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三校改革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5 14:0:13

          一、語言與實踐(共32分)

          • 1.下面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  )

            組卷:510引用:8難度:0.9
          •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56引用:7難度:0.8
          • 3.下列各項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青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最活躍、最富朝氣。廣大青年堅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臺階,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影響著一個時代的底色和基調。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組卷:57引用:1難度:0.5
          • 4.給下面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初升的太陽先是把一抹嫣紅投給它,接著,嫣紅變成橘黃,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讓人懷疑蜜蜂看上了這片霜花,把它們辛勤的釀造,灑向這里了。
            ②因為霜花的神經最怕陽光溫暖的觸角了。
            ③再后來,太陽升得很高了,橘黃變成了鵝黃,霜花的顏色就一層層地淡下去,淺下去,變成雪白了,它們離凋零的時辰也就不遠了。
            ④不要以為這樣的花兒一定是銀白色的,一旦太陽從山巒中升起來,印著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鏡一樣,散發出奇詭的光輝了。

            組卷:26引用:1難度:0.8
          • 5.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66引用:3難度:0.9
          • 6.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羅剎又罵道:“潑猢猻!好沒道理,沒分曉?奪子之仇,尚未報得;借扇之意,豈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劍!”大圣公然不懼,使鐵棒劈手相迎。他兩個往往來來,戰經五七回合,羅剎女手軟難輪,孫行者身強善敵。他見事勢不諧,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動。行者收了鐵棒,笑吟吟的道:“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來,老孫若動一動,就不算漢子!”羅剎又扇兩扇,果然不動。羅剎慌了,急收寶貝,轉回走入洞里,將門緊緊關上。
            (1)大圣此番為何能面對羅剎女的扇子而“巍然不動”?
            (2)面對緊關的大門,大圣是怎么做的?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接下來的情節。

            組卷:36引用:3難度:0.5
          • 7.根據提示填空。
            (1)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無題》)
            (2)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3)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借用兩個典故,既暗示詩人被貶謫時間之久,又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之情的兩句詩是“
             
             
            ”。
            (4)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
             
             
            ”兩句,既寫景,也點明時令,將中國人見月思鄉的情結表現得淋漓盡致。

            組卷:4引用:2難度:0.8
          • 8.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二、綜合與提升(共48分)

          • 9.閱讀下文回答以下各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詩的前四句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
            (2)怎樣理解詩末的“愁”字?

            組卷:19引用:3難度:0.6
          •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于色,發于聲,而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百里奚舉于
             

            ②人
             

            ③而后
             

            于色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一段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用來說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
            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下段寫如何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內容做鋪墊。
            C.第一段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有力地論證了患難出人才的道理。
            D.作者由個人作為上升到國家之亂,提出了“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論斷。
            (4)上文論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說明這一論斷在趙襄子身上有哪些體現。
            【鏈接材料】
                  趙襄子攻翟,勝左人、中人,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於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
            (節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注釋】①趙襄子:春秋末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趙國的創始人。②翟(dí):春秋時期的國家。③左人、中人:翟國的兩座城池。④摶(tuán)飯:捏成團的飯。

