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二實驗中學七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7/5 16:0:13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句子中說話得體的一項是( )
A.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決,于是不恥下問,向葉先生您請教。 B.李老,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笑口常開! C.護士拿著注射器說:“孩子,別哭,再哭,我就會把你扎出血來了!” D.在座的不是董事長,就是總經理,現在請大家出錢出物,為國家盡匹夫之責。 組卷:64引用:4難度:0.8 -
2.下列語句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
A.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漂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 B.我國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便于就地取才,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C.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桿竹子或幾棵芭蕉。 D.在連鎖酒店擺放美化侵略戰爭的書籍,大規模篡改歷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國民追尋事真相。 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笨拙(zhuō) 斗室(dǒu) 暴露無遺(lù) B.蜷縮(quán) 憧憬(chōng) 不可遏止(è) C.挨揍(aī) 干涸(hé) 參差不齊(chī) D.卡住(qiǎ) 瞻仰(zhān) 虎視眈眈(dān) 組卷:15引用:3難度:0.5 -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電影《長津湖》中志愿軍戰士們以銳不可當之勢向敵人發起勇猛的進攻。 B.巴金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疾的厭惡,寫出了《家》《春》《秋》這樣的作品。 C.“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三個“新”字首當其沖。 D.金秋時節,墨泉泉涌如墨的勝景如詩如畫,入木三分,游客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組卷:38引用:2難度:0.8 -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廣式早茶、北京烤鴨、成都火鍋等中國特色美食短視頻“走紅”海外,廣泛引起關注。 B.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火星車安全到達火星表面,執行一系列巡視探測。 C.經過精心設計的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外形憨態可掬,寓意豐富深刻,深受大家喜愛。 D.據調查,青少年近視的原因主要是戶外運動時間偏少,不科學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 組卷:30引用:1難度:0.7 -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B.中國的園林講究生機勃勃,追求形神兼備、氣韻流暢,要有活潑的韻致。 C.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否則會讓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 D.家風是一種軟約束,通過潛滋暗長的影響,有效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為、作風和操守。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7.九年級某班舉行“中華傳統美德學習月”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期的主題是“君子自強不息”,活動中有些問題,請你來解決。
(1)活動之前,班級為此出了一期以“君子自強不息”為主題的黑板報,其中的板塊小標題有“君子之德”“自強的內涵”,請你為此再擬寫一個小標題。
(2)活動過程中,全班同學分為不同的小組去搜集、閱讀、整理有關“自強不息”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請你也試著寫出一句名言或一個事例。
(3)班級舉行主題交流會,同學們彼此分享自己對此次活動主題的理解與看法。活動中輪到你發言,你會怎么說?(不超過120字)組卷:158引用:9難度:0.7
二.閱讀
-
8.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請從煉字或修辭方法的角度,對“黑云壓城城欲摧”一句進行賞析。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組卷:302引用:5難度:0.8 -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③夷④雜糅,屠沽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⑦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現在屬于海南。③民:指漢族人。④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唐朝文學家韓愈。
(1)蘇軾上元夜游玩了哪些地方?
(2)蘇軾為什么要笑韓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談談。組卷:2引用:1難度:0.5 -
10.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有它的地方叫故鄉
舒 翼 ①單位的院子里種了不少花,有玉蘭、海棠、碧桃、榆葉梅……每當春天到來,花開之時,樹下、花邊總少不了賞花者。人們常說,最美人間四月天。想來,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無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絢麗的一道風景。
②不過,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卻不及記憶里的“那一朵”親切。因為,有它的地方,叫故鄉。
③說起來,這種花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它們廣泛地種植于祖國大地上,每到春天,花開之處,仿佛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那滿世界的金黃,濃得化不開的金黃,讓人震撼,難以忘記。天南海北的人們,不遠千里趕赴一處處花海,只為陶醉于那一望無際的燦爛的金黃。這種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對油菜花再熟悉不過了。我的故鄉坐落在蘇中平原上,屬于里下河水鄉,水網密集,油菜花隨處可見,田間、路邊、河坡上……都能看見這種極其普通的花兒。小時候,每天放學后,爸爸騎著自行車接我回家,路邊的一側是一條小河,河坡上開滿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騎到這里時,就會停下來,沿著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遞給我。回到家中,我們將采來的這朵油菜花插在裝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靚麗了不少。記憶里,童年的每個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燦爛盛開,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麗裝扮。
⑤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油菜花是一種很特別的花。因為在我心中,大概沒有一種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鄉的意味了。這不僅是因為我出生并成長的地方盛產油菜花,油菜花承載著我對于蘇中水鄉和童年的美好記憶,更是因為油菜花的特殊氣質,與“故鄉”這個字眼最為貼切,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鄉景,故鄉事,乃至故鄉人。
⑥即便你從來沒有親眼見過油菜花,親身置身過油菜花海中,光從那些圖片里,你也可以發現,油菜花的盛開之處,從來不是一方陽臺、一處庭院、一所公園,而是連綿起伏的大山腳下,阡陌交錯的田埂之上,河網密布的水鄉岸邊,白墻黛瓦的房前屋后……這些,不正是我們最常見的家園的模樣,不正是最典型的鄉土中國的圖景嗎?
⑦這也難怪,油菜花本來就是長在鄉間田頭的。油菜花說到底并不是觀賞性的花,而只是有著很強實用價值的農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積種植的油菜,不僅可以用來食用,長出的菜籽更是極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詩贊油菜花:“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質上便是屬于故鄉、屬于鄉土的。
⑧如果說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賞的話,那么油菜花則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的,它沾滿了生活的煙火氣。當有些花正在得到人們的精心栽培、呵護之時,與油菜花的命運相關的,卻永遠是田間地頭的播種、收獲,是水鄉垛田間的搖櫓穿梭,是房上屋頂的縷縷炊煙,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極了故鄉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質樸,但明亮、健康、潑辣、熱烈,長成了一片明媚與燦爛。里下河水鄉的那片油菜花,總會讓我想到,從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受戒》里那個活潑直率的小英子,還有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樸可愛的二妹子。這些故鄉的他們身上,有著原生態的美,自然的美,鄉土中國的美。可惜的是,當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太熟悉、太常見,以至于熟視無睹,往往只有在身處異鄉之后,再回望他們時,才會越發感覺到這種美好。
⑩如果每一種花都有“花語”,我想,油菜花的花語就是——故鄉。記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個鎮子上采訪,不經意間,經過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剎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間只剩一片燦爛的金黃。那一刻,我真的以為,自己是身在故鄉。
(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結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點。
(3)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剎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間只剩一片燦爛的金黃。
(4)請結合全文談談,作者為什么說“有它的地方叫故鄉”。組卷:60引用:5難度:0.5 -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恐龍無處不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骨骼化石。該島是離南極海岸不遠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動物的化石。
⑤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⑥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⑦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⑧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
⑨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現在的南美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現在的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⑩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里聚合并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
?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0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現在的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
?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
?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1)請認真閱讀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幫助下面段落A回到最合適的位置,并簡要說明理由。
A.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位置:
理由:
(2)分別指出以下句子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
②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
(3)本文和《被壓扁的沙子》都談到了“恐龍”,一篇是通過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另一篇是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通過學習這兩篇文章中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組卷:64引用:3難度:0.3
三.寫作(共60分)
-
12.請以“我在_______中得到快樂”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感悟、認識或者是在學習、生活中快樂的事。
??要求:
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
②文中出現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代替;
③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④字數不少于6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