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東橋鎮七年級(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布:2025/7/7 21:0:13
一、積累運用(33分)
-
1.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出自《周易》的箴言,理至易明,讓我們受益① fěi淺。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自強不息的精神表現多種多樣。《沁園春?雪》贊頌祖國大好江山,“須晴日,看紅② zhuāng素裹,分外妖嬈”,迸發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愛這土地中》一只飽受磨難的鳥也要用“③ sǐ啞的喉嚨歌唱”,用整個生命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
在中國近代創辦大學的浪潮中,“自強不息”一詞更是多次被寫進大學校訓,甲 。站在世紀的開端,我們青年,更是應當將自強不息的精神傳承下去。首當其沖是剛健有為,積極進取。其次要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青年人決不能墨守成規,要以非凡的膽識不斷創新。最后,要把自強不息的精神與公而忘私的思想聯系在一起。
(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處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文中畫橫線的成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A.理至易明
B.生生不息
C.首當其沖
D.墨守成規
(3)下面是原文“甲”處的語句,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他們希望通過“自強不息”來提醒和激勵青年一代定要剛毅自強,百折不撓。
②少年自強則民族不朽,青年自強則國運昌盛。
③這也是先輩們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的心聲。
④我們的祖國歷經百年滄桑,經過一代一代先輩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現今的朝氣蓬勃。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_____,若出其中;_____,若出其里”所寫的是一種勝景,而表現的卻是一種胸懷和抱負。
【乙】杜甫一生的經歷豐富多變,35歲之前的多年游歷生活,使其詩文充滿豪情壯志,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
【丙】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生就是不斷地經歷磨難,然后從種種磨煉中得到益處,從而不斷地彌補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1)請在【甲】段文字空缺處填上相應的詩句。
(2)【乙】段文字中,加著重號的詞語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杜甫《望岳》中的詩句“
(3)【丙】段文字,可以讓我們聯想到課文中孟子的名篇《組卷:2引用:2難度:0.8 -
3.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
4.閱讀《駱駝祥子》選段,回答問題。
??祥子沒了主意。對于錢,他向來是不肯放松一個的。可是,在軍隊里這些日子,忽然聽到老者這番誠懇而帶有感情的話,他不好意思再爭論了。況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塊現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萬塊更可靠,雖然一條命只換來三十五塊錢的確是少一些!就單說三條大活駱駝,也不能,絕不能,只值三十五塊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兒呢!
(1)聯系前后文,概括回答祥子為什么會有“三條大活駱駝”。
(2)簡要分析選文中“駱駝”在全文中的作用。組卷:13引用:3難度:0.5
二、閱讀理解(37分)
-
5.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文后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這首詩以“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作為開頭有什么妙處?
(2)詩的后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組卷:33引用:2難度:0.5 -
6.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對下面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A.①百廢具興 具:同“俱”,全 ②增其舊制 制:規模 B.①巴陵勝狀 勝:美好 ②連月不開 開:天氣放晴 C.①去國懷鄉 國:國家 ②錦鱗游泳 鱗:代指魚 D.①不以物喜 以:因為 ②微斯人 微:如果沒有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負,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條。閱讀下面【鏈接材料】,談談范仲淹是如何實踐的。
【鏈接材料】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既顯,門中如貧賤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組卷:396引用:3難度:0.6 -
7.閱讀鄭振鐸的《貓》,完成小題。
貓
鄭振鐸 ①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后回家時,逗著貓玩。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貓來。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地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后來這只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三妹想著種種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會。我們都很替它憂郁。三妹特地買了一個很小很小的銅鈴,用紅綾帶穿了,掛在它頸下,但只顯得不相稱,它只是毫無生意地、懶惰地、郁悶地躺著。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地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②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當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
③隔了幾天,二妹從虹口舅舅家里回來,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貓,很有趣,正要送給人家。三妹便慫恿著她去拿一只來。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只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這只黃色小貓吸引去了。這只小貓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地查問好幾次。每次總要尋找了一回,方才尋到。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會亂跑呢!”我回家吃中飯,總看見它坐在鐵門外邊,一見我進門,便飛也似的跑進去了。飯后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里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來,又極快地爬上去了。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
④某一日清晨,我起床來,披了衣下樓,沒有看見小貓,在小園里找了一遍,也不見。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預警。“三妹,小貓呢?”她慌忙地跑下樓來,答道:“我剛才也尋了一遍,沒有看見。”家里的人都忙亂地在尋找,但終于不見。李媽道:“我一早起來開門,還見它在廳上。燒飯時,才不見了它。”大家都不高興,好像亡失了一個親愛的同伴,連向來不大喜歡它的張嬸也說;“可惜,可惜,這樣好的一只小貓。”
⑤我心里還有一線希望,以為它偶然跑到遠處去,也許會認得歸途的。午飯時,張媽訴說道:“剛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于是這個亡失證實了。三妹很不高興的,咕嚕著道:“他們看見了,為什么不出來阻止?他們明曉得它是我家的!”
