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東莞市道明外國語學校八年級(下)第一次綜合練習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7 13:0:13

          一、基礎(24分)

          • 1.古詩文默寫。
            (1)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
             
            ,萬古惟留楚客悲。(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3)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diào)歌頭》)
            (4)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5)長風破浪會有時,
             
            。(《行路難》李白)
            (6)
             
            ,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李商隱)
            (7)《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運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思念故人,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變遷的句子是: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
                  漸入仲秋,沒有了夏的熱烈與粗廣,整個大地似乎格外的憔悴。唯獨這一棵樹,好像把醞釀了一個夏天的活力毫不吝sè(  )地拿了出來,在這片靜mì(  )而蕭瑟的土地上,顯得生機勃勃。或許它更像一位臨的王,用全部的力量在喚醒這昏沉的大地——來吧,讓我們再造一個春夏!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吝sè
             
                      靜mì
             
                     蒞臨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一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并改正。
             
            改為
             

            組卷:14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加點詞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413引用:2難度:0.9
          • 4.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94引用:1難度:0.8
          • 5.系統(tǒng)找不到該試題

          二、閱讀(46分)

          • 6.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題。
                  (一)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二)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節(jié)選自范曄《后漢書》)【注】①蕪穢:猶荒廢,形容田地未整治,雜草叢生。穢:多。②侯:拜訪。③清世志:讓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詞做動詞用。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丈夫之 既加
            B.豈不大丈夫哉 危急存亡之秋也
            C.之曰 必敬必
            D.不得 處處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文章以邏輯嚴密著稱,請簡要分析語段(一)第二段的論證思路。
            (4)語段(一)和語段(二)都談到了“大丈夫”,請你結合兩個語段內(nèi)容說說孟子、陳蕃認為什么樣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組卷:52引用:3難度:0.6
          • 7.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乙】??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陸游筑書巢》)[注]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③信:確實。
            (1)對下列句中的詞語及選文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有仙則名”的“名”是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出名。
            B.【甲】文中“鴻儒”是指博學的人。鴻,意思是大。如鴻雁、鴻溝等。
            C.【乙】文中“妻子不覿”一句的意思是與妻子不相見。
            D.【乙】文“未嘗不與書俱”中的“嘗”,意思是曾經(jīng)。
            (2)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之”與“乃引客就觀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A.何陋之有
            B.吾室之內(nèi)
            C.無絲竹之亂耳
            D.漁人甚異之
            (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一處)。
            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②此非吾所謂巢者邪!
            (5)【甲】【乙】兩文中的主人都熱愛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評“
             
            ”,書巢主人的朋友評價“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與朋友談笑風生,這個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來表達。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8.課內(nèi)閱讀。

            談歌
                  ①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③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jīng)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④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⑤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⑥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⑦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⑧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⑨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⑩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
                  ?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橋開始發(fā)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的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選自《北京晚報》1989年12月25日,有改動)(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狂而來
             

            ②吞
             

            (2)文中第②段畫線句“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用了
             
             
            的修辭手法,作用是
             

            (3)課文①一⑥段,描寫了一個可怕的場面請用三個字來形容山洪的特點:
             
             
             

            (4)課文的結尾才交代了他們的關系,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5)請依次寫出文中對老漢的語言描寫,并體會其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用:
             

