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7/7 11:0:15
一、積累(21分)
-
1.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二、閱讀(39分)
-
2.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材料一】
大山里的女校
??張桂梅,籌建了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該校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建校12年,1645名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張柱梅一直堅守教育崗位,把文化擺既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2019年該校的綜合升學成績位居當地第一。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節目的記者對她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為什么想籌建這樣的學校?張桂梅:我在民族中學時,常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這讓我萌生了籌建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記者: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張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變三代人。如果地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
??(畫外音)從那之后,張桂梅以校為家,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敝、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張桂梅:我們要付出的遠超過一般學校的老師。老師結婚,辦完了婚禮,第二天就回來上課。我們的孩子開始刷題,人家說這個方式對孩子不好,我們沒辦法呀,盡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山里的學生也可以考到名校,這一切都值了。
【材料二】
《山海情》情動90后??前不久,扶貧劇《山海情》在一片好評聲中收官,火得讓許多年少不知“貧”滋味的90后和00后熱淚盈眶?!渡胶G椤啡〔挠谡鎸嵉纳?,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移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兄弟省市的對口幫扶下,攻堅克難,將黃沙彌漫的“干沙灘”建設成為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昔日貧困的農村、一心干實事的扶貧干部、走向田間地頭的教授專家……這些鏡頭里的人和事,也曾真實地出現在老百姓身邊。沒有偶像濾鏡,沒有玄幻情節,無須眼花繚亂的特效,飽含生活氣息的細節和充沛的情感,已經足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材料三】
國家優先發展教育??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始終做到規劃優先、投入優先、資源優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優先向農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傾斜。
??截至2020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60多萬人降至682人,其中20多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目前,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012年的25%上升到100%,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比例從48%上升到95.3%。
??近年來,我國“特崗計劃”累計招聘教師95萬名,“國培計劃”培訓中西部鄉村學校教師校長近1700萬余人次,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惠及8萬多所鄉村學校127萬名教師,19萬名教師選派到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支教……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正在成長起來。最新數據顯示,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幅提升,本科以上學歷占51.6%,中級以上職稱占44.7%。
(1)下列對相關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華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績,張桂梅并不滿意,她希望孩子們能進最好的學校,這是她創建免費女子高中的初衷。
B.電視劇《山海情》取材于真實的生活,記錄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移民在國家扶貧政策支持下逐漸脫貧的故事。
C.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優先向農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傾斜。
D.截至2020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急劇下降。
(2)結合三則材料分析,中國為脫貧事業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至少答三點)
(3)假如你是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節目主持人,請為下面的采訪提綱補寫一個問題,并簡單闡述這樣提問的理由。
采訪提綱時間、地點 2021年6月28日中央電視臺 采訪對象 張桂梅 采訪方式 深度訪問,錄像 采訪目的 了解張桂梅創辦云南女子高中的相關情況以及她的心路歷程。 采訪器材 紙、筆、錄像機 采訪問題 (1)您為什么想籌建這樣的學校? (2)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 (3)
提問的理由:組卷:17引用:5難度:0.5 -
3.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
②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
③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慣了繁華都市的大家閨秀,最后竟會永遠留在這么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④還記得嗎?1957年前,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沒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帶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哪!您哪里走得慣鄉間的田??!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
⑤對于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著也得陪大家過這個節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其實我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是您的最后時刻。我總盼望著媽媽您能多撐兩天。誰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趕,可是我還是沒能見上媽媽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媽媽當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長,您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兒子說,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這么多年哪,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試驗,少出一天差,坐下來靜靜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生,每當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
⑨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我的搖籃前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⑩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西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此文摘自《雜文選刊》2011年第7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歲生日晚會上的致辭,略有改動)
(1)請說出選文采用第二人稱“您”來表達的好處。
(2)文中作者說“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請根據第⑨節的內容,概括出母親對作者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3)根據文章內容,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不同含義。
①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②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4)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蘊含了作者對母親哪些豐富的感情。組卷:177難度:0.3 -
4.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1)賞析“散入春風滿洛城”。
(2)這首詩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都寫到了夜聞笛聲,笛聲引發了他們怎樣的情感?組卷:4引用:1難度:0.5 -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桃花源記陶淵明 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尋向所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 B.見漁人,乃大驚 乃不知有漢 C.具答之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不足為外人道也 全石以為底
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作者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間生活圖景。
B.進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寫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寫田園風光,筆多曲折,富有波瀾。
C.“不足為外人道也”,短短幾個字,卻能表現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
D.文中“皆嘆惋”“說如此”等語言,集中體現了本文筆法簡潔而內涵豐富的特點。
(4)結合鏈接材料和原文,說說作者設置“劉子驥尋桃花源”的情節有何用意?
【鏈接材料】
南陽劉驎之①,高率,善史傳,隱于陽岐。于時苻堅臨江,荊州刺史桓沖將盡謨②之益,征為長史,遣人船往迎,贈貺③甚厚。驎之聞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餉,緣道以乞窮乏,比至上明④亦盡。一見沖,因陳無用,翛然⑤而退。居陽岐積年,衣食有無,常與村人共。值己匱乏,村人亦如之甚厚,為鄉閭所安。
【注釋】①劉驎(lín)之:字子驥,晉太元年間南陽安眾人。生卒年不詳,游山玩水,避世隱居。②訏(xū)謨:遠大宏偉的目標。③貺(kuàng):贈禮,贈送。④上明:地名。⑤(xiāo)然:無拘無束的樣子。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三、綜合(10分)
-
6.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四、寫作(50分)
-
7.作文。
題目:《再堅持一下》
要求:①詩歌除外,文體自選,立意自定,寫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襲,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現自己的真實姓名、校名等相關信息。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