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質檢試卷

          發布:2025/7/7 14:0:15

          一、積累與運用(23分)

          • 1.古詩文默寫。
            (1)湖上影子,
             
            ,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
             
            ,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
            (3)詩以言志,詩以傳情。杜甫青年時期在《望岳》詩中借“
             
             

            抒發雄心壯志;晚年在《春望》中以花鳥擬人,借“
             
             
            ”表達時傷世之情。
            (4)王維《使至塞上》中,運用典故暗指唐軍在前線戰斗屢獲大捷,唐帝國聲威已遠振域外的句子是:“
             
             
            。”

            組卷:803引用:2難度:0.9
          • 2.根據語境和拼音,請用楷體字寫出下面橫線處的詞語。
                  真正美麗的生命應該像聞一多先生那樣,執著地追求著真善美。它不會qū yán fù shì
             
            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會mò míng qí miào 
             
            地涂改自己靈動的線條。有時,它也許會被冷酷地阻斷;有時,它也許會被無情地擱淺。但是,生命之所以美麗,正在于它始終高揚著一個美麗的主題:在生命的底蘊中,始終流動著人類對世界最純粹的良知與渴望。希望聞一多的精神在新時代里能夠繼續被繼承和發揚。

            組卷:8引用:1難度:0.9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當下宋江看視A.雖然不死,已成廢人。A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愿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選文中A是《水滸傳》中哪位人物?選文表現了該人物哪些思想性格?

            組卷:328引用:15難度:0.7

          二、閱讀(67分)

          • 4.詩歌賞析。品讀下面的宋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請結合上下文揣摩“謾”字表情達意的效果。

            組卷:11引用:1難度:0.8
          • 5.閱讀《陳太丘與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太丘
             

            ②去后
             

            ③尊君在
             

            ④元方入門不
             

            (2)用現代漢語翻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
            (3)文中特意強調“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有何用意?
            (4)面對“友人”責罵自己的父親,元方是如何回答的?這表現出他怎樣的特點?