            組卷:18引用:3難度:0.5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十五歲的少年向往百草園
            劉慶邦
                  第一次去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紹興時,我還是一個剛滿15周歲的農(nóng)村少年。去紹興的具體日期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大致的時間,是公歷1967年的元旦之后,農(nóng)歷羊年的春節(jié)之前。那一年,我來到了被稱為人間天堂的杭州。來杭州看什么呢?說出來也許有的朋友不相信,我的首選之地是離杭州不太遠的紹興的百草園。
                  在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題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所寫的百草園里,有樹有藤,有菜畦水井,有草有花,有綠有紅,有鳥有蜂,內(nèi)容十分豐富、美好。魯迅先生說,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園。我們把文章讀來讀去,誦來誦去,百草園就留在了我們心中,似乎也成了我們的樂園,成了我們的精神樂園。
                  我既然來到杭州,就一定要到紹興的百草園去看一看,如果不去看百草園,上杭州跟白跑一趟差不多。
                  我向服務人員打聽得知,從杭州到紹興有60多公里,既沒有火車可乘坐,公共汽車也很少,要去紹興,只能是步行。我還聽說,從杭州到紹興,雖沒有客運列車,卻有一條運貨的鐵路。于是,到杭州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披著星光,沿著兩道鐵軌之間的枕木,快步向紹興進發(fā)。
                  我沒有別的同伴,身上也沒帶什么東西,只背了一只跟當過兵的堂哥借來的黃色軍挎包。我從夜里走到白天,從早上走到中午,因擔心天黑之前走不到紹興,我沒有停下來過,中午連一口飯都沒吃,連一口水都沒喝,一直在枕木上跨越式前行。走得熱了,我覺得后背上汗津津的,就解開對襟棉襖上的布扣子,露出光光的肚皮,繼續(xù)往前走。我完全能夠回憶起我當時的樣子,刺棱著頭發(fā),風塵仆仆,向著既定的目標孤獨前進。我不是去地里扒紅薯,也不是去地里攆兔子,而是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為了一個精神性的目的,餓著肚皮,奔赴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
                  在西邊的天際飛滿紅霞的時候,我下了鐵路,來到河網(wǎng)縱橫、到處閃耀著明水的紹興。我走上了一條長長的石板路,這條石板路鋪在一條長河中間,兩邊都是寬闊的水面,石板路不寬也不高,離水面很近,跟水面幾乎是持平的,一彎腰就能撩起一捧水。水里有行船,是那種兩頭尖尖的小船。離我較近的一只船,跟我的行進是同一個方向。劃船的人頭上戴一項舊氈帽,他手里劃著一支槳,腳上蹬著一支槳,借助雙槳,竟比我走得還快。我想,這位劃船人或許就是魯迅家的親戚,我加快速度,毫不放松地跟定他。當天晚上,因魯迅故居已經(jīng)關門,我沒能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只能就近找個接待站住下來。
                  第二天上午,我如愿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百草園。冬日的百草園顯得有些荒蕪和蕭條,除了墻邊立著一些落盡葉子的樹木,墻頭爬著一些枯藤,整個園子里別說百草了,連一棵綠草都看不到。但遠道而來的少年并沒有因此而失望,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已經(jīng)為他提供了一個想象的藍本,根據(jù)藍本,他可以在想象中把百草園的情景復原,或許比原本的百草園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美好動人。
                  跨過一條小河,走過一座石橋,我當然也看了河邊的三味書屋。比起百草園來,我不那么喜歡三味書屋。這可能與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有關。我從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里感覺出來,他對三味書屋也不是很喜歡,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似乎代表著他的兩個人生階段,如果說前者代表自由的話,后者就意味著從此被約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自由。
                  回想起來,我第一次去百草園時,并沒有想到自己日后要寫小說,更多的是出于童心,出于好奇。哪里料得到呢?1972年,那年我21歲,當?shù)V工之余,我竟然寫起小說來。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連續(xù)寫小說寫到2001年,也就是在我50歲那年,我的短篇小說《鞋》竟有幸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當年的9月22日,在魯迅先生誕生120周年之際,我去紹興領了獎。頒獎大會之后,在組委會的安排下,我和所有的獲獎者一起,參觀了魯迅故居,以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35年后,重訪百草園,我難免心生感慨,在心里默默地對百草園說:百草園,我又來了,你還記得我嗎?還記得當年那個15歲的少年嗎?
                  不管怎么說,獲得了魯迅文學獎之后,我的卑微的名字就與魯迅先生的偉大名字有了某種聯(lián)系。若深究起來,當年我奔赴百草園,文學之心還是有一點的,表面上去看百草園,實際上是奔魯迅先生去的,冥冥之中,一顆15歲的少年的心,是受到魯迅先生作品的感染,得到魯迅先生精神的召喚和心靈燈塔的指引,才堅定不移地奔魯迅先生而去的。也許從那時起,我心里才真正埋下了種子,以后在不斷向魯迅學習寫作的過程中,種子才漸漸發(fā)芽、開花,并結出了一些果實。
            (選自《上海文匯報》2021年10月21日,有刪改)(1)十五歲的“我”來到紹興后,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哪些感受?
            (2)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走得熱了,我覺得后背上汗津津的,就解開對襟棉襖上的布扣子,露出光光的肚皮,繼續(xù)往前走。
            (3)文章提到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假如文中的“我”被邀請參加學校講演活動,并圍繞“偶像”這個話題給學生進行演講。請你幫助“我”確立一個觀點。
            (5)文題中的“向往百草園”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請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9引用:2難度:0.3

          三、作文(50分)

          • 10.[學以致用]
                  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許多難忘的時刻,所謂難忘,可能是驚喜、興奮、有趣,也可能是尷尬、難堪。回憶一個自己難忘的時刻,以“             的那一刻”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組卷:305引用:3難度:0.7

          四、附加題(10分)

          • 11.閱讀課文《紀念白求恩》第2段,回答問題。
            (1)請概括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
            (2)文中對白求恩用了“白求恩”“白求恩醫(yī)生”“白求恩同志”三種稱呼,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說說這樣稱呼的原因。
            白求恩:
             

            白求恩醫(yī)生:
             

            白求恩同志:
             

            (3)作者為什么先舉“前線回來的人”的例子,再舉“晉察冀邊區(qū)軍民”的例子?
            (4)本段哪些內(nèi)容是正面介紹白求恩的?哪些內(nèi)容是側面介紹的?側面介紹有什么作用?

            組卷:10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