⑥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⑦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著一只很可憐的小貓,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著不去。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饑餓所殺。張媽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但大家都不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玩游,好像是具著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它漸漸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閑談著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著它玩,但并沒有像對前幾只小貓那樣感興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鉆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
⑧春天來了,它成了一只壯貓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地伏著,吃得胖胖的。
⑨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來,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囑著張媽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妻道:“張媽,留心貓,它會吃鳥呢。”張媽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著了。
⑩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媽在叫道:“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鳥是死了,羽毛松散著,好像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么話來辯護。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真是“畏罪潛逃”了,我以為。
?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它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著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沒有快意。
?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只黑貓飛快地逃過露臺,嘴里銜著一只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里十分地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后,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選自《鄭振鐸選集》)(1)結合文本具體內容,篩選信息,分別使用四字詞語,完成下面的表格。來歷 毛色 性情 結局 情感 第一只貓 鄰家要來 雪球帶泥 ① ② 歡愉酸辛 第二只貓 舅家抱來 ③ 活潑有趣 ④ 歡愉悵然 第三只貓 ⑤ 白脫毛 憂郁懶惰 冤屈而死 ⑥
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3)第三只貓在“我”怒氣沖天、拿木棒追打的時候,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它叫的神情是“悲楚”,叫的意思應該是向主人申訴自己“沒有吃芙蓉鳥”的冤屈。如果讓前兩只貓也各自叫一聲,你想讓它們在什么情形下叫,并簡要描述一下它們鳴叫時的具體神情和它們可能要表達的大致意思。組卷:60引用:5難度:0.5 -
8.閱讀下面非連續性文本,完成問題。
材料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可以是傳統口頭文學、美術書法等藝術形式也可以是禮儀節慶等民間風俗。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到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身份標識和價值追求,有助于維系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
(摘編自中國日報網《非物質文化遺產》) 材料二:
在當下的“非遺”傳承中,出現了一批“95后”“非遺”傳承人,他們捕捉潮流元素,讓中國“非遺”更有活力,也讓中國“非遺”更加自信地走向國際。郎佳子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郎派面塑藝術的第三代傳承人。他創作了“煙熏妝”哪吒、“熊貓癱”、動漫灌籃高手等一些造型可愛的面人,將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這些作品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寫實,郎佳子彧卻更偏愛表達內心感受。他高中時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動地表現了高三學子面對高考壓力時的心理、學習狀態。由于現代人更在意作品傳達的意義,于是他不僅創作反思當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應社會熱點事件,這些作品讓人感到,“非遺”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傳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上的粉絲都等著他更新。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將“非遺”引入潮流,讓“非遺”走進大眾有了可能。
(摘編自《北京日報》《“95后”傳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變網紅》) 材料三
創新是傳統手工藝類“非遺”自力保護的內在要求,但在創新發展中,又不能為了創新而忘記傳承,以文人藝術中國水墨畫為例,由于諸多新水墨畫不加審辨地拋棄了傳統,事實上,傳統水墨畫的內在精神在這些新水墨畫中已經蕩然無存。
在傳承中創新,是傳統手工藝類“非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踐行著的基本原則,手工藝與純藝術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無論如何創新,都不應丟棄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當代,由于遠離了日常生活需要,蘇繡傳承一度出現了危機,手工藝類“非遺”還應在技藝上不斷革新,不斷超越,此外,不能因為創新就遠離本民族固有的審美心理,秦淮燈彩傳承人說:“做燈是講究寓意的,要討喜,我創作過飛機燈,但不制作槍炮子彈燈,因為它們的寓意不吉祥。”
(摘編自李中揚陳宇《論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性保護》)(1)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是傳統口頭文學、美術書法等藝術形式,也可以是禮儀節慶等民間風俗。
B.“95后”“非遺”傳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讓中國“非遺”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國際。
C.由于文人藝術中國水墨畫適當地拋棄了傳統,事實上傳統水墨畫的內在精神已經所剩無幾。
D.秦淮燈彩傳承人不制作槍炮子彈燈。做燈講究吉祥的寓意,這符合中華民族固有的審美心理。
(2)根據材料三,你得到什么信息?請用一句話概括。
(3)海南的“黎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述三則材料,為促進“黎錦”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哪些啟示?請簡要概括。
(4)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傳承與創新“非遺”的重要性,請你說說它有哪些重要性。組卷:17引用:2難度:0.5
三、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種甜,是朱自清眼中春日漸近的希望;有一種甜,是魯迅幼時在百草園中的無憂無慮。甜是人生五味之一,源于味覺的感官,發散于生活的感觸。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甜也許是因為一個舉動,也許是一句安慰的話,也許是一種幸福的感受……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有一種甜”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書寫工整,卷面整潔;(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組卷:7引用:5難度:0.5