            組卷:169引用:3難度:0.9
          • 6.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網絡時代的笨拙精神      ①抄寫,是過去的人讀書的基本方式之一。明代文學家張溥,他就有邊抄邊讀的習慣,常常反復抄寫六七次,不真正弄懂不罷休,他給書房取名叫“七錄齋”,正是突出了這個習慣和方式。
                  ②盡管我們已經不可能像古人那樣去抄書了,可是抄寫所具有的特殊意義現在仍然有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效果呢?德國現代思想家瓦爾特在一本名叫《單向街》的書里,專門談過中國的抄書方式,他很耐心地說道:一條鄉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邊行走和乘飛機飛過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樣地,一本書的力量,讀一遍與抄寫一遍也是不一樣的。坐在飛機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樣穿過原野伸向天邊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則能體會到距離的長短、道路的坎坷和景致的千變萬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視野,仔細眺望道路的每一個轉彎,猶如一個將軍在前線率兵布陣。一個人專心致志抄寫一本書時,他的靈魂會深受感動。
                  ③任何發達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代替行走。今天你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車、動車或者飛機,但無論如何,步行是無法廢除的,而且有的時候,步行甚至是最合適的。
                  ④和抄寫一樣,背誦也面臨著現代的挑戰。清代的大學者戴震,不但十三經正文全能背誦,連十三經的“注”也能背誦。著名的歷史學家余英時感慨說,這種功夫今天已不大可能了。人的知識范圍擴大了無數倍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下去,我們不可能把精力僅僅集中在幾部經、史上面,但是選擇少數重要的經典或篇章,反復閱讀或者抄寫,乃至能夠背誦,仍然是必要的。
                  ⑤可是,我們不是要反對死記硬背嗎?
                  ⑥這里要做一個區分。在學校里,為了應付考試,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內容。這里面,有一部分東西除了應付考試,沒有別的意義,考完試了也就可以扔到腦后,對這些東西的死記硬背是越少題好。但是一些經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義卻是長久的,我們基本的知識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都離不開它們,熟讀乃至背誦它們,是為了從中汲取更多、更好、更持久有用的人生養料。而且,熟讀和背調的過程,并不就是排斥理解的過程,恰恰相反,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解發生了、加深了,滲透和影響發生了、加深了。這也就是為什么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⑦確實,背誦和抄寫都是挺笨的老方法,耗時費力,殊為不易;可是,即使是在21世紀的互聯網計代,有的時候,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依然是最好的精神。
            (原文/張新穎,基于命題需要)(1)關于抄寫,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不管過去還是現在,專心抄寫,都是人們讀書的基本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B.張溥通過反復抄書的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所讀之書,終有所成。
            C.第③段的寫作意圖是強調在各種交通方式中,步行是不可替代的。
            D.抄書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2)關于背誦,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熟讀和背誦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逐步加深理解、滲透和影響的過程。
            B.作者反對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是因為這種笨拙的方法耗時費力,殊為不易。
            C.一些關系到良好人文素養形成的經典作品和重要篇章還是有必要熟讀甚至背誦的。
            D.背誦雖然是古老而又笨拙的讀書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為什么文章結尾說“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請結合原文加以解說。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母親的目光
            小  喬
                ①做了母親之后,十分喜歡看著兒子睡覺。他泥鰍一樣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飽滿茁壯的腿,眉宇間不可言說的可愛神情……看著看著,我常常覺得,單是為了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錯過做母親的機會。
                  ②忽然又想,自己這么小的時候,一定也是這么在母親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樂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這種目光里我一次也沒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記得。對這種目光開始有感受是在漸漸長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約十三四歲,正是女孩子剛剛有心事的時節。
                  ③一天,我正在里間午睡,還沒睡穩,聽到母親走進來,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東西,過了一會兒,忽然靜了。可她分明又沒有出去。我們兩個的呼吸聲交替著,如樹葉的微嘆,我莫名地覺得緊張起來,十分不自在。等了一會兒,還沒有聽到她的聲響,便睜開眼。我看見,母親站在離床一步遠的地方,正默默地看著我。
                  ④“媽,怎么了?”我很納悶。
                  ⑤“不怎么。”她說。似乎有些慌亂地怔了怔,走開了。
                  ⑥后來,這種情形又重復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煩地說:“媽,你老是這么看我干嗎?”母親仿佛犯了錯似的,一句話也沒有說。
                  ⑦以后,她再也沒有這么看過我,或者說,是她再也沒有讓我發現她這么看著我了。而到我終于有些懂得她這種目光的時候,她已經病逝了。
                  ⑧再也不會有人這么看著我了。我知道,這是天空對白云的目光,這是礁石對海浪的目光,這是河床對小魚的目光。這種目光,只屬于母親。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聲來。我的目光給他帶來了美夢了嗎?我忽然想,如果能夠再次擁有母親的這種目光,我該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來撫慰她的疲憊和勞累?是用淚的晶瑩來詮釋自己的呼應和感懷?還是始終維持著單純的睡顏,去成全她欣賞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錯誤,生活從來都不再賜予改過的機會。我知道,這種假設對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還有一些人也許需要這種假設的提醒呢?如果,你還有幸擁有母親;如果,你淺眠時的雙瞼偶然被母親溫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萬不要像我當年一樣無知和愚蠢。請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擾母親。你會知道,這種小小的成全,對你和母親而言,都是一種深深的幸福。
            (1)第⑦段畫線部分前后兩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你的理解。
            (2)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問題。
            ①這段把母親比作
             
             
             
            ,突出了母親目光的
             
             

            ②“再也不會有人這么看著我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最后一段,“你會知道,這種小小的成全,對你和母親而言,都是一種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
            (4)作者是在做了母親之后才體悟到當年母親目光中的愛撫和溫暖的,而當她懂得了母愛的時候,她卻永遠失去了母親。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錯誤,生活從來都不再賜予改過的機會。”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簡要談談。

            組卷:920引用:5難度:0.5
          • 8.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學校以此為契機,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學習活動,請你按照要求逐項完成以下任務。
            (1)【觀點論述】以“愛國”為主題,從“個人”與“國家”關系的角度,展開論述,要求寫明觀點、理由和結論,80字以內。
            (2)【故事鏈接】如圖是一位著名的現代作家,請概述他“棄醫從文”的故事。60字以內。

            (3)【對聯續寫】根據上聯,結合故事材料,續寫下聯。
            上聯:朝花夕拾書寫和藹師長
            下聯:
             

            組卷:83引用:4難度:0.3

          三、寫作(60分)

          • 9.??夕陽西沉,金色的陽光恰好映入我的眼眸;秋風蕭瑟,簌簌的落葉恰好蹦到我的腳邊……我是多么喜歡溫暖,而你恰好是陽光;祝福萬千,只愿幸福所貪念的,不偏不倚,恰好是我們。
            ??請以“人生快意在恰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講述經歷,抒發感想;也可以闡述觀點,展開論述。
            ??要求:(1)不要套作、不要抄襲。(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