被其制勝。
            (1)選段選自于名著《
             
            》。
            (2)請分別寫出選段中所描寫的人物名字。
            (3)簡要概述書中一段你感興趣的故事情節。

            組卷:247引用:3難度:0.7
          • 9.閱讀《故宮里的古代皇家地暖》,回答問題。
            故宮里的古代皇家地暖      ①超過600歲的故宮又名紫禁城,不僅擁有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筑群,而目句會了諸多士代宮廷生活智慧,地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明朝太監劉若愚著《酌中志》卷十七《大內規制紀略》有“右向東曰懋勤殿,先帝創造地烷于此,恒臨御之”,卷二十《飲食好尚紀略》有“十月……是時夜已漸長,內臣始燒地炕”,以上可說明紫禁城在明朝時期已有地暖。與現代人采用的水地暖或電地暖方式不同,故宮里的古代地暖為室外燒火、加熱室內地磚的供熱方式,俗稱火地或暖地。
                  ②火地由位于窗戶外面的地下操作口、窗戶里面的地下爐腔、室內地磚下面的火道(熱量傳輸的通道)、室外臺基側面的出煙口組成。其供熱基本原理為:人站立于操作口內,將木炭置入地下爐腔內燃燒;加熱空氣;受熱后的空氣沿著火道路徑向四周擴散,其間加執地磚,利用地磚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律,使得熱量由下至上進行傳導,從而保持室內溫暖;散熱后的空氣溫度降低,夾雜炭火中的煙塵(少量)從出煙口排出火道。
                  ③操作口位于窗戶外面的地面以下,一般長0.8米、寬0.8米、高1米。在明代,紫禁城負責燒炭的人員由惜薪司安排,清代為內務府營造司人員。操作口在不使用時會被厚木板蓋上,可防止小動物鉆入。操作口在室外,人員站在操作口內,可隔著窗戶看見室內,便于與室內使用人員交流,及時增減炭火。以保證室內溫度的適宜。另外操作口設在室外,還有利于避免火源產生的煙霧在室內蔓延或其他安全隱患。
                  ④燒炭后,熱量在地磚下面向屋內擴散,該方向的火道稱為主煙道:主煙道兩側還有若干寬度較小的煙道,方向與其垂直。稱為支煙道。上述主、支煙道的分布方式猶如蜈蚣,因而又被俗稱為“蜈蚣道”。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熱量是由下往上傳遞,因而火源位置位于室內最低點,而主煙道從火源位置向室內延伸時,其底部高度逐漸增加,煙道剖面呈斜坡上升狀。這樣一來,熱量就可以較為迅速地由窗底向室內擴散。一般而言,主煙道截面尺寸較大,其上部蓋板由磚砌筑而成;支煙道截面尺寸小,蓋板為扣瓦。主、支煙道的蓋板之上再架空鋪設地磚,其架空方式為:在各煙道之間的夯土層之上立多個磚制支墩,地,磚搭在支墩上,地磚之間接縫用灰漿抹嚴實。這種做法的科學性在于;一方面,地磚層可均勻受熱,且溫度不過高;另一方面,如有煙塵滲出煙道時,其仍然會限制在地磚以下傳遞,并從出煙口排出。
                  ⑤地下熱量經過主、支煙道擴散,然后回轉,通過室外臺基側面的出煙口排向室外。需要說明的是。出煙口相當于故宮古建筑的“煙囪”,這種“煙囪”與普通建筑立在屋頂之上的煙囪不同,它位于室內地面以下,既不影響建筑整體外觀。又能起到良好的排煙效果。這種做法,可以解釋“紫禁城的冬天燒炭取暖,但不見一個煙囪”的說法。此外,為避免小動物從出煙口鉆入室內地下,出煙口往往會砌上銅錢紋樣的鏤空磚雕,達到既實用又美觀的效果。
                  ⑥火地用炭源于今河北易縣,由一種硬木燒成,被稱為“紅籮炭”。每根炭被加工成長約32厘米、直徑約10厘米的塊體。這種炭產生的熱量高、煙霧少。《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衙門識掌》還記載了這種炭具有“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的優點。木炭燃盡產生的炭灰,可被收集起來,用于宮中馬桶、便盆中的襯墊物。
                  ⑦故宮里的古代皇家地暖,通過在室外操作口燒火。火源產生的執量在室內地下擴散。并逐步向室內空間擴散,達到了室內保溫的效果。這種科學、簡易的供暖方式,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1)文章②~⑤段從供熱原理、
             
             
            和出煙口四個方面來介紹古代皇家地暖。
            (2)文章第③段中的加點詞語“一般”能否刪去?為什么?
            (3)文章第⑥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4)故宮里的古代皇家地暖,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調動知識積累,請再舉兩例體現我國古代工匠智慧的杰作。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63分)

          • 10.命題作文:生命中的一抹光彩
            要求:除詩歌、劇本外,文體自選,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組卷:4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