            組卷:28引用:2難度:0.7
          • 11.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動物笑談(節選)      ①第三次我差點被送進瘋人院里,這得怪我養的那只黃冠大鸚鵡“可可”了。那年復活節前幾天,我花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買下這只漂亮而溫馴的鳥。過了好幾個禮拜,這個可憐的家伙才漸漸從它長期被禁錮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復過來。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不受腳鏈的約束,可以隨意行動;看到這只驕傲的大鳥坐在樹枝上想飛卻又不敢飛的模樣,真叫人覺得可憐。不過,最后等它克服了這種心理障礙后,它馬上變得活潑而神采奕奕起來,并且對我戀戀不舍。
                  ②晚上我們通常把它關在屋里睡覺,早晨一放它出來,它總是迫不及待地去找我。它聰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我了:首先它一定飛到我的臥房窗口,如果我不在里面,它便會去養鴨子的水塘里。只要是我早上要做例行檢查的地方,它都會一一找到。這種追尋對它而言并不是沒有危險,因為它如果找不到我,就會越飛越遠,有好幾次迷了路,回不了家。因此,我的助手都知道,凡是我不在家的時候,就根本不把可可放出來。
                  ③六月里的一個周末,我從維也納坐火車回艾頓堡。因為天氣好的時候,周末常有別的地方的旅客到艾頓堡來游泳,所以和我一起出站的人很多。我才走了幾步,忽然看見前方有一只大鳥,在離地相當遠的空中緩緩而飛,它的動作非常之慢,時而振翅,時而滑翔。一時之間,我完全不能確定這到底是哪一種鳥,說它是禿鷹,未免太重;說它是鸛,又不夠大,而且鸛在飛到這般高度的時候,頸子和腿應該還看得見才對。這時,它忽然歪斜了一下。落日的余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為星星而發光一般,我看出來這是一只白鳥——老天!這不是可可嗎?它的翅膀穩定地動著,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長途飛行?
                  ④我怎么辦?該不該喊它一聲呢?對了,你聽過黃冠大鸚鵡的鳴聲沒有?假使沒有,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殺豬時豬的嚎聲,再用擴音器放大幾倍就得了。如果一個人用盡全身之力,把嗓門憋得尖尖的,發出“哦——啊”的叫聲,雖說比不上大鸚鵡的氣勢,聽起來也蠻像了。從前我曾試過這樣喊它,每次它都聽話地回到我的身邊,但是它現在飛得這么高,肯不肯聽話就不知道了,因為鳥通常不喜歡直直地從上往下飛的。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為難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飛走了,我怎么向旁邊的人解釋?
                  ⑤不過我到底還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個個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開了翅膀遲疑了一會兒,然后斂翼俯沖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謝天謝地,我總算松了一口氣。
                  ⑥又有一次,這只鳥的惡作劇把我嚇了一大跳。我的父親那時已經上了年紀,他最喜歡在我們房子西南面的陽臺上睡午覺。我雖然很不贊成他在強烈的陽光下曬著睡覺,他卻不肯讓任何人改變他的老習慣。一天又在他睡午覺的時候,我忽然聽見他在陽臺上像個大兵似地大聲咒罵起來。我連忙趕去,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著身子,蹣跚地走過來,兩手緊緊地抓住褲腰。
                  ⑦“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
                  ⑧“沒有,”他生氣地說,“我一點兒病也沒有,只是那個壞東西在我睡覺的時候,把我褲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⑨我跑到“犯罪”現場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來了,而且還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絲不錯地,褲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⑩這只鸚鵡還有一樣好把戲,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豐富想象力比美,也許是因為它對我母親的熱愛而觸動了靈機吧。夏天里,我的母親只要在院子里坐,總是一刻不停地織著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團團柔軟的毛線是干什么用的,它總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線頭,很快地飛到空中,把一整團線都打開來,就像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它總是躥得高高的,然后就繞著我們屋子前面的檸檬樹有規則地打起轉來。要是沒人在那兒打斷它的好把戲,它就把整棵樹都纏上鮮艷的毛線,叫你怎樣也沒法子再解開來。我們家的客人常常會在這棵樹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們為什么把它打扮成這個模樣,也不知道我們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線纏上去的。
            (1)選文講述了幾個有趣的場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詼諧。請摘錄—例并批注。
            (3)選文第④段畫線句作者詳細描寫鸚鵡的叫聲有什么作用?
            (4)本文讀來令人忍俊不禁,這些“笑”的背后引發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組卷:29引用:3難度:0.5
          •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涵養幾分靜氣      ①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②這就是“心靜”的力量。“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于事,煩躁驚慌也于事無補,唯有穩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那么,“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③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煉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成寧靜、專一的心態,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④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 臨事不懼,處變不驚。可見,不憚于在難事、煩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煉,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閑、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靜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闕《定風波》,心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獲“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復”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蕩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⑥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涵養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靜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文/宋威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16日04版)(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閱讀全文,請談談如何才能做到“涵養靜氣”。
            (3)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寫出一個“涵養靜氣”的方法。

            組卷:68引用:10難度:0.7

          三、寫作題(共40分)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進七彩的生活,人們常常發出“真好”的贊嘆和感激。比如積極參與學校、班級組織的實踐活動,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真好;靜下心來品茗讀書,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真好……有家真好,那里充滿濃濃的親情;有朋友真好,他們幫助我們驅趕孤獨,帶來快樂……
                  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以“                  真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不限;③600字左右;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等相關信